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水很是平静,几是看不到流动。
小船微荡,轻抵对岸。
顾正臣搀扶着罗贯中上了岸,看向不远处的清源城,对神情肃穆的罗贯中道:“我很好奇,你当年为何离开山西,去了天下动乱的地方。当真是志向远大,想要图谋一番王业,烽火之下,一介书生,你不怕丢了性命?”
罗贯中暼了一眼顾正臣,整理了下衣冠:“大远航之前,你也知道可能会死在海上,你退缩了吗?”
顾正臣笑着摇了摇头。
罗贯中大踏步朝着前面的路走去,走了一段路之后又退了回来,看着不解的顾正臣嘟囔了句:“走错路了,在这边!”
顾正臣张了张嘴,也没好说什么。
要知道罗贯中离开山西的时间可比顾正臣一家人离开山西的时间更长,将近三十年,模糊了回家的路可以理解。只有萧成跟在两人身后,二王、徐允恭、汤鼎等人已经在林白帆等人的护卫之下过了清源城,朝着阳曲而去。
清源城,西城。
罗贯中走过一条巷,又一条巷,不时地停下来,回忆着什么,直至看到了一处巷口外的老槐树,这才颤颤巍巍上前,一只老手按在老槐树上,身体微微抖动了下,围着老槐树走了一圈,对顾正臣道:“我小时候调皮,不喜读书,父亲就将我吊在了这棵老槐树上,拿柳条抽,可疼了……”
顾正臣皱了皱眉头,问:“还怨恨你父亲吗?”
罗贯中坐在了老槐树下,一脸缅怀:“说什么呢,哪有人怨恨父母的。说起来,若不是那一顿毒打,我也不可能收了心,老老实实读书,明事理。父亲没什么本事,但他知道,不读书没出路。”
“年纪小,只知道怎么轻松怎么快活,不知生活沉重,他打我,是为我好。现在就是想让父亲吊起来打,也是不可能了。那,这条巷子,往里面数第三家,就是我家,只是这么久过去了,我不知道家人还在不在这里,你——帮我去看看吧。”
顾正臣看向巷道,刚想询问,就看到另一个巷口窜出来一个七八岁的孩童,便招了招手:“少年,可否打听点事。”
孩童走近了些,打量了下顾正臣与罗贯中。
罗贯中带着笑意,招手与孩童,递上了两块牛奶糖,以浓重的本地口音问道:“这巷子里,第三户主人家是谁,你可知道?”
孩童笑得很是灿烂,回道:“罗晟伯伯的家。老爷爷,你是从何处来?”
罗贯中愣住了。
顾正臣上前,平和地说:“他啊,是打金陵来,来看看你的罗晟伯伯,你可不可以去喊一下,让你那罗伯伯出来,就说——有一个罗爷爷要见他。”
孩童剥开了牛奶糖,咀嚼着,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也不说话,蹦蹦跳跳地就进了巷子。
顾正臣看着有些紧张的罗贯中,笑道:“你能体会到贺知章当年的心情了吧?”
罗贯中叹了口气,并没说什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应在自己身上,除了“少小离家”不对外,其他都对上了。
四十岁出头的罗晟跟着孩子走出了家门,站在巷道里看向老槐树,疑惑的目光聚焦在了树下的老人身上,走了几步,身体顿时僵硬起来,脚步沉重得无法迈出,哽咽着,直至破音:“是你吗?达!”
这一声呼喊,让孩童震惊。
罗贯中缓缓地站起身。
罗晟跑了过来,至近前端详着罗贯中,猛地跪了下来,放声痛哭:“是你,你回来了,你终于回来了,这些年了,你去哪里了达……”
罗贯中低头看着泪流满面的儿子,也跟着泪眼婆娑。
天下大乱时,不敢对外说起家乡何处,生怕牵连到家人。等到大明开国之后,想想朱元璋都将张士诚挫骨扬灰了,那狠辣的程度,让罗贯中更不敢与家人联系,甚至连家也不回,就留在杭州等地专心写书。
等后来遇到顾正臣,解开了心结,这才有了回家的心思,只是后来远航又耽误了,返航之后,又遇到顾家登门,顾正臣欲回山西认祖归宗,这才顺理成章地一路而来。
罗贯中别过家人太久了,上次见罗晟,还是他成婚不久,弱冠青年,如今自己也垂垂老矣,他也步入不惑之年……
顾正臣看着两人痛哭,也不打扰,带着萧成去了不远处的桥边站着。
萧成回头看了看,轻声道:“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合适吗?”
顾正臣反问:“要不然呢,我陪他住这里?”
一个老人了,离家几十年,终于回来了,总不能不让他住在家里跟着自己去阳曲吧,再说了,罗贯中接下来需要专心写作,心安之处,才是他最好写作的地方。
这里是他的根,在这里完成一本着作,也算是给山西一个礼物了。
至于安全问题——
一个老人家,在儿子、孙子的陪伴之下,在自己家里能有什么危险?
顾正臣见萧成还有些担心,便说道:“走之前去一趟县衙,让知县关照一下,这清源安宁,不会出什么事。走吧,我们去置办些酒菜送家里去。”
罗家。
罗贯中看着酒菜不断送来,拉住伙计询问:“订下酒菜的人呢?”
伙计回道:“走了。”
罗贯中心头一惊,想追出去,伙计又补充了一句:“钱已经结过了,对了,还有个包裹让我们送来,那,就在桌子上……”
罗贯中心说,这就不是钱的问题。
等追出去,哪里还有顾正臣的身影。
罗晟跟上来,看着找寻的罗贯中问:“方才的那两个人走了吗?为何也不来家中坐一坐,达,他们是什么人?”
罗贯中叹了口气:“你就当他们是买书的人吧。”
“书?”
罗晟疑惑地看着罗贯中:“达在外面开了书坊?”
罗贯中摇了摇头:“那倒没有,不过是写了本书,他拿去雕版印刷了两万本,这次又盯上了我另一本书,等着要呢。算了,回家吧,他还会来的……”
罗晟难以置信。
达——
两万本?
不会是吹嘘的吧,两万本要装多少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