书馆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朱权时常忙碌到很晚才回王府。1397年的春节前夕,北风呼啸,大宁城被皑皑白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傍晚,朱权身披厚重的裘皮披风,踏着积雪,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踏入王府。刚走进庭院,就听到朱盘烒那奶声奶气的笑声。小家伙在厚厚的雪地里,由乳母搀扶着,努力地迈出小小的步子,每走一步都摇摇晃晃,却满脸兴奋。看到朱权回来,他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里含糊地喊着“爹……爹” ,还伸着小手要抱。
朱权心中一暖,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他快步上前,蹲下身子将朱盘烒抱了起来,在他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说道:“盘烒乖。”朱盘烒咧着嘴笑,露出还没长齐的牙齿,开心地晃着手中握着的小拨浪鼓,发出“咯咯”的笑声,像是在回应朱权。
这时,王妃张氏从屋内款步走了出来。她身着绣着牡丹、云纹等吉祥图案,以正红色为主色调织锦冬衣,这是明代藩王妃在正式场合及节庆时的典型着装 ,颜色和图案皆遵循着严格的等级规制。她身姿优雅,脸上带着温婉的笑意,仪态端庄地说道:“王爷,你可算回来了,今日忙了一天,累坏了吧?”话语间尽显关切,却不失王妃的矜持。朱权抱着朱盘烒走到王妃身边,说道:“有你们在,再累也值得。书馆的事进展得差不多了,负责官员们办事得力,只是这些事务都已提前向朝廷报备,待审核通过,便能正式开馆。如今大宁虽无大规模战事,但西北常有小股骚扰,朝廷物资调配紧张,咱们大宁的书馆筹备,后续物资补充或许也得缓一缓。大宁百姓赋税虽无大幅增加,但生活依旧不易,得找机会安抚一番。而且因物资征调,大宁与内地商路受阻,商业也跟着萧条起来,这事儿还得想办法解决。”王妃微微颔首,轻声道:“王爷心系大宁,福泽百姓,百姓们定会铭记王爷的恩情。只是诸事繁杂,王爷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其言语、神态皆符合大家闺秀和王妃的身份。
三人一同走进屋内,屋内暖意融融,桌上已经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朱权抱着朱盘烒坐在桌前,王妃则有条不紊地为他们盛饭,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贤淑。用餐过程中,朱盘烒十分活跃,一会儿伸手去抓桌上的饭菜,一会儿又兴奋地挥舞着小胳膊,嘴里偶尔蹦出“饭饭”“肉肉”这样简单的词汇,逗得朱权和王妃笑声不断。朱权看着眼前温馨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大宁,守护好这个小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节的氛围愈发浓郁。除夕这天,王府内张灯结彩, 仆役们忙着张贴春联、悬挂灯笼,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
一大早,朱权和王妃就带着朱盘烒来到书房,准备写春联。书房里弥漫着墨香,朱权亲自研墨,王妃则铺好了大红的纸张。朱盘烒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小脑袋里满是疑惑。朱权笑着将朱盘烒抱到桌前,让他坐在自己腿上,然后握住他的小手,拿起毛笔。“盘烒,来,跟爹爹一起写。”朱权轻声说道。朱盘烒的小手紧紧握住毛笔,虽然握得不太稳,但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专注。在朱权的引导下,毛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划过,留下一道道墨痕,虽然不成字形,但朱盘烒却兴奋得咯咯直笑。王妃在一旁看着父子俩,眼中满是笑意,不时地为他们整理一下纸张,添些墨水。最后,朱权握着朱盘烒的小手,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福”字。看着这个有些歪扭却充满童趣的“福”字,一家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书房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息。
写罢春联,一家人来到王府厨房。此时的厨房热闹非凡,厨师们正在为年夜饭忙碌地准备着各种食材。朱权带着朱盘烒在厨房中穿梭,各种各样的食材摆满了灶台,热气腾腾的蒸汽弥漫在整个厨房。朱盘烒被这热闹的场景吸引,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王妃也亲自下厨,系上围裙,熟练地拿起锅铲,为家人做几道拿手菜。朱权指着各种食材,耐心地给朱盘烒介绍:“这是鱼,代表着年年有余;这是年糕,寓意着年年高……”朱盘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嘴里不时地发出“哦哦”的声音。一家人在厨房里忙碌着,欢声笑语回荡在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共同完成了这顿充满爱意的年夜饭。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摆满美食的桌前,享用着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摆满了象征吉祥的菜肴,有寓意团圆的丸子,还有象征富贵的红烧肉。朱盘烒坐在朱权和王妃中间,开心地吃着自己喜欢的食物,嘴里不停地说着“好吃”。饭后,一家人来到庭院里。庭院中, 仆役们已经在地上摆好了投壶的器具。投壶游戏正式开始,朱权拿起一支箭,给朱盘烒演示如何投壶。他微微弯腰,手臂轻轻一扬,箭稳稳地落入壶中。“哇,爹爹好棒!”朱盘烒兴奋地拍着小手。接着,朱权将一支箭递给朱盘烒,耐心地教他:“盘烒,手要这样拿,然后轻轻地扔出去。”朱盘烒学着朱权的样子,小手用力一扔,箭却歪歪斜斜地落在了一旁。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有兴致了。经过几次尝试,朱盘烒终于投中了一支箭,他高兴得跳了起来,王妃在一旁微笑着鼓掌鼓励。一家人在庭院里享受着这欢乐的亲子时光,温馨而美好。
深夜,寒意渐浓,一家人回到屋内,围坐在温暖的炭火旁守岁。朱盘烒靠在朱权的怀里,眼睛已经有些睁不开了,但他还是努力地想要保持清醒。朱权抚摸着朱盘烒的头,轻声地给他讲着古老的传说和家族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我们的家族,一直守护着这片土地……”王妃则在一旁准备着象征吉祥的糕点,她将糕点递给朱盘烒,温柔地说:“盘烒,吃了这个糕点,新的一年就会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朱盘烒接过糕点,咬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一家人互道祝福,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享受完这温馨的时光,王妃轻柔地将玩累的朱盘烒抱回房间哄睡。朱权则来到书房,继续处理公务。他坐在书桌前,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公文,这些公文均以竖排毛笔书写,抬头有严格的官衔敬称格式,结尾盖有清晰的卫所、府衙等相关官印 ,遵循着明代公文从右至左、严谨规范的书写格式。公文传递依靠各地驿站,由专门的驿卒快马加鞭送达 ,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朱权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认真地审阅着每一份公文,不时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批示,这些批示主要围绕军事策略和地方稳定,不涉及越权干涉具体的地方文化建设事务。此时,王府典簿苏致和前来汇报物资调配细节,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擅长文牍管理,为人谨慎细致,字迹工整隽秀 。此刻他一脸难色,双手捧着账本呈上说道:“王爷,这是我从各卫所、府库仔细收集来的物资数据,都按规定格式,用毛笔一笔一划记在账本上,您瞧,这是粮草出入库时间、经手人,都清清楚楚。因西北战事虽小但频繁,朝廷对各地物资征调频繁,咱们大宁储备的粮草兵器,按原计划怕是难以足额供应。而且,城中百姓近日颇有怨言,都道生活艰难。还有,咱们与内地的商路受阻,许多货物运不进来也运不出去,城内商户生意冷清,都盼着王爷拿个主意。”朱权沉思片刻,指示道:“密切关注物资动态,优先保障军事需求,民用物资合理调配,再与周边府县协商,看能否互通有无。你去安排人开仓放粮,先赈济一下城中最困难的百姓,再张贴告示,说明朝廷难处,安定民心。商业方面,鼓励本地商户开展互市,在城内开辟专门集市,促进本地物资流通。另外,派人探寻新的商路,绕过受阻路段,尽快恢复与内地的贸易往来。对了,大宁的屯田情况如何?务必保证粮食产量稳定。”苏致和回答:“王爷,大宁的屯田以军屯和民屯为主,军屯由卫所士兵负责,民屯则招募当地百姓。目前在军民努力下,粮食产量还算稳定,但受战事影响,人力有些不足,部分新开垦土地的耕种进度有所延迟。”朱权点头道:“从王府卫队抽调些人手协助屯田,务必保证粮食供应。另外,让屯田的军民多交流耕种经验,看看能不能摸索出更适合大宁土地和气候的耕种技术,应对这北疆的风沙和干旱。”
不知过了多久,王妃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看到朱权还在忙碌,眼中满是心疼,却只是轻声说:“王爷,时候不早了,早些歇息吧。”朱权抬起头,看着王妃温柔的面容,歉意地说:“辛苦夫人了,这些公务不处理完,我实在放心不下。你先去睡吧,我再看一会儿。”王妃摇了摇头,走到朱权身边,微微侧身,轻声说:“王爷为大宁操劳,妾身虽不能在朝堂上帮你分忧,但在生活中,定要照顾好你。”说完,静静地站在一旁,偶尔为朱权添些茶水,绝不过问公务细节,尽显得体。
两人一起在书房忙碌到深夜,才回房休息。第二天一大早,朱权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连忙起身,打开房门,只见王府长史周怀瑾神色略显紧张地站在门口。朱权心中一紧,问道:“周长史,发生何事了?”周怀瑾恭敬地说:“王爷,朝廷派来的使者已经到了大宁,说是要来查验烽火台的建造情况和互市贸易的筹备事宜,此刻正在府外等候。”
朱权闻言,迅速穿戴整齐,来到大厅,只见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正坐在厅中,此人正是朝廷派来的使者王公公。朱权上前行礼:“不知王公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王公公起身还礼,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宁王殿下客气了,咱家此次前来,是奉了陛下的旨意,来看看大宁的防务和贸易筹备情况。陛下对大宁之事十分关切,殿下在大宁治理有方,陛下也常夸赞呢。只是如今西北战事虽小,但朝廷也望大宁这边诸事顺遂,莫生变数。”
朱权谦逊道:“全赖陛下洪福,以及朝廷诸公的支持,还有地方官员们的勤勉奉公,本王不过是守好本分,尽些绵薄之力。烽火台的建造和互市贸易的筹备,每一步都遵循朝廷的规制和指示,公公随时可以查验。只是受战事影响,物资调配有些紧张,不过我已安排妥当,不会耽误大事。大宁百姓虽生活不易,但本王已采取安抚举措,民心尚稳。商业上,也在积极应对商路受阻的问题,力求尽快恢复繁荣。屯田事务虽有人手短缺问题,但已从王府卫队抽调人手协助,且正探索更适宜的耕种技术,能保障粮食产量。”言语中着重突出对朝廷的尊崇与遵循,也如实汇报现状。
朱权带着王公公和周怀瑾等人,先来到了烽火台的建造工地。此时,陈亨和刘真正在指挥士兵们紧张地施工,看到朱权等人到来,连忙上前迎接。朱权向王公公介绍道:“这是陈亨将军和刘真将军,在此次烽火台建造工程中,他们殚精竭虑,调度有方,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且一直严格按照朝廷的标准和要求执行。即便物资紧张,两位将军也想尽办法保障工程进度。”王公公在工地四处查看,不时询问一些问题,陈亨和刘真都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王公公对烽火台的选址和建造质量表示满意,笑着对朱权说:“殿下用人得当,这烽火台建造得扎实,日后定能在边防上发挥大作用。陛下向来重视边防,殿下可不能松懈。”朱权连连称是,表示一定会督促将军们谨遵朝廷旨意,持续推进工程,保障质量。
随后,朱权又带着王公公来到了互市贸易的筹备场地。负责此事的地方官员早已在此等候,顾爻和晏昭作为幕僚,也在一旁协助。朱权向王公公介绍道:“此次互市贸易筹备,从最初的策划到具体的执行,都是在朝廷的指导下,由地方官员们用心谋划,他们深入了解各方需求,协调诸多事宜,才使得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虽有战事影响,但我们灵活调整策略,力求互市按时开启。”王公公仔细翻阅了相关文件和协议,对工作给予了肯定:“诸位筹备周全,考虑到了各方利益,又严守朝廷规矩,值得称赞。这互市既能促进大宁繁荣,又能彰显我朝大国风范,望诸位继续用心。”同时也不忘温和提醒:“贸易往来,诚信为本,务必确保贸易活动合法合规,不得私自夹带违禁物品,给朝廷抹黑。”
查验完毕后,王公公回到王府,对朱权说道:“殿下,陛下对大宁目前的发展很是满意,只是如今边境局势复杂,还望殿下继续用心,保大宁一方平安。朵颜三卫虽在为朝廷戍边,但他们心思难测,还需殿下恩威并施,莫让他们再生事端。”朱权恭敬应道:“公公放心,本王定当不负陛下所托,与地方官员们齐心协力,共保大宁安稳,对于朵颜三卫,也定会谨慎应对。”王公公接着话锋一转:“殿下,陛下对大宁诸事关切,这朝贡之事关乎朝廷颜面,不知筹备进展如何?”朱权赶忙回应:“公公放心,朝贡一事,本王一直上心。已提前数月安排专人搜罗大宁特产,像珍贵的北地皮毛、精美的手工艺品都在筹备清单中,目前正在筛选品质上乘的贡品,后续也会严格按照规制安排朝贡队伍,确保朝贡顺利。只是如今物资紧张、商路受阻,收集某些珍稀特产有些困难,不过本王定会妥善解决 。”
王公公走后,朱权陷入了沉思。虽说朝廷目前对他的工作表示认可,但大宁作为边防重镇,责任重大,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此时,王府审理正赵毅匆匆赶来,带来了大宁周边小股势力近期异动的情报,朱权立刻与他展开商讨,分析这些势力异动可能对大宁造成的影响。商讨间,朱权不禁想起徐达在世时,边境防务的稳健布局,如今自己守大宁,更感责任重大。徐达旧部如今在军中仍有影响力,自己平日也多有倚重,日后还得继续协调好关系。
前几日,朱权收到燕王朱棣的来信,信中朱棣提及北方边境小股蒙古势力的骚扰越发频繁,询问朱权这边的应对之策。朱权当即回信,详细阐述了自己加强烽火台预警、灵活调配卫所兵力的策略,并建议双方互通情报,协同防御。此外,代王朱桂也来信探讨如何应对朝廷对藩王属地监察日益严格的情况,朱权与幕僚商议后回复,应主动配合监察,同时将地方治理成果清晰呈现,避免被无端猜忌。
这时,王妃张氏走了进来,看到朱权一脸思索的模样,关切地问:“王爷,可是在思考朝廷使者所言之事?”朱权将朝廷的指示和自己的担忧告诉了王妃。王妃听后,微微皱眉,沉思片刻说:“王爷,陛下重视大宁,是对王爷的信任。咱们只需恪守本分,与地方官员相互配合,用心治理大宁,善待百姓,团结各方力量,边境自然安稳。”她的建议点到为止,不深入干涉具体事务,符合当时女性的行为规范。
朱权点了点头,说:“夫人所言极是。我打算进一步加强对朵颜三卫的监管,同时也给他们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是他们心思复杂,对我朝既有所求又存戒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徐徐图之。听闻朝中对藩王虽有管控,但目前还未到严苛地步,咱们行事还是要谨慎,不能授人以柄。对了,近日听闻大宁学子备考科举,因局势人心浮动,得想办法稳定他们的心神。今年科举考试依旧以四书五经为核心出题范围 ,策论中对边疆事务关注度增加,诸位先生教导学子时,不仅要让他们熟背经文释义,更要引导其关注北疆军事、民族往来、民生治理等实际事务 ,在答题时条理清晰、切中要害 。”王妃说:“王爷考虑得周全。朵颜三卫骑兵骁勇善战,若能为我所用,对大宁的防务将大有裨益。但他们生性多疑,我们必须以诚相待,又要时刻警惕,才能慢慢赢得他们的信任。”说完,便安静退下,让朱权专心思考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