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南京水师对南洋水师
水师战船开出港口,巡海船已经如燕子掠水一样,飞向了远方的大帆船,在中途,就遇上了对方的巡海船。
有趣的是,两边的巡海船一模一样!双方立即打出旗语。
南京水师:“这里是大明海域,请你们立即离开!请你们立即离开!”
对方:“我们是南洋水师,我们为大明送粮食回来,请求入港!”
南京水师:“没有朝廷命令,任何携带武器的船只,一律禁止进入大明领海,请你们立即离开!请你们立即离开!”
对方:“我们有裕安太后的懿旨,太后同意我们运粮回来救灾,请求入港!”
南京水师:“停船!原地等待命令!否则视为入侵,将受到严厉打击!”
对方:“收到,太后懿旨上说,大明在舟山基地的接收人,是工部侍郎卢象升,我方请求与卢大人对话!”
对方果然停了船,巡海船飞快地回来汇报情况:“对方是南洋水师的船,说是奉太后懿旨,运粮食回大明救灾,要见卢大人!”
卢象升望向刘真:“有没有朝廷的通知送到?”
刘真:“大人刚回来就去巡视各码头,还没来得及处理堆积的文件……”
管守正:“大人,我派一艘巡海船回去,将您的公文箱取来,找一找是否有这个通知?”
卢象升点点头,刘真立即说:“我跟巡海船回去,我知道哪些是未处理的文件。”
卢象升年后就到南京,准备今年的远洋捕捞事宜,对南洋公司的情况,知道得并不详细,见对方居然能运回来粮食,他狐疑地道:“奇怪,他们在哪里种粮食?”
管守正在南京水师,是知道一些往事的,他说:“听水师的前辈们说,万历爷时,南京水师曾经奉旨,为一位官员护航,那位官员的官职,是什么南洋经略使……
不知道这个南洋公司,是不是那位经略使大人的?”
“什么经略使?”卢象升更怀疑了,“大明哪有经略使这个官职?别是打着送粮旗号,来大明劫掠的吧?通知各船,做好战头准备!”
正聊着,刘真取了文件箱来,摊在甲板上一通找,还真找到一封来自户部的文件,文件上说,自六月起,南洋公司将向大明运送稻谷等粮食,为了内地的安全,朝廷只允许他们送到海中州基地,由卢象升负责接收,并转运到南京、镇江等地的常平仓。
卢象升接过那份略显陈旧的户部文件,仔细审阅着每一个字,眉头紧锁,似乎在确认这不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看来,还真是有这么一回事。”卢象升沉吟片刻,对官守正道,“传话,请对方的最高长官,带朝廷的文书前来交涉。”
旗语打到对方的巡海船上,巡海船飞快地掠了回去,不一会,又飞快地返回,船头立着一位三十多岁,高大的武将,居然穿着大明水师副将的官服,与管守正的官服一模一样!
卢象升皱起眉头,不悦地道:“南洋水师,根本不是朝廷的军队,为何穿我大明水师的官服?”
管守正也不高兴:“他们会不会打着大明水师的名义,在南洋招摇撞骗?”
巡海船缓缓驶近,甲板上那位身着铠甲的武将,身材魁梧,面容坚毅,他拱手行礼道:“南洋水师副将袁秉良,见过大人,敢问,可是卢大人当面?”
“正是本官,”卢象升双手背在背后,受了他一礼,这才问道,“你等此来,可有大明朝廷的证明文书?”
袁秉良接过随从手里的一只匣子,举在头上说:“回禀大人:在下南洋水师副将袁秉良,奉裕安太后懿旨,押运南洋所产粮食归来,以解内地灾荒之急。”
他的声音浑厚有力,透过海风,清晰地传入卢象升的耳中。
南京水师的巡海船开过去,从对方手中接过匣子,回来送到卢象升手中,刘真和管守正,都凑上来观看,见果然是太后懿旨,上面还加盖着户部和兵部的大印,表明运粮这件事,是经过户部和兵部允许的。
卢象升将懿旨放回匣子,对袁秉良道:“果然是来送粮食的,请袁将军随我等进港。”
同时,南京水师二十二艘战船,解除战备状态,礼兵吹起悠长的螺号,欢迎南洋水师的到来。
南洋水师的回应相当霸气,直接拉响了汽笛,嘹亮的汽笛声,惊得空中的海鸟,扑啦啦地飞向高空。
管守正羡慕地嘀咕道:“哪一天,南京水师也能开上这样的船就好啦。”
卢象升没出声,心里五味杂陈,他也看到了对方侧舷上,紧紧关闭着的两排炮口,这一艘船的火炮,就能抵南京水师二十艘船的总和!
南洋水师一旦谋反,大明所有的水师加起来,都无法抗衡。
三艘蒸汽大帆船入港,停泊在水师的补给码头上,码头到仓库,建有一段铁轨,当然是卢象升的杰作,方便搬运物资。
见码头上没有吊架,袁秉良一挥手,大帆船上,升起了一架船用吊架,将一袋袋沉重的麻袋,从船上吊到铁轨上的车厢里,方便快捷又省力。
卢象升看到那简单的吊架,拍着脑袋直后悔:这么简单的装置,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大明文官一向视这些装置为奇技淫巧,根本不会朝这方面想,怎么想得到呢?
袁秉良来到码头,指着一袋袋的粮食,对卢象升说:“这些都是去年、前年产的稻谷,在南洋公司,是有蒸汽碾米机的,只是体积太大,难以搬动,在下带回了图纸……”
卢象升苦笑道:“图纸固然好,也要大明先造出蒸汽机来。”
袁秉良指着最后面的一艘船:“大人勿忧,在下带了石棉绳回来,大明的蒸汽机,很快就能造出来了。”
听闻此言,卢象升才打消了对南洋公司的疑虑,觉得他们是真心回来帮助大明的,否则,蒸汽机这样的军国重器,怎么肯帮助大明打造?
他询问了南洋公司的粮食种植情况,其他情况,他识相地闭口不谈,他知道就算问了,得到的未必是真话,索性不问。
又询问了航行过程中的种种细节,袁秉良一一作答,条理清晰,毫无隐瞒。
三艘大帆船,居然运回来六万石粮食,一艘船的载货量,达到恐怖的二百四十万斤(1200吨)!
卢象升看得眼热不已,恨不得马上撩挑子回去,加紧打造大明的蒸汽机。
粮食缷完,船员们又吊下来六口大箱子,袁秉良递上一份清单:“大人,这是皇家科学院从大明带走的资料,和这些年的研究成果,这是家姐托在下,要交给裕安太后的资料,请卢大人代为转交。”
“皇家科学院?”卢象升明白了,南洋公司之所以能造出蒸汽船,全tm用的是皇家科学院的人才和科研成果!
这一刻,他深刻地理解了,朝堂争斗,改朝换代,泯灭了多少前人的智慧和传承!
他接过那份材料清单,就听袁秉良又说:“至于太后要求的,皇家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他们暂时不愿意回大明,南洋公司也不得强迫他们。不过,在下带回来一支技术团队,共十三人,可以协助大明制造蒸汽机!”
“在哪里?”卢象升惊喜地问,“快快请下来,刘真,你去,好生款待这些师傅,不得怠慢!”
刘真领命而去。
卢象升邀请袁秉良上岸休息,他要设宴款待南洋水师将士,被袁秉良拒绝:“回大人,此番能顺利交接粮食,全赖朝廷的信任和卢大人的支持,在下还要回去继续运粮,今年的任务,是一百万石稻谷!”
南洋公司到底有多少粮食储备?卢象升更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