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星铁:圣人 > 番外七:药师(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生,是从古至今几乎所有智慧生命的追求。

抛去蒙昧时代仅仅只会抬头看天于心中默默祈祷自身的长寿不谈,这是消极地追求长生。

进入奴隶制时代之后,君主终于产生了使用神权巩固自己王权统治的想法,而不再是之前那种和神权斗争,毕竟,相对于从来不曾出现的神明来说,就站在人们面前的王,更加容易失去民心。

于是,于这个时代而言伟大的君主们,皆自称自己的王权是由上天授予,天然拥有国家的统治合法性。

为了得到奴隶主们的认可,他们献出了利益:奴隶主们是上天指派来协助君主统治的存在,虽地位不及君主,亦是合法的贵族。

在贵族的支持之下,君主们获得了实权。

但是他们仍然不满足,这伟大的世界,居然仅仅只剩下几十年可以享受?

他们对长生的追求,比起以往更加疯狂。

这个时候,他们开始积极地追求长生。

但是,长生仅有神明方能赐福,这是这个连神明是否存在都无法确认的时代的共识。

那么,如何取得并不知晓是否存在的神明的恩赐呢?

自称天神奴仆的祭司们给出了一个看起来合理的答案:生命置换。

也就是祭祀,还不是普通的祭祀,而是残忍的人祭。

自此,奴隶们除了劳累致死、伤痛病死、意外死亡之外多了一个死法——为主人献上生命祭祀而死。

奴隶主以及玩弄神权的祭司们都不知道,这一切都看在真正的神明眼中。

对于人的死亡,神明并不在乎,一切皆是人自己的选择,既然一开始就没管,现在自然也不会管。

神明之所以对这个愚昧的星球投下感兴趣的目光,是为了找到某个符合祂要求的智慧生命。

可惜无数次的回眸,都没有看到合适的存在。

就在即使伟大如神明也要产生厌烦情绪的时候。

药娃儿出生了。

神明眼睁睁看着药娃儿依靠自己的天赋寻找草药,为寿元已尽的母亲强行延寿。虽然作用不大,但确确实实改变了母亲的寿元。

神明轻轻呢喃着“终于找到你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于是神明首次给这个边陲星球下达了神谕

“唯有星主,方得享长生。”

身为平民的药娃儿自然没有追求星球统一的能力。

而身为贵族的王侯将相们为此而疯狂,开始了大幅度的征伐。

如果非要找一个这个时候爆发战争的好处,那便是为了战斗力,人祭基本上被禁绝,哪位君主也不愿意在战争中因为人口的问题而丧失战斗力。

无数的生灵死于这一场战争。

药娃儿也上了战场,在第一次见到战场的血腥之后昏迷。

神明趁此机会将凡人能够追求的长生之法融合于经文当中,连带着一些凡人的医术赐予了药娃儿,随后继续看着接下来的发展。

……

药娃儿名声很大了,现在所有的人都称呼他为药师。

甚至无数王公贵族都向他发来请帖,邀请其成为自己的私人医生。

药师一个也没理,依旧是我行我素地用双脚走遍大陆,救助着边上的凡人。

药师的医治需要回报吗?

一开始是要的。

对于穷苦百姓,一枚铜钱也是医药费,对于王公贵族,至少要一枚金币。

但是,慢慢地,他看到了无数贵族甚至愿意给予他更多的金币,而普通人或者奴隶甚至为了一枚铜钱而感受到困苦,他很迷茫。

在告别了家乡之后,他也多次遇到了战争。

或许早就知道了这么一位人物,每次战争遇到他之后,正在搏斗的士兵们嚷嚷着药师来了。而带兵作战的将领们听到之后则是开始握手言和。随后争先恐后追求药师的救治。

每一次药师离开之后,等到侦察兵回到部队报告药师确实离开之后,将军们会再启战端。

这些,药师知道吗?

他知道,因为他的精神力早就让他能在侦察兵认为他到了什么都无法知道的距离回去报信的时候继续观察着战场。

他也曾回到战场意图劝服两边的将军。可惜,意义不大,大部分的将军们也是得了上层的命令,至于部分反叛的将军,则是得到了自己野心的命令,如果是更高贵的奴隶主,药师尚且还能去劝劝,但既然是野心,就没有一点能力。

这样的生活过了很久很久。

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也就那样,尚且不到能做到统一的水平。

药师也走了很久很久……

他不知晓自己寿元还有多久,不过从来没有感受到衰老。他觉得或许诚心礼佛便可以长生。看着满目疮痍的世界,他还没忘了为什么爆发这一场战争,于是决定将佛法传递下去。

药师开始弘扬佛法。有没有用呢?

或许吧,起码民不聊生的国度纷纷认可了佛法,并认可所谓的佛为唯一的神明。你若要问为什么?很简单,佛法讲究苦一苦现世,来追求来生的伟大。贵族们是很少战死在战争中的,常常战死在战争中的,多是平民百姓,因此,百姓过得苦啊。君主们只好纷纷引入佛法,成为国家的国教。

……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药师看向了边上的徒弟。

徒弟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在自己的家人都要死去的时候遇到了药师,药师救治了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也是为了家庭的延续,老人推开了想要拜师的儿子,跪倒在地请求拜师。

药师收下了老人,并为其起了法号“愚禅”。老人的家人们没有听懂,愚禅自己也没有听懂。药师之所以如此取名,是因为老者出于害怕药师的挟恩图报,六根不净地选择出家故而取名愚禅。

药师问道“愚禅,你觉得佛法能大兴否?”

此时的愚禅已经明白了药师的性格,也明白自己其实压根就不需要报答他,也了解了佛法,但也正是因此完完全全地认可了药师以及他的佛法,自愿留了下来,自然十分推崇佛法“我认为,一定能够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