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黄泉守夜人 > 第132章 佛门丑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间古朴的禅房里,仿佛时间都被凝固,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空气中弥漫着沉闷的气息,好似一层厚重的阴霾,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墙壁上摇曳的烛火,也被这压抑的氛围影响,火苗微微颤抖,发出微弱而不稳定的光芒,将众人的身影扭曲地映在墙壁上。

屋内的众人皆沉默不语,脸上的表情凝重而复杂,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有的眉头紧锁,像是在苦苦思索这一系列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有的眼神空洞,呆呆地望着某一处,仿佛还未从刚刚听到的惊人往事中回过神来。他们的呼吸声都不自觉地放轻,生怕打破这死寂的氛围。

此时,唯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清脆婉转,在这压抑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突兀。那鸟鸣声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与禅房内沉重的气氛格格不入。每一声鸣叫,都像是一把尖锐的利刃,划破这浓稠的寂静,却又在瞬间被死寂重新吞噬。

“不仅如此,他还与江湖上的恶势力暗中勾结,那些恶势力行事狠辣,无恶不作。”眼镜和尚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指关节泛白 ,“为了追求所谓的权势与利益,他的眼神中再无曾经对佛法虔诚时的纯净,满是贪婪与欲望。他像是被恶魔附身,为了一己私欲,全然不顾寺庙多年来积累的清誉和安宁,将多年来众人守护的一切弃如敝履。”

和尚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继续说道:“他将寺庙的机密,诸如镇寺之宝的所在、高僧们的修行功法、寺庙的防御布局等,像售卖商品一样,毫无保留地一一泄露出去。镇寺之宝,那是寺庙传承的象征,凝聚着历代高僧的心血;高僧们的修行功法,是无数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而寺庙的防御布局,更是守护僧众安全的关键。可他,为了讨好那些恶势力,全然不顾后果。”

“自那之后,寺庙便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时常遭到不明势力的骚扰和袭击,那些恶徒们如饿狼般凶狠,闯入寺庙,烧杀抢掠。一时间,寺庙内火光冲天,惨叫声不绝于耳,往日的宁静祥和被彻底打破,僧众们难以安心修行。”他的声音愈发沉重,脸上满是痛苦与无奈 ,“老方丈看着自己守护多年的寺庙变成这副模样,痛心疾首,为此心力交瘁。他不顾年迈体弱,四处奔走斡旋,试图与那些势力谈判,寻求和解的机会。他的身影穿梭于江湖的各个角落,不辞辛劳,可那些恶势力早已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根本不为所动。”

“最终……”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喉咙像是被一团棉花哽住,眼眶也微微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他微微仰头,试图不让泪水落下,“最终,老方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带着满心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他到死都没能看到寺庙重回安宁,含恨而终。而那罪魁祸首张仕奇,却在混乱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今都不知去向。”

眼镜老和尚顿了顿,他已经讲了许久,喉咙就像是被烈日长时间炙烤过的干裂土地,粗糙而又干涸,干得仿佛下一秒就要燃起熊熊烈火。喉结艰难地上下滚动,努力吞咽着口水,试图缓解那如刀割般的干涩。“咕噜”一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突兀,在四壁间不断回荡,就像是一颗被用力投掷的石子,投入了平静无波的湖面,刹那间打破了原本的安宁,让这静谧的空间泛起层层涟漪。

他缓缓伸出手,那双手饱经岁月的磨砺,布满老茧,青筋像是饱经沧桑的树根,蜿蜒交错地缠绕在手臂上,记录着漫长岁月里的艰辛与操劳。因为长时间的讲述和干渴,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着,带着一丝急切与渴望,慢慢伸向桌上那只古朴的碗茶。茶碗上的釉彩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温润的微光,好似在默默见证着这漫长而又沉重的讲述。凑近细看,那细腻的纹理仿若藏着千年的秘密,又似乎在静静聆听着故事里的悲欢离合,与屋内的一切一同沉浸在这厚重的氛围之中 。

接着,他仰起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茶水顺着干涸得生疼的喉咙流下,发出畅快而又满足的“咕咚”声,每一口吞咽都像是干涸的土地在急切地接纳久盼的甘霖。直到美美地品尝一番后,他才缓缓放下茶碗,用袖子轻轻擦了擦嘴角。那袖子上满是褶皱,一道道纹路就像岁月亲手镌刻的痕迹,每一道褶皱仿佛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或是往昔宁静的修行时光,或是寺庙历经的风雨波折,与眼前这桩令人唏嘘的往事相互交织,让这简单的动作都多了几分厚重感。

他清了清嗓子,那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恰似一扇久未开启、布满锈迹的老旧木门被缓缓推开时发出的吱呀声,在这静谧的禅房里显得格外刺耳又突兀。稍作停顿后,他继续接着说道:“也许真是应验了‘谁救被诅咒之人,谁就会代其受诅咒’的这句老话。” 他微微摇头,脸上的神情凝重而复杂,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深深的无奈。

“收张仕奇为徒后的第二年开春,”他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透过这禅房的墙壁,看到了那年春天的景象,“张仲的身体一天天好转起来。原本苍白如纸的脸色逐渐恢复了红润,眼神也变得明亮而有神。他开始能在院子里自由地走动,步伐从最初的虚浮变得愈发稳健。有时,还能听到他在院子里练武时的呼喝声,那声音充满了力量,彰显着蓬勃的生机。”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方丈的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他的声音陡然低沉下去,像是被一层阴霾笼罩,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最深处挤出来的,带着浓浓的苦涩与无奈,仿佛被千斤重石压着,艰难地从唇齿间吐出。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流露出追忆与哀伤,仿佛那段痛苦的过往仍在眼前不断上演。

记忆里,老方丈原本挺直如松的脊梁渐渐弯曲,像是被岁月的重担压垮。他的脚步也变得蹒跚,每迈出一步都显得无比艰难,鞋底与地面摩擦的声音都透着虚弱。每一次咳嗽都像是在撕扯着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那剧烈的咳嗽声常常在深夜的寺庙里响起,让听闻之人无不揪心。他的脸颊日益消瘦,颧骨高高凸起,曾经慈祥温和的面容变得憔悴不堪,皮肤松弛地耷拉着,毫无血色。可即便如此,老方丈依然强撑着处理寺中事务,他那布满老茧的手在翻阅经书时都微微颤抖,却还是坚持为僧众答疑解惑,主持法事。

而张仲却容光焕发,他在院子里踱步、练武,充满生机。阳光洒在他身上,映出青春的活力与朝气。他的笑声爽朗,与老方丈日渐衰弱的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鲜明的对比,如同一把尖锐的刀,狠狠刺痛着老和尚的心,让他的心中满是怅惘与悲痛。他无数次在心中感慨命运的无常与残酷,为何善举却换来如此令人痛心的结局 。

路人听得入了迷,整个人仿佛被故事的引力牢牢拽住,灵魂都沉浸其中。他眉头紧紧皱在一起,好似被一根无形且坚韧的丝线拉扯着,越拉越紧,最终拧成了一个深邃的“川”字。额头上的皱纹如同被岁月的刻刀精心雕琢过一般,深刻而醒目,每一道纹路里都写满了对故事走向的关切与忧虑。

他的嘴唇下意识地微微翕动,喉咙里发出细微的声响,忍不住又小声嘀咕道:“怎么会这样……”那声音轻得如同蚊子的嗡嗡声,却在这静谧得近乎真空的禅房里格外清晰可闻。这简短的话语中,满是困惑与担忧,仿佛是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呐喊,试图冲破这如乌云般笼罩着的令人窒息的谜团,探寻到那隐藏在背后的真相。

师傅一直专注地聆听着,眼角的余光瞥见路人又一次忍不住出声。他的脸色瞬间一沉,眼神像一道锋利无比的剑,裹挟着凛冽的寒意,瞬间射向路人。那眼神中带着严厉的警告与责备,仿佛在严厉地告诫:“莫要再莽撞,安静聆听。在这关键的时刻,容不得你再肆意打断。”

路人像是被滚烫的热油溅到一般,浑身猛地一哆嗦。他意识到自己又一次犯了错,赶紧闭上嘴巴,动作快得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他心虚地缩了缩脖子,脑袋也跟着往下低了几分,肩膀也像是被沉重的压力压得微微下沉,活脱脱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兽,眼神中满是惶恐与不安。他偷偷瞄了一眼眼镜老和尚,生怕自己这冒失的举动打断了这至关重要的讲述。他的身体也不自觉地紧绷起来,肌肉僵硬,连呼吸都放轻放缓,试图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仿佛这样就能抹去刚刚犯下的错误,让故事不受干扰地继续下去 。

“而且最为荒谬的是,”眼镜和尚的表情愈发冷峻,像是被寒霜覆盖,原本和善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愤怒的火苗,那火苗炙热而浓烈,仿佛能将这闷热的空气点燃,使得周围的温度都陡然升高了几分。禅房里原本静谧的氛围被这股怒火瞬间打破,整个空间都弥漫着一股压抑且灼人的气息,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与紧张。

“张仕奇不洁身自好,竟然玷污黄龙山的仙灵之地,与凡尘中的女子犯色戒。佛门净地,岂容这般亵渎!”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带着咬牙切齿的痛恨。随着讲述,他的情绪愈发激动,胸腔剧烈地起伏着,像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积蓄着无尽的力量。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节因为用力过度而泛白,手背的青筋也根根暴起,那紧握的拳头里似乎藏着无尽的怒火与不甘,仿佛下一秒就要挥出去,砸向那不知廉耻的张仕奇。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而粗重,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不堪的场景:幽静的山林间,茂密的树叶层层叠叠,阳光艰难地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细碎的光斑。微风拂过,光斑轻轻摇曳,像是山林间跳动的精灵。就在这如梦如幻的仙境中,张仕奇与女子举止亲昵,他们嬉笑打闹,女子银铃般的笑声和张仕奇轻浮的回应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山林中,打破了这片山林本应有的宁静与清幽。

而不远处,就是庄严肃穆的寺庙。寺庙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日光下显得格外庄重。寺庙的钟声悠悠传来,那沉稳而悠扬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佛缘与传承,与山林中这轻浮的场景形成了鲜明且刺眼的对比。每一声钟声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老和尚的心上。那神圣与亵渎的强烈反差,让老和尚心中的愤怒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平息,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他的理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与痛心,仿佛亲眼目睹了寺庙的尊严被无情地践踏,多年来僧众们苦心经营的清誉在这一刻毁于一旦,化作了泡影,只留下无尽的哀伤与愤怒在心底蔓延 。

师傅面色凝重,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般行径,实在有违佛门清规。”他的声音低沉而庄重,在这闷热的房间里回荡着,带着几分对佛门尊严的扞卫。

“为了严肃寺规,方丈不得不将其逐出寺院。”眼镜和尚缓缓说道,他的眼神中满是无奈与悲哀,像是一位目睹家园破败的守望者,“最后,老方丈也于5年后,因此事郁郁而终。一代高僧,落得如此结局,实在令人痛心。” 说罢,他闭上眼睛,脸上满是疲惫与哀伤,那深深的皱纹里,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和对老方丈的怀念,仿佛在为老方丈的命运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