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说服了宣后,看着她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文皎才缓缓从别宫走出,离宫。
废后出宫,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皇帝愿意就能够轻易做到的。
皇帝和太子专注于科举取士带来的便利和优越,想来我朝的第一次科举就要在近期展开了。
第一次的规模不会很大,比起为皇帝挑选寒门士子,更多是为了向国人介绍这样一种突破世家封锁的手段与途径。
想必这次科举之后,百姓会知道读书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见到从来不敢想象的世界和阶级,野心与欲望会驱使着国人向着皇帝想要的方向发展。
到时,宣后负责的小学堂,交由皇帝统辖管理的大学才会真正迎来生机。
时间尚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皇帝还在和世家扯皮的时候,文皎已经施施然接着宣后离开别宫,进入渥谷庄园休养。
初春的庄园,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
从前庄园修建时破败的土墙和木板,已经被文皎发展而来的青砖、白瓦、石阶、三合土路所替代,依山傍水,清流绕园,小桥亭亭,嫩柳依依。
庄园内的设置,一点一滴的更新,庄园中的生活,也在逐渐的变化。
自从文皎的庄园第一次引来皇帝的探视,来自皇帝的精兵就把守在各个要塞,时间长了,园中众人也就习惯了。
如今见着又一路精兵执锐,护送一架马车进入庄主的院子,众人有好奇,但也只是瞧上几眼,就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毕竟,郡主娘娘有钱,日常给的工钱也多,再做的好些,快些,还能多得些银钱补贴家用。
文皎这几年的时光,除了借着养病修炼精神力,其他的时间都消磨在了渥谷庄园上。
她寻来南方的棉花种子,又找来西域的棉种,几番周折,精心培育,棉绒纤长,蓬松保暖的棉花被种植在了庄园的一角土地上。
纺织成的棉线和棉布,逐渐进入国朝百姓的日常,虽较于荆麻,价格昂贵一些,毕竟想要大量种植,气候条件还不到时候,最适宜生长的那片西面的土地,还不在国朝手中。但比之于丝绸绫罗绸缎,已经价廉许多,较之皮毛纸衣,芦花糙麻,更是轻便保暖。
曾经被皇帝回绝的蔗糖,也在文皎的庄子里产出。
当年匠人寻穴、定点、四处深挖水井时,凑巧发现一眼热泉,那泉水味重,人身无法直接进入,但这一处热泉盘活了周围的植物,将水流从泉中引出,搭建暖棚,无需烧火,就能供应起周遭基座棚屋的温度要求,种出来的蔬菜水嫩新鲜,很是美味。
文皎试着让人在角落种下几株甘蔗苗,惊喜的发现它长得极好,平常只作自家食用,并不外送,直到皇帝认为国朝可以经得起西南地区以此作为谋生的主业,才放松了手,允许蔗糖离开庄园,进入卖场。
文皎还依着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内容,对当前的豆酱、酸浆、醋汁,进行改良,更有请命于皇帝,定下海边盐场一座,晒盐后提纯,不同品类等级的盐源源不断的从沿海运来,降低了盐价,也使得国库收入增长大半。
酸甜苦辣咸,酸有酸浆、醋汁,甜有饴糖、蔗糖,苦自是寻常口味,辣有茱萸增味,咸有海盐填补井盐的空缺。
平民可得,五味俱全。
柴米油盐酱醋茶。
寻常人家,拾柴砍树,田地中薪草取暖,偶然发现的黑石煤,也被用作冶炼,余下制成煤球,杜绝浪费,也是新燃料。
稻、黍、稷、麦、菽,五谷皆有,稻舂为米,黍蒸做糕,稷煮为饭,麦碾成面,菽更是磨、煮、精做不知有多品类,粥食、黄酒、稷饭、汤饼、饺子、酒酿馒头、包子、干粮、菽乳、豆腐、大酱,实在丰富。
油料自动物脂肪中来,也可自菽中获取。
大酱腌制发酵百十来天,馥郁香气令人胃口大开,调和五味。
至于茶,文皎与众不同些,她不喜欢配合着这种调料姜椒一同煮水嚼食,更爱火烤干制后沸水冲泡,激发出叶片中所含的全部香气,饮后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