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魂穿袁绍,开局月下追郭嘉! > 第103章 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章 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

闻讯赶来支援的严颜望见现场的景象,心中大惊失色。只见战场上,己方的军士已经被那支身着重甲的陌鬼军杀得溃不成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后方更有源源不断的袁军将士如潮水般涌来,气势汹汹,仿佛要将他们彻底吞噬。而主将张任正与一个挥舞双戟的魁梧大汉缠斗,那大汉力大无穷,招式凌厉,张任虽枪法精湛,却已隐隐落入下风,形势岌岌可危。

严颜见状,心中焦急万分,连忙大喊:“公义将军!快撤!我来断后!”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在战场上炸响,试图唤醒张任的警觉。

张任此时正全神贯注地与典韦交手,典韦的攻势如狂风骤雨,逼得他不得不全身心地应对。不自觉的进入师傅童渊所言的“物我两忘,人枪合一”的境界。听到严颜的呼喊,他才猛然醒悟,意识到己方已陷入绝境,军士们正在被陌鬼军肆意屠戮。然而,就在他略一分神的瞬间,典韦的双戟如毒蛇般袭来,一戟划破了他的手臂,鲜血顿时染红了战甲。张任心中一凛,再不敢恋战,急忙大喊道:“撤退!快撤!”

然而,撤退岂是那么容易?典韦如影随形,紧追不舍,张任虽奋力抵挡,但因手臂受伤,动作已不如先前灵活,险象环生。严颜见状,毫不犹豫地挥舞大刀,直扑典韦,刀光如雪,气势如虹。他一边猛攻,一边高声喊道:“公义快走!我来挡住他!”

典韦见严颜来势汹汹,冷哼一声,双戟一横,迎了上去。两人瞬间战作一团,刀戟相交,火花四溅。严颜虽知自己未必是典韦的对手,但为了给张任争取撤退的时间,他拼尽全力,刀法大开大合,招招致命,试图拖住典韦。

张任见状,心中既感激又焦急,但他知道此刻不是犹豫的时候,必须尽快带领残存的将士撤离战场。他强忍手臂的剧痛,高声指挥道:“全军听令,速速撤退!不得恋战!”随着他的命令,剩余的军士们开始有序地向后方撤退,而陌鬼军和其他袁军被严颜带来的亲卫队死死挡住,虽然实力悬殊,但每个人都悍不畏死,用生命去延缓敌军的脚步。

严颜与典韦的战斗愈发激烈,他的大刀虽猛,但典韦的双戟每一招都如雷霆万钧。几个回合下来,严颜已感到力不从心,但他咬紧牙关,死死拖住典韦,为张任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

终于,余光中再也看不到张任的身影,严颜心气为之一泄,手中的大刀也因疲惫而略显迟缓。就在这一瞬间,典韦抓住破绽,双戟猛然一挑,严颜的大刀脱手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重重地插在地上。紧接着,典韦的戟尖如毒蛇般逼向严颜的咽喉,寒气逼人,令人不寒而栗。严颜还未来得及反应,便听典韦大喝一声:“绑起来!”两旁的军士立刻冲上前,将严颜五花大绑,推搡着押了下去。

典韦与麹义并未停歇,继续率军追杀张任的败军。张任率领残部且战且退,先是绕道定军山下,与吴兰的三万大军合兵一处,试图重整旗鼓。定军山下的张鲁虽率军拦截,但只是象征性地阻挡了一下,并未死战。毕竟汉中是张鲁的地盘,他并不愿与张任的军队过多纠缠,以免损耗自身实力。张任心知此地不可久留,便率军一路南逃,典韦与麹义则紧追不舍,双方你追我赶,直直追了三天三夜。

最终,张任率军退守到了剑门关。此处为蜀地咽喉,张任决定在此据守,不再后退。典韦与麹义追至剑门关外,抬头望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早就听闻剑门关乃天下第一雄关,今日一见,才知此言不虚。

剑门关巍然矗立于两座陡峭的山峰之间,仿佛一座天然的屏障,将前路彻底封锁。两侧的山峰如刀削斧劈,直插云霄,峭壁陡立,几乎与地面垂直。山石嶙峋,怪石嶙峋,仿佛巨兽的獠牙,森然欲噬人。山间云雾缭绕,时而如轻纱般飘渺,时而如怒涛般翻滚,将山峰遮掩得若隐若现,更添几分神秘与威严。

关隘本身建在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上,城墙高耸,依山势而筑,蜿蜒如龙,与山体融为一体。关墙由厚重的巨石垒砌而成,历经风雨侵蚀,依旧坚固如初。关门前是一条仅容数人并行的狭窄石阶,两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崖下是湍急的河流,水声轰鸣,如雷贯耳,令人心惊胆战。

典韦勒马停步,目光凝重地望向剑门关。他深知此关之险,若强行进攻,必会付出惨重代价。然而,他性格刚烈,岂会因险峻而退缩?他挥戟指向关墙,高声喝道:“张任!你已无路可退,速速开城投降,饶你不死!”

关上的张任冷笑一声,回应道:“典韦,你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剑门关乃天险之地,岂是你能轻易攻破的?若要战,便尽管来!”

典韦闻言,怒火中烧,当即下令全军进攻。然而,剑门关的地势实在太过险要,山路狭窄,大军难以展开,只能分批而上。守军居高临下,以滚木礌石相迎,箭矢如雨,典韦的军队顿时陷入苦战,伤亡惨重。

典韦亲自冲锋在前,挥舞双戟,试图突破防线。然而,山路崎岖,两侧悬崖深不见底,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他的战马在狭窄的山路上难以施展,攻势屡屡受挫。典韦虽勇猛无双,但在如此险峻的地势下,也感到力不从心。

剑门关的险峻,不仅在于其地势,更在于其气势。站在关前,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仿佛天地之力都在为守军助威。典韦虽不甘心,但也明白,此关非一时可破,只得下令暂时退兵,面见主公再做计较。

阳平关内,袁绍端坐于帐中,听着典韦的详细汇报,神色平静,并未感到意外。毕竟,那可是剑门关——天下闻名的险隘,自古以来便是易守难攻之地。袁绍心中清楚,剑门关的险峻绝非虚言。他回想起自己所知的历史:当年姜维仅凭三万大军,便让钟会的十万精锐在剑阁外寸步难行,长达三月之久。若非邓艾冒险偷渡阴平,直插蜀地腹地,迫使刘禅献国投降,恐怕钟会的大军至今仍被挡在剑阁之外。而姜维,更是以一计害三贤,用生命报答了诸葛丞相的知遇之恩,其忠勇与智谋令人叹服。

袁绍深知,自己的阵容虽比当年的钟会强大许多,但剑阁之险,恐怕真的不是单靠人力便可攻破的。强行进攻,只会徒增伤亡,甚至可能重蹈钟会的覆辙。然而,袁绍却并不着急。他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益州的山川地势,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剑阁虽是益州北地的咽喉,但天地四方,可不止北境这一个方向。”袁绍低声自语,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成竹在胸的笑意。他明白,攻打益州并非只有强攻剑阁这一条路。从荆州沿长江逆流而上,或从南中北上,甚至从陇西经阴平道奇袭,都是可行的选择。然而,当下之急并非急于攻破剑门关,而是先安定汉中,稳固后方,再图进取。

汉中乃益州门户,地势险要,物产丰富,若能牢牢掌控,便可为日后攻打益州奠定坚实的基础。袁绍转身对帐中众将说道:“剑阁之险,非一时可破。我军当以稳为主,先安定汉中,再图益州。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巩固防线,同时派细作潜入益州,探查敌情,寻找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