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第一公侯 > 第124章 谁说女子不如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于庐江的问题,之前派遣的主将是刘繇的亲信大将于糜,只不过后来袁术帐下的惠瞿、吴景诸将对历阳的横江津攻击压力太大,刘繇唯恐横江等地有失,便改任笮融为押运粮草的主将。

谁能想到这一变竟变出庐江的危机来。

刘谨杀心大起。

太史慈缓缓点点头,不过他此时却清醒的道:“少主公,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且不说笮融这件事情做的滴水不漏,让人说不出他的不是来,就是笮融帐下那万余佛教徒,也不是短期内就能稳定的。”

笮融在他的部下心中,不仅是朝廷命官,更重要的是披着宗教的外衣,佛教兴盛,这些死忠份子往往能爆发出异于常人的战斗力。

刘谨又岂能不知。

刘谨看向崔长卿,又将目光转向太史慈身上,忽然问道:“笮融在石城留守兵马有多少?”

太史慈忙道:“笮融出兵前令其弟笮忠率四千兵留守。”丹阳县正对着石城县,太史慈对石城的消息可以说了如指掌。

“既然如此,那就让笮融好生待在巢湖吧,他不是要驻军无为县,切断孙策的补给通道嘛,本公子就给他这个机会。”

刘谨眼神犀利,直勾勾的盯着远处的假山石,冷冷的说道。

太史慈看着刘谨的表情变化,猛然一惊。

“少主公是说我们出兵石城,釜底抽薪?”

刘谨冷笑道:“不错,本来石城我就不想给他糟践,现在正好有这个由头,就将他彻底的赶出丹阳。”

笮融的人品太差,刘谨觉得留着他,总有一种头顶悬着一把剑的既视感,既然现在给了这个机会,自己的父亲必然也心中不悦,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彻底的将笮融踢出丹阳。

太史慈点点头,摩拳擦掌的说道:“少主公好主意,末将也觉得时机正好。”说实在话,笮融在石城数月,大兴佛寺,将整个石城搞得乌烟瘴气,土地荒芜,他早就看不下去了。

且石城扼守江畔要冲,与丹阳县互为襟喉,控制着丹阳西进的重要通道,这么重要的地方,掌握在笮融手中,刘谨岂能放心。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同意刘谨的意见。

刘谨将目光落在崔长卿身上,沉声道:“事不宜迟,长卿,你立刻去一趟吴县,将此事从头至尾向父亲禀报,我与兄长会立刻出兵,先掌握石城,然后发兵庐江,为庐江再送一批物资。”

刘谨负手而立,他抬头看向北边,悠悠的道:“但愿庐江郡陆使君能手中舒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彭泽县。

西城楼上。

彭泽县城位于彭蠡泽东北处长江与彭蠡泽的交汇处,颇得形胜,扼守彭蠡泽要冲,与西边的柴桑县同为彭蠡泽要道。

凉风习习,带着一丝柔意,来自彭蠡泽上的湖风,有着温润的湿气,让空气都变得湿蒙蒙的。

霍思一身戎装,孤身站立在西城楼上,向西望着一望无际,雾气缭绕的彭蠡泽,手不自觉的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女子领兵,就是放在后世也没有几个例子。

霍思对这个机会格外的珍惜。

她不想成为男人豢养的金丝雀,她想成为妇好一般的军事统帅,这一直是她的梦想。

上阵杀敌,封狼居胥,她始终觉得,不止是男儿的专属,巾帼女儿又何其多让。

她全身着甲,乌黑的秀发披在后肩,额前吊着山越女子特有的金饰,数月的军旅生涯让她的身上英气更加逼人。

绝美的脸庞上那双英气勃勃的秀眸,诉说着她内心的坚毅。

自从霍思发兵西进豫章郡,霍思便像一枚钉子一般钉在了豫章郡的腹心之地。成功在豫章郡打上了刘谨的记号,而且霍思西进时,用的是扬州刺史府的名义,故而豫章东北三县的县令很快就接受了命令。

三县之中,论战略地位,又以彭泽为最。

霍思率领的兵马不多,只有两千余人,但背倚丹阳,又有水军之利,无论是在南昌混战的诸葛玄和朱皓也好,还是当地的宗帅豪族也罢,都选择性的忘记了彭泽的这股军事力量。

霍思也并非一昧的坐守愁城,相反,他组织彭泽三县的百姓开垦土地,用心稼墙,很快便在彭泽获得了大量的民心。

“夫人,刚刚得到的消息,少主公回丹阳了。”霍思倚重的部将霍奇将丹阳送来的密信呈到霍思面前。

霍思的手微微一抖,迫不及待的将信抢过去,小心翼翼的翻出信来,看了一遍又一遍,方才喃喃道:“安全回来就好,安全回来就好。”

她这段时间给刘谨写了很多信,以前她没有牵挂,但现在不同。远方有个牵挂的人,也是极幸福的一件事。

“夫人,少主公他···”霍奇早就对两人的这种情形见怪不怪,不过他更好奇的是刘谨会不会尽快召回霍思。毕竟,整个大汉帝国,也鲜少女子领兵的先例。

霍思仿佛知道霍奇要说什么,淡淡的道:“你去将刘恭与邓县令请过来,我有要事与他们相商。”

刘恭是靖江水营的一部司马,这次随霍思西进豫章,是水军主将,驻兵彭泽县外的水寨,与彭泽城内的步骑兵互为犄角。邓县令则是投诚的县令邓程,是一个干吏,当时霍思兵临城下,邓程第一时间便接受了扬州刺史府的命令,开门迎接霍思入城。

这二人现在是霍思在彭泽的左膀右臂。

不一会儿,两人就匆匆赶来,邓程的脸上甚至还有细微的汗粒,想必来的甚急。

霍思一身戎装,看两人过来,她杏眉微动,看向邓程,问道:“邓县令,彭泽城外的河堤修的如何了?”

彭泽县位于江畔,对当地百姓威胁最大的便是每年秋季的长江洪水,以往几乎每年都要决堤一次,霍思视察过江边大堤,第一时间便将修江堤作为彭泽县的头等大事,并且紧急从金陵那边调用了一批善水利的工匠过来,将以往容易决口的几处堤坝进行彻底整修,如今已经一月有余。

邓程忙道:“回夫人,下官每隔数日都要巡查一次,主持工程的张工官说要想彻底整修,至少还需要两个月。”

邓程年方五旬,也算是经历过世道的老人了,但每次见霍思,看着她冷冰冰的样子,总觉得浑身如堕冰窖。

霍思点点头,道:“不要赶工期,夫君说过,堤坝一事,最忌急功近利,你告诉张工官,我给她三个月的时间,一定要确保堤坝无虞。”

邓程忙点头答应。

霍思这才将目光看向刘恭,忽然说道:“新补充的战兵训练如何了?能战否?”霍思取得彭泽之后,便在彭泽拣选壮丁两千人,补充进入水营。

彭泽百姓感于霍思的大恩,纷纷入军投效,若不是霍思只定下两千人的军额,恐怕短时间内能拉起一支上万人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