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盛夏的长安,骄阳高悬于澄澈如宝石般的天空,毫无保留地释放着它的光与热,天空湛蓝得纯粹,连片云彩的影子都找不见,每一片琉璃瓦都像是被点燃的火焰,折射出的光芒刺目得让人几乎睁不开眼。宫殿之内,闷热的空气好似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沉甸甸地积压着,尽管宫女太监们人手一把扇子,一刻不停地奋力摇动,可那股令人窒息的暑气却依旧如影随形,顽固地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不肯散去分毫。

太极殿中,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威严而深邃,仿若能洞察世间一切虚妄,此刻正缓缓扫视着殿下那群身着朝服的群臣。他的目光犹如实质,其中透着对国家大小事务的凝重思索与深切忧虑,尤其是近些日子以来,朝廷上的诸多繁杂事务如一团乱麻般缠绕在他心头,让他费尽了心神。而这官员的任命之事,更是重中之重,犹如大厦之基石,关乎着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定与长远发展,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动摇国本。

李世民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沉稳,缓缓开口说道,声音低沉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朕以为,温彦博才德兼备,处事向来沉稳有度,可担当右仆射之重任,助朕处理这千头万绪的朝政之事,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殿下的群臣们听闻此言,顿时像炸开了锅一般,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沧桑的老臣率先迈出队列,他的步伐虽略显迟缓,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沉稳与庄重。老臣恭敬地弯腰行礼,而后直起身来,清了清嗓子,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圣明,温大人一向忠心耿耿,且在政务处理方面颇有独到的见地与丰富的经验,其若任右仆射,定能如臂使指般为陛下分忧解难,效力不浅。”

这老臣的话音刚落,其他大臣们便纷纷点头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响起一片“陛下决策英明,温大人定能不负所托”的赞誉之声,那声音此起彼伏,回荡在太极殿内,似是对李世民这一任命决定的高度认可与坚决拥护。

李世民微微颔首,脸上的神情稍稍缓和,心中也因群臣的支持而稍感宽慰。就在这时,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站在一旁的李治身上。只见李承乾身姿挺拔,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专注而明亮,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紧紧盯着朝堂上发生的一切,那神情好似在思索着什么极为深奥的问题,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着一丝探究与疑惑。李世民心中一动,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好奇与期待,轻声问道:“承乾,你对朕这一任命有何看法?”

李承乾心中猛地一惊,他着实没想到父皇会在这朝堂之上突然将问题抛向自己。刹那间,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仿佛有一只小鹿在胸腔内乱撞。但他自幼所受的皇家教育以及自身的沉稳性格让他迅速镇定下来。他恭敬地向前迈了一步,行了一个标准的参拜礼,而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温大人经验丰富自是不必多说,且为人正直,犹如那苍松翠柏,刚正不阿。他任右仆射,必能使朝廷政令如潺潺溪流般通畅无阻。只是儿臣听闻,温大人在处理一些事务时,或许是过于谨慎了些,就好比那过河之人,每一步都要反复试探,如此一来,有时便可能会错失一些稍纵即逝的良机。儿臣不知是否该提醒温大人,日后在处理事务时,当更加果敢决断些?”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还有一丝可惜的神色,因为大殿内,只有自己知道李承乾的病情。他没想到这个平日里在自己眼中还略显稚嫩的儿子,如今竟能有如此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微微眯起眼睛,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笑着说道:“承乾,你能有此思考,甚是不错。不过温大人之谨慎,亦有其道理所在。你且想想,在许多关乎大唐命脉的重大事务上,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谨慎行事便能如那坚固的堤坝,阻挡洪水般避免许多失误与灾祸。但你能提出不同的看法,这份勇气与思考,也值得嘉奖。”

李承乾赶忙谦逊地说道:“儿臣谢父皇夸奖,儿臣只是平日听老师们讲述朝政之事,略有感悟,今日不过是班门弄斧,还望父皇莫要见笑。”

李世民轻轻摆了摆手,脸上依旧带着笑意。接着,他又将话题转向了另一位官员的任命,说道:“太常卿杨师道,朕欲任命其为侍中,掌管宫廷礼仪诸事,众爱卿以为如何?”

一位身着礼部官服的官员闻言,立刻出列。他的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对礼仪之事的执着与精通。只见他微微拱手行礼,而后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杨大人对礼仪制度可谓是了如指掌,且他平日行事优雅得体,风度翩翩。由他任侍中,定能将我大唐宫廷礼仪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乱,彰显我大唐风范,令四方来使皆能感受到我大唐的礼仪之邦的赫赫威名。”

众臣们再次纷纷附和,朝堂上又是一片赞誉之声。然而,李承乾却像是一颗与众不同的石子,在这一片附和声中再次发出了别样的声响。他微微皱了皱眉头,似是有些犹豫,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父皇,儿臣曾见杨大人在一些场合过于注重礼仪形式,就像是那只追求外表华丽的孔雀,而忽略了实际事务的处理效率。儿臣想,是否可在日后让杨大人在注重礼仪的同时,也像那拉车的骏马,兼顾一下办事的速度呢?”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话,轻轻皱了下眉,眼神中透着一丝思索。他缓缓说道:“礼仪之事关乎我大唐尊严,犹如那皇冠上的明珠,不可轻视。但你所说的办事效率,也确有其道理。朕会在合适之时与杨师道提及此事,让他平衡好两者的关系。”

下朝之后,李世民带着李治来到了御花园中的凉亭里。御花园中,绿树成荫,那茂密的枝叶犹如一把把巨大的绿伞,为这酷热的夏日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清凉。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争奇斗艳,似是在比试谁才是这御花园中的花魁。然而,即便有这绿树繁花的点缀,此时的御花园却也依旧被那恼人的暑气所笼罩。池塘里的荷花倒是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如少女的裙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可那原本应是清新脱俗的荷花,此刻却也像是被这暑气熏染得有些无精打采,失去了往日的灵动与娇艳。

李世民缓缓坐下,抬手示意李承乾也坐下。他看着李承乾,眼神中带着一丝慈爱与期许,说道:“承乾,你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让朕看到了你的成长。你开始学会思考朝政之事,这就像是一颗种子开始发芽,是好事。但你也要明白,这朝堂之上,许多事情并非表面那般简单易懂,就如同那平静的湖面下可能隐藏着汹涌的暗流。官员们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犹如那世间百态,各有千秋。朕在任命官员时,也需如那下棋之人,综合考量各方因素,权衡利弊。”

李治乖巧地坐在一旁,眼神专注地听着李世民对哥哥李承乾的教诲。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明白。儿臣只是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若有不当之处,还请父皇恕罪。儿臣就像那刚学走路的孩童,难免会有磕磕绊绊。”

李世民笑着伸出手,轻轻摸了摸李承乾的头,那动作充满了慈爱与宠溺,说道:“你能直言不讳,朕很高兴。朕希望你能多学习,多观察,日后成为朕的得力助手。温彦博和杨师道都是朕的重臣,他们上任之后,在朝廷中会产生诸多影响与波澜,你可多多留意他们的施政举措,从中学习一二。”

李承乾点头道:“儿臣会的,父皇。儿臣想,温大人上任右仆射后,或许会先从整顿吏治入手,毕竟一个清明的官场就如同那畅通无阻的河道,才能更好地推行政令。而杨大人在礼仪方面,或许会先制定一些新的宫廷礼仪规范,以彰显大唐的新气象,就像那新衣能让人焕然一新一般。”

李世民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兴奋地说道:“承乾,你的推测不无道理。朕也在期待着他们能有所作为,为大唐开创更好的局面。”

在温彦博上任右仆射后,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李承乾所料。他一上任,便如那雷厉风行的将军,大刀阔斧地清查各地官员的政绩与作风。他的眼神犹如鹰眼般锐利,能洞察一切虚伪与腐败。对那些贪污腐败者,他绝不姑息,严惩不贷;而对那些勤政爱民者,他则加以褒奖,好似那春日里的暖阳,给予他们温暖与鼓励。一时间,朝廷上下风气为之一新,原本有些浑浊的官场空气变得清新起来。

而杨师道在任侍中后,在注重宫廷礼仪的同时,也听取了李世民的建议,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他精心策划了几场大型宫廷宴会,在宴会筹备过程中,他犹如那指挥若定的统帅,既严格遵循了繁琐的礼仪规范,让每一个环节都彰显出大唐的尊贵与威严,又巧妙地安排各项事务,使得宾客们在感受大唐严谨礼仪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唐的热情与活力,犹如那置身于欢乐海洋中的鱼儿,畅快淋漓。

李治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他就像那隐藏在暗处的观察者,仔细留意着每一个细节。他时常向李世民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向李世民呈上一份份珍贵的情报。

一日,李承乾忧心忡忡地对李世民说:“父皇,儿臣见温大人整顿吏治成效显着,这固然是好事。但儿臣担心他此举会得罪一些权贵,那些权贵就像那盘踞在暗处的毒蛇,不知温大人能否应对?”

李世民沉思片刻,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信任,说道:“温彦博行事自有分寸,他若能坚守公正,朕自会全力支持他。朕也在关注着此事,若有必要,朕会出面平衡各方势力,不让他受到无端的打压。”

又一日,李承乾皱着眉头说道:“父皇,儿臣发现杨大人在礼仪创新方面虽有建树,可有些老臣对新礼仪不太适应,那些老臣就像那守旧的老古董,似乎有些怨言。”

李世民听了,不禁笑道:“这是难免的,变革总会遇到阻力,就像船只总会遇到风浪。乾儿,你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了什么?”

李承乾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眼神中透着一丝领悟,说道:“儿臣明白了,无论是推行新政还是变革旧制,都需要考虑周全,平衡各方利益,且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耐心,犹如那长途跋涉的行者,不惧艰难险阻,方能成功。”

李世民欣慰地说:“不错,治儿。你能有此感悟,朕很欣慰。这大唐的江山社稷,日后还需要你和众皇子们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