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三大苦,撑船打铁做豆腐。
都得是最能吃得了苦的人才能干。
自打林大力两口子开始做豆腐,每天都是半夜三四点钟就起床。
早上五六点豆腐就做出来了。
孩子们早起,一人能有一碗豆浆喝了。
海珊也有,或是海橙海燕给送过去,或是海珊自己来取。
林爷爷每天早上也会拿着一个大搪瓷缸子过来,早早就来,帮着磨豆子啥的,这样贾敏能腾身来,喂猪喂鸡鸭鹅啥的。
等干完了活儿,老头儿也不在这边儿吃早饭,盛上一大缸热豆浆,遛遛达达的就回去了。
两口子从来也不说啥,贾敏总是把缸子给盛得满满的。
黛玉知道,是林奶奶爱喝豆浆。
她妈要是不给多盛些,爷爷肯定都留着给奶奶喝,他自己就喝不上了。
她都想不明白,屯子里好些人家的墙上,都写着宣传标语呢。
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
一家一个孩。
之类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内容。
她奶奶怎么就能古板成那样呢?
她活了两辈子,上辈子,她爹就把她当男孩一样养,给请先生读书啥的。这辈子,爸妈拼了命干活儿,就想供着闺女们都念书考出去。
实在是不能理解,他家又没有皇位要继承,非得要男孙有啥用?
她自己倒是有儿子,还俩呢。可是跟儿媳妇处得快成仇人了,过年不在一起过,平日能不见就不见,对面走过去了,连个招呼都不打,见着孙女连个好脸都没有。
她得着啥了?
闺女原本该是最贴心的,也跟她离了心,多少年都不回娘家。
要说林大姑,也不是不想着娘家的人。
林家当初多穷呀,林爷爷从小没妈,老爹身体不好,干不了啥,他十五岁上就成了孤儿。能娶上个逃荒来的媳妇都不容易。又是那个年代里,日子过得穷,不意外。
可仨孩子婚姻都不错,俩儿媳妇都是要样貌有样貌,又能干活娘家没拖累的。姑爷家在镇上,老两口都是上班的,也是数得上的殷实人家。
为啥的?
除了是正经过日子的人家,就是孩子本身都能拿得出手。
再一个,仨孩子长得都好。
这也是很大的一个优势了。
林大姑嫁到张家,那会儿还没有计划生育呢,五年生了仨儿子,公婆直接就交了管家权。
大姑父在农电所的电工,也是挣工资的。工作不算忙,能帮着林大姑把家里的十来亩地给种了。还有家里老大老大的院子,前后院儿四个大菜园子,也不让林大姑自己干。
日子过得相当宽裕。
早年真是老想着爹妈的,就是被林奶奶给骂得再不回娘家了,哪回大姑父要是路过榆钱屯,都得给扔下十块八块钱的,或是带点东西。
直接送林爷爷家是不行的,老太太能给扔出去。得放在小玉家,或是二叔家。完了偷着给林爷爷。
这不是林大力开始卖豆腐嘛,要是赶上往镇上去的方向,剩的豆腐没几块的时候,都往林大姑家一放。林大姑家就在中学正对面,镇上公销社的隔壁,来往的人多,在门口放个凳子,把豆腐往那一放,没一会儿就能卖掉。
林大姑帮着把豆腐卖了,把那钱都攒着。等下回林大力再去,给他。
这要不是亲姐姐,哪能那么理直气壮呢。
仨外甥对林大力这个舅舅也可亲近了。
林二刚往常出去干活儿,也跟林大姑家常来常往。他那电工活儿,就是跟大姑父学的。
反正是,都知道家里咋回事儿。
老太太脑子不咋好,太特性,并没有耽误了姐弟们相处。
豆腐一直卖到开春儿要种地才停几天。
家里今天加上俩舅舅家的地,林林总总的得有快五十亩了。
全种经济作物,两口子就是累死也干不完。
要留二十亩种玉米。
三十亩的经济作物,任谁听了,都对林大力和贾敏两口子竖大拇指。
都是地里刨食的,太知道全靠人力种这些地,得付多大的辛苦了。
头茬菜种毛葱和大蒜。
都不是点种子,是栽葱头蒜头的。
临到种地之前,家里就堆了好些个葱头蒜头,得掰开,挑了能长芽的出来才能栽。
哎哟家里那个味儿呀。
离着老远就能闻见院子里的葱蒜味儿。
受不了那个的,能熏个跟头。
黛玉要不是换了小玉的身子,对那个不敏感,她也不喜欢那么重的味道。
如今成了小玉,她不但能忍得了味道,每天放学写完了作业,还跟几个姐姐一起,帮着扒蒜呢。
坐在蒜堆里,扒一晚上,手连着多少天都是大蒜味儿。
黛玉自己都纳闷,她是怎么受得了的呢?
许是每天都闻,闻着闻着,就没感觉了?
等到栽葱栽蒜的时候,因着黛玉年纪小,仨姐姐都上阵帮忙了,二姐三姐干得慢点儿,但是也干。黛玉想帮忙,家里谁也信不着她干活儿。
“你帮着封垄吧。你爸把垄封上,你上去踩,踩实一点。不漏风才好出苗。”
贾敏看黛玉都快哭了,就给她安排活儿。
好容易有个能干的活,虽说只是站在地垄上,倒着脚把土踩实,她身量小,踩老半天,不如她爸一脚的。
但是黛玉干得很认真。
家里栽了十天的蒜,林爷爷二叔二嫂姥爷还有两个舅妈都下地帮着干活了。姥姥在家负责做饭,大舅每天下班回来,负责把第二天早吃的菜买回来。
姐几个,下学就往地里跑,能帮一点是一点。
种经济作物,可不是把苗栽上就成的。
得看着打药、施肥,最麻烦的是要看着浇水。
林大力起早贪黑的看着地。贾敏在不用上地的时候,早起做豆腐,还要管着四个孩子的早饭。
做好了豆腐,林大力赶早饭之前,把地里的活儿干完。吃过饭,就骑着自己车走村串巷卖豆腐。
一天做一板,差不多中午之前就能卖完,吃过午饭,能歇个午觉,吃过晚饭又上地,看看需要做啥,是浇水还是除草还是打药的。
便是什么都不用做的时候,每天早晚两趟,也得去地里看看才放心。
得看着那地里的苗长得好好的,才行。
葱蒜已经长到十几厘米高,五一之前,该种玉米了。
村小有春耕假,大地里各家都开始种玉米的时候,就开始放为期十天的春耕假。
林家的二十亩玉米,全家一起干的话,三天能干完。
林大力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然后两口子在前面刨坑,海橙海燕在后面点籽,埋土。
今年黛玉能帮着点玉米籽了。她个子是最小的,离着地近,点籽其实最方便。
一个坑里三个玉米粒,点完再用脚把扒拉土,把种子埋上,再踩两脚就行。
她干得慢,刚好海红刨坑也不快,她们姐俩一组。
干一天,能顶着爸妈干半天的。
就这,林大力就没住嘴的夸,把四个闺女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贾敏也豁出去了,种了三天地,九顿饭,顿顿是大餐。
大餐的意思就是,每一顿的菜里面都有肉。第三天种完地,晚饭包的大包子,芹菜猪肉馅的。
黛玉吃了六个!
六个呀。
吃完了,她自己都吓得不行。
这一顿,能顶她上辈子半个月的。
就这,还觉得没足性呢。要不是看着包子不是那么太够,她还能再吃俩!
种完地,又全家出动,去菜地里拔草。
自家种了毛葱了,那长出来的葱叶子,做葱花儿,拌豆腐吃,特别好吃。跟园子里种的香葱,两个味儿。
春耕假放完,镇里中心校组织学习竟赛,海橙海燕和黛玉都参加了。
黛玉还是双百,二年级组全乡第一名。海橙海燕没有考双百,但也是拿的一等奖,也就是全乡前十名。
哦对了,还有海珊,天天跟黛玉一起写作业,也拿了一等奖。
这下可算是露了大脸了。
林大姑美的呀,恨不得站在前进乡的大马路上对着街上的人喊,他们林家一门出了四个大学苗子,全是乡里前十名,还有一个拿满分的。
全乡镇上,只要家里有孩子上小学的,一传十,十传百的,差不多都知道,榆钱屯老林家祖坟冒青烟,要出大学生了。
再一细问,哦,卖豆腐那个林大力家的呀?
那之后,林大力再收杂粮,卖豆腐,谁见了都得夸两句,问问他咋教育的孩子。
有年岁的,还都得来一句,“你这是有后福,老了日子差不了。”
当父母的,啥时候最高兴?
除了孩子结婚那一天,可不就是孩子有出息的时候嘛。
这种骄傲,还是持续性的。
林大力这日子过得,只要出门,差不多都是飘着回来。
两口子身上那劲,使不干,干活就不知道累的。
等到六月底起了葱蒜,又赶了有史以来最好的行情,三十亩地的葱蒜批出去,算了下总账,挣了两万多。
人的心气儿都不一样了!
两口子从来不瞒着孩子家里的事儿,孩子们都知道家里挣了钱。
把钱存到银行那天,贾敏拿着存折,又哭又笑的。
太高兴了,杀了一只鸡,做了六个菜,把大舅二舅二叔还有林爷爷都找来家里,喝了一顿酒,好好的庆祝了一下。
林大力真喝醉了,念念叨叨的回忆没生老二之前他们家的日子,再堵咒发誓的,以后日子一定比那时候更好。
“我闺女有出息啊……我闺女有出息……”
一遍一遍的,念着同一句话,睡过去。
黛玉在她的笔记本上,记下了:女儿是爸爸甜蜜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