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粮食转运
听说今年要运回来一百万石稻谷,又了解到,蒸汽大帆船在十天左右,就会打一个来回,卢象升也不敢怠慢,水师基地的仓库,根本放不下那么多粮食,他得赶紧想办法转运回去。
送走袁秉良,他回到临时官厅,连夜写了一份折子交给刘真:“这十三名技术人员,和这六箱子资料,对大明十分重要,你亲自押送回京,本官让管将军派一艘二号福船,你走海路上京,比走运河节省一半的时间。”
刘真收好折子,当即领着南洋来的十三名技术人员,带着皇家科学院的资料,登船而去。
卢象升又撰写了几份公文,盖上钦差大臣的官印,分别发往南京户部、漕运总督衙门、镇江府衙等几个接收粮食的地方官府,请他们安排船只,到舟山基地,转运粮食。
又给他的同年,松江知府方岳贡写了一封私信,请他多派船只来支援自己。
南京户部派出漕军的船队来运粮,所谓漕军,就是专门负责运送漕粮的卫所军,每年从南方运往京师的三百万石漕粮,就是由他们运送的。
这两年连年干旱,他们转运的粮食,也减少了六成,许多人,为了养家糊口,都跑到捕捞船上当起了水手,现在接到运粮任务,漕军们又有了工作。
但漕军的粮船,是内河船,无法去到海上,漕运总督杨一鹏下令,征集浙江船,前往舟山基地运粮。
浙江船,比远洋航行的福船小,又比内河航行的沙船大,既能在内河通行,又能在近海航行,很适合用来运粮,唯一的缺点,是装载量只有漕运船的一半。
为了安排好粮食转运,卢象升没有随捕捞队去鲸海,而是留在了舟山基地。
数日之后,东海舟山基地的海湾内,再一次舟船云集,帆影重重,桅杆如林,一片繁忙景象。
卢象升已经在码头的十几处泊位上,安装了吊架,能从轨道上的平板车上,将粮食袋子直接吊到船上,替代人工搬运,装卸速度快了十倍不止。
南京户部的漕军船队率先抵达,五花八门,各种装饰的浙江船足有两百艘,一看就是从民间征集而来。
漕军千户赵毅,一位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武将,率领着数百名精壮士兵,登岸向卢象升报到。
“卢大人,漕军南京左卫千户赵毅,奉杨总督之命,前来转运粮食,请大人吩咐。”声音洪亮,满脸的喜悦,有工作,就能有饭吃。
卢象升微笑着点头,将早已准备好的转运计划,和粮仓分布图递给他:“赵千户,此番转运任务艰巨,需得漕军鼎力相助。你的任务,是负责南京常平仓的粮食转运,这批粮食关乎南直隶百姓的温饱,不容有失。”
赵毅接过图纸,拱手行礼:“卢大人放心,漕军上下,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漕军的两百艘船,日夜不停地装了两天,才启程回南京。
与此同时,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等地的船只也陆续抵达,大都是从民间征集的淅江船。
各府县也派了官员们前来接收粮食,谁都知道,卢象升是太后面前的红人,年纪轻轻就做到三品高官,妥妥的阁臣接班人,将他交待的工作做好,给这位未来阁臣,留下一个能臣干吏的印象,还怕升不了官么?
知府不好意思争抢,各府同知于是得到这个机会,哪怕晕船,也要来与卢象升商讨转运事宜,整个基地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只有松江知府方岳贡,不顾同僚的非议,亲自前来,还带来自己的亲侄子,说是他的幕僚,名叫方文渊,一位举人,今年会试没中,回到他身边,一边做幕僚领一份薪水,一边读书,准备三年后再战。
“听建斗兄抱怨,刘先生回了北京,身边没有得用的人手,小弟这位侄儿,一直跟在小弟身边读书,处事倒是见机,建斗兄如不嫌弃,留在身边跑腿也好。”方岳贡说。
这是提前为侄儿铺路了,卢象升也不客气,将手里的一叠资料,交给方文渊:“正好,码头上是镇江府的船只在装货,你去处理交接事宜。”
方文渊见到卢象升,便被其沉稳干练的气度所折服,两眼都是崇拜的小星星,他双手接过文件,转身就去了现场。
“年轻人不错,敢于任事。”卢象升赞道,他南来之前,太后听说方岳贡在松江任知府,曾对他说过方岳贡此人可用的话,两人又是同年,是大明官场“三同”之一,关系比别的官员,亲厚许多。
方岳贡骄傲地道:“他是我身边的得力助手,还望建斗提携。”
卢象升问:“你把他送到我这里来,你的海堤还筑不筑了?”
方岳贡任松江知府以来,看到海水倒灌,毁坏内陆的棉田、桑田,让百姓辛辛苦苦开垦的田地,颗粒无收。百姓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生计,有感于此,他下决心要在松江府沿海,修筑一道防海堤。
他以知府之尊,向松江大户募集银钱,又写信向官场的同年们求助,卢象升就被他募去了五十两银子。
方岳贡苦笑道:“你的远洋捕捞,是救命的大事,小弟的防海堤,只能等到冬天,征集不愿意回乡的民工,再修筑不迟。”
卢象升想了想:“也好,这些民工出门在外,多挣一份工钱是好事。”
两人回到临时公厅,各府的同知、推官们,上前向卢象升见礼,卢象升拱手还礼:“各位辛苦,待今年的转运任务完成,本官定向朝廷上折子,汇报各位的功劳。”
众人纷纷表决心:“下官们份内之事!”
正客套间,有随从来报:“大人,监测台来报告:今天下午有台风,请大人做好安排。”
大厅里一时寂静,沿海地区的官员,谁不知道台风的可怕?在海上遇到台风,十有八九是船毁人亡的结局。
“传令下去,所有船只停止转运,进港避风,人员撤往避风塘。另外,通知各岛上的加工厂,立即收拾晾晒的鱼干,避免损失!”
不一会,海上传来长短不一的螺号声,一时间,各岛上的螺号声纷纷回应,竟如战场冲锋前的静谧紧张。
海面上的船只,纷纷回港,海湾内的船只也赶紧收帆降锚,忙碌的景象,令人提心吊胆,公厅里的官员们,俱都变了脸色。
两个时辰后,台风如期而至,顿时狂风怒吼,海面上巨浪滔天,海湾内波涛汹涌,仿佛要将一切吞噬。
卢象升站在窗边,望着在风浪中摇曳的船只,心想,不知道南洋水师的蒸汽船,遇到这样大的台风,是如何应对的?
由于准备充分,所有船只均安然无恙。两日后,台风吹过,转运工作迅速恢复,方文渊果然没让卢象升失望,将粮食装卸和船只调度,安排得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大大缩短了转运时间,减少了粮食损耗。
最后一批松江府的粮船正在装卸,袁秉良押送的第二批粮食,又到了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