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 第41章 学潮又起,文改坚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章 学潮又起,文改坚守

侍从的话音未落,朱标已如离弦之箭般冲出书房。他心中怒火翻涌,那些老顽固当真是贼心不死,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挑衅!

不多时,朱标便赶到了国子监。还未踏入大门,便能感受到一股紧张的气氛扑面而来。学子们的议论声如同沸腾的开水,嘈杂而混乱。他加快脚步,穿过庭院,只见宽阔的广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

学子们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面色激动,挥舞着手臂,高声呼喊着什么,另一部分人则神情犹豫,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整个国子监如同一个即将爆发的火药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

朱标的双眸犹如燃烧的火炬一般,迸射出锐利而炽热的光芒,迅速扫过整个场地。那目光仿佛能够穿透人群,洞悉一切秘密。最终,它稳稳地停留在了位于人群中央位置的宋祭酒身上。

此时的宋祭酒,胡须和头发根根竖起,像是被狂风吹拂过一般;面色更是涨得通红,宛如熟透的苹果。只见他情绪激动、手舞足蹈地对着众多学子高声演说,口中喷出的唾沫星子四处飞溅,活脱脱就像一个正在舞台上卖弄技艺的跳梁小丑。

就在这时,朱标毫不犹豫地迈开大步,径直朝着前方走去。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当他走到距离宋祭酒仅有几步之遥时,猛地停下脚步,然后用冰冷刺骨的声音大声喝斥道:“宋祭酒,你究竟在此胡言乱语些什么?!”尽管他的音量并不算高,但这句话却好似一道惊天动地的惊雷骤然炸响,刹那间便将周围原本喧闹嘈杂的声音全部压制下去,使得现场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学子们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怒喝声,纷纷惊愕地转过头来,将目光投向那位满脸怒容的太子殿下。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讶与疑惑,显然没有预料到太子会突然现身于此,并对宋祭酒发出如此严厉的斥责。

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朱标,宋祭酒不仅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梗直了自己的脖子,伸出一根手指直直地指向朱标,毫不畏惧地厉声质问道:“殿下,老臣今日之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一片忠心,只为维护我大明朝廷的正统地位啊!而殿下您竟然一意孤行要推行所谓的新学,此举无疑是背离经典、违背祖训的离经叛道之举!长此以往,必定会毁掉我大明王朝赖以生存的根基呐!”

朱标冷笑一声,他走到宋祭酒身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旧学固然有其价值,却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新学是为了弥补旧学的不足,是为了让我大明更加繁荣昌盛!你口口声声说维护正统,实则却是固步自封,阻碍我大明发展!”

宋祭酒被朱标驳斥得哑口无言,老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气急败坏地喊道:“你……你这是强词夺理!你这太子,简直是昏庸!”

“昏庸?”朱标轻笑一声,他看向那些犹豫不决的学子,高声道:“你们说,新学真的如宋祭酒所言,是洪水猛兽吗?”

他话音刚落,从人群中走出了几位支持新学的学子。他们个个挺胸抬头,眼神坚定。

为首一人率先开口道:“殿下,我等学习新学之后,视野开阔,知识更加全面,无论是在算学、农学,还是在格物之学上,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新学绝非离经叛道,反而是让我等受益匪浅!”

其他学子也纷纷附和,他们侃侃而谈,讲述着新学带给他们的改变和进步。他们的话语如同清风一般,吹散了笼罩在学子们心中的迷雾,动摇了那些被煽动学子的决心。

朱标看着那些眼神逐渐清明的学子,心中燃起一丝希望。然而,就在这时,宋祭酒突然仰天狂笑,状若疯癫,口中喃喃自语:“完了,都完了……”

朱标看着状若疯癫的宋祭酒,心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深深的无奈。他明白,宋祭酒代表的是那些顽固守旧的势力,他们害怕改变,害怕失去既得利益,所以才会如此疯狂地抵制新学。该如何做,才能在不引发更大混乱的情况下彻底平息这场抵制呢?

朱标在国子监的庭院中踱步,眉头紧锁,手不自觉地握紧又松开。落日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身影,更添几分落寞。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朱标猛地抬起头,他唤来陈夫子,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陈夫子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露出兴奋的光芒,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国子监的广场上搭建起了一个高台。陈夫子站在台上,手中拿着一些奇特的仪器,侃侃而谈。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众人讲解着新学科的奥妙。他演示了如何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土地面积,如何利用水力驱动机械,如何通过观察星象预测天气……

精彩的演示和讲解吸引了众多学子围观。他们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一些之前抵制新学的学子也被吸引过来,他们原本紧绷的脸庞逐渐舒缓,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宋祭酒站在人群后方,看着这一幕,脸色铁青。他想要阻止,却发现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越来越多的学子被新学所吸引,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

朱标站在高台旁,看着那些求知若渴的学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新学的种子已经播撒下去,迟早会开花结果。

为了更好地融合旧学精华,朱标宣布对新学科进行适度调整,保留其精髓,去除其糟粕。

此举赢得了学子们的广泛认可,国子监内的紧张气氛逐渐缓和,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探索新学科的浓厚氛围。

傍晚,朱标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夕阳西下,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大明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然而,一个侍卫匆匆来报:“殿下,宋祭酒……”

夕阳的余晖洒在朱标的脸上,一半明媚,一半阴沉。他望着远方,国子监的方向如同一团迷雾,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他明白,那些顽固的守旧势力绝不会轻易罢休,他们就像潜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给予致命一击。

果不其然,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一股暗流再次涌动。有侍卫来报,国子监内开始流传一些诋毁新学的谣言。这些谣言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原本刚刚平静下来的学子们再次变得躁动不安。

朱标的眉头如同被一把沉重的铁锁紧紧锁住一般,无法舒展。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凝视着远方,仿佛要透过层层迷雾看穿事情背后隐藏的真相。此刻,一种强烈的直觉涌上心头——这件事绝非偶然发生。

他毫不犹豫地挥动手臂,高声召唤道:“来人啊,速速将陈夫子请来!”不一会儿,一位面容清瘦、神情严肃的老者匆匆赶来。此人便是陈夫子,他一向以博学多才和直言敢谏着称。

见到朱标后,陈夫子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忧心忡忡地开口说道:“殿下,此次谣言的源头经过微臣一番查探,似乎是那吴学子所为。此人心术不正,近来四处散布新学无用之论,扬言新学不过是误人子弟的糟粕,会让人偏离正统之道。那些原本就对新学持有疑虑的学子们,听闻此言后更是纷纷动摇起来。”

朱标静静地听完陈夫子的禀报,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似水,宛如暴风雨来临前压抑的天空。愤怒使得他不由自主地紧紧攥起了拳头,由于用力过度,指关节处甚至发出了一阵咯咯的响声。

“哼!又是那个宋祭酒!”朱标咬牙切齿地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这个宋祭酒一直以来都是反对新学推行的中坚力量,朱标念及旧情,已对其诸多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没想到对方竟如此不识好歹,愈发阴险狡诈,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吴学子?他是谁?”朱标语气中带着一丝怒意,他早已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太子,他经过战火的洗礼,身上自带着一股威严。

“吴学子乃是国子监中的一名资深老生,平日里沉默寡言,鲜少与人交流。然而此次却一反常态地主动跳了出来,这其中必定大有文章!”陈夫子微微压低声音回应道:“依我之见,此事背后定然有人暗中指使。”

朱标听闻此言,冷哼一声,嘴角泛起一抹不屑的冷笑。他那犹如火炬般明亮的目光直直地射向远方,仿佛能够穿透一切迷雾,洞察事情的真相。

“哼,这幕后之人,除了宋祭酒那个老狐狸,还能有谁?”朱标的语气冰冷至极,带着毫不掩饰的愤怒和鄙夷。

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已经一再容忍这些人的挑衅与刁难,但他们却得寸进尺,屡次触碰他的底线。如今,新学的推行正处于关键时期,绝不能因为这些人的阻挠而停滞不前。

朱标紧紧握起拳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给这些妄图阻碍新学发展的家伙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深刻教训,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新学的推行乃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任何人都休想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朱标踱步于书房,思索着对策。他知道,此刻最重要的是尽快平息谣言,揭露宋祭酒的阴谋,否则,他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国子监的命运,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而大明的未来也随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朱标遥望着国子监所在的方向,心头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强烈的无力感。那文化革新之路,难道当真就如此崎岖难行么?

朱标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缓缓吐出,试图以此来平复自己内心翻涌不息的波澜。他心里很清楚,此时此刻唯有保持绝对的冷静,才有可能寻得破解眼前困局之法。于是,他再次将目光投向国子监那边,眼神犀利且专注,誓要透过那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看清隐匿其中的巨大旋涡究竟有多深多险。

“来人!”朱标低沉地喝令道。他深知,此番之事非同小可,若不亲力亲为,只怕那些心怀叵测的阴谋家们便会趁机得逞。随着他一声令下,一名侍卫迅速应诺,而后匆匆转身离去执行命令。转眼间,偌大的书房里便只剩下朱标孤身一人。

他静静地伫立在窗前,依旧凝眸注视着国子监的方向。此时夜幕深沉似墨,无边无际的黑暗宛如一头张牙舞爪的凶猛巨兽,无情地吞噬掉了世间所有的光亮,只余下方圆之地一片令人心悸的漆黑深邃。远远望去,那片黑暗仿若一张张开到极致的血盆大口,正虎视眈眈地等待着它的猎物自投罗网。

朱标眉头紧锁,面色凝重无比。他心中已然明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猛烈风暴,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