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时代的人,谁能想到,在关外遥远的辽东,最便捷的运输方式,是水运。

松辽平原上出产的粮食,从各条大小河流里汇集到松花江上,最终在吉林府堆成了连绵二十里的粮食垛,每一个粮食垛里,都装有两百石粮食。

吉林府根本没有能力守护这些粮食,只得向杨嗣昌求援,杨嗣昌与李延庚、孟兆祥商量后,征发了两千卫所兵前来服役。

这些粮食要运回关内,还真是个大问题,真真是无粮也愁,有粮也愁啊。

南边辽河流域所产的粮食,大部分汇集到辽阳,用船运到海边,再装上大福船,走水运到达天津、登州码头。

南方豪商们的粮食,直接走海运,运到了江南……

到冬月初,辽东大地又是一片冰天雪地,从空中俯瞰,只见无数的雪橇车,如蚁群一样往山海关汇聚。

镜头拉近,这些雪橇车,有骡马拉着的,有狗拉的,还有许多人力拉着的,车上堆着高高的物品,九成是粮食,还有一些是辽东的特产。

农忙结束了,短工们要回到关内过年,等到明年开春,再来做工。回家的路上,他们还顺便接了运送粮食的活计,不但一路上的伙食有了着落,还能挣一笔银钱,这是一笔意外之财。

山海关城上,总兵何可纲,正陪着前来考察的农业部长范景文,观看一看望不到头的运粮队伍。

何可纲放下望远镜,感叹道:“搁从前,谁知道辽东还能产这么多粮食啊!”

后金要是踏踏实实地种地,而不是总想着四处掠夺,也不至于亡国……

显然范景文也想到了这点,二人对视一眼,同时感叹道:天佑大明!

何可纲:“还好有这些回家的民工,却为何只让他们顺路运一趟?让他们干到过年不好么?”

范景文摇头:“不行,他们回乡也不得闲,太后说,未来十几年,大明将持续干旱……他们得回去打井,打深井。”

何可纲不知道深井有多深,但想来比一般的水井更不容易干涸吧。

范景文要出关往沈阳、吉林去查看粮食收成情况,何可纲为他准备了最新打制的雪橇车,送了十里之外,挥手告别。

……………………………………

王石头是保定府清苑县王家村的农民,今年干旱,眼看着地里连种子都下不去,村里人急得没法子,都商量着逃荒。

里正从县城带回消息,说是县衙组织青壮民工,到辽东开荒种地,每人每年给到五两银子,签契约后,就给家里三石粮食:一石玉米,一石麦子,一石土豆和红薯!

王石头兄弟三人没分家,父母妻儿加起来,十几口人,家里十来亩薄田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还租种了族长家的三十亩地,才能勉强糊口。

王石头和二哥立即报了名,后来,听说女人也能去做工,只是工钱比男人要少三成,兄弟两人的妻子也报了名,就为了签约后的那点粮食,能保孩子们的命。

留下大哥大嫂看家,万一老天爷下点雨,他们的地里还能补种一点庄稼……他们不相信,老天爷真的一年不下雨。

王家四人,与村子里二十几名青壮男女,随里正去到县衙, 在那里,王家村二十八人,被一家南方来的豪商挑中,立即签订了契约。

王石头亲眼看着大哥赶着牛车,将粮食运回村子,这才放心地踏上找工之路。

到了辽东,他才知道他的东家,是南方来的一位姓姚的大商人,单是他们这样的民工,就请了上千人,却只派一个管事来指导他们干活。

没去辽东之前,王石头无法想象,一个人的土地,可以大到一眼望不到头!更无法想象,只将荒地烧一烧,就将种子撒了下去,简直是对土地和种子的亵渎。

他们住在用树木和芦苇搭建的棚子里,每日的工作就是锄草!锄草!锄草!

到了秋天,终于开始收获,没想到如此粗放的种植方式,竟然能收获那么多粮食!

土豆和红薯不是用锄头挖的,而是用牛拉着犁铧,像犁地一样,将土豆翻出来,后面的人跟着捡就是……

秋收结束,管事给他们兑现了工钱,还大方地每人送了他们三石粮食:一石小麦、一石高粱、一石土豆和红薯,邀请他们道:“明年还来啊。”

王石头与二哥,学着其他人做了一架雪橇车,准备将这些粮食拉回王家村——明年就算再旱,家里的父母孩子也饿不死了。

临出发时,他们被告知,还可以顺路帮官府运送粮食,不但管饭,还有工钱拿。

王家兄弟与村里人一样,将东家送的粮食,交给女人拉着,男人们都到官府去拉粮食挣钱!

好在一路上有官府的人照应,他们到地方能吃上热食,雪橇车坏了,也有人及时来修好,时间久了,王石头自己就能修车了。

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在冬天二十七这天,他们终于到了山海关。

山海关外,占地两百亩的牲口交易市场,许多蒙古人赶着牛羊来这里交易。

王石头对二哥说:“二哥,咱们也买一头牛吧,入关后,让牛拉车,咱们也坐雪橇车回家,快得很。”

出门大半年,人人归心似箭。

王二哥望着满脸冻疮的妻子和弟妹,心下不忍,又怕牛太贵,便道:“等交了粮,咱们再来看看。”

交割完粮食,兄弟二人每人挣到二两银子,与村里人一起,高兴地来市场买牛。

谁知买牛的人太多,一头黄牛的价格,已经涨到二十七八两,在他们清苑县城,十二三两就能买一头。

马匹更贵,王家二嫂舍不得银子,劝他们道:“辽东都走回来了,剩下的那点路算啥?实在要买牛,回保定府再买不迟。”

王石头的妻子也说:“是啊,辛辛苦苦挣点银子,还没捂热呢,让他们白白赚去,何苦来?走回去!”

村里人也舍不得花三十两银子买一头牛,于是决定走回清苑县。

好在交割了官府的粮食,王家兄弟妯娌四人,拉着两车粮食,于腊月初八这天,终于回到王家村。

一家人还没从阖家团园的喜悦中醒来,里正就上门了:“村里打深井,青壮们全都去工地上干活!”

王石头不解地问:“村里不是有一口井吗?还打井?”

里正道:“打深井,知道不?抽水灌庄稼的那种!县尊说了,万一明年还干旱,就要抽井里的水上来灌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