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蒲鲜大叔的女真话,伙计听不懂,但一点也不妨碍他做生意,见到那张虎皮,他双眼放光的说:“可以可以,换什么都可以!来来来,咱们这边聊……”

其他摊子的伙计也在集市上寻找客人,一见舒拉三人,就知道他们是林子里出来的,包袱里一定有好东西,呼啦啦一下子围上来,热情的招呼:“安达,去看看我家的货,我家摊子上啥都有!”

那伙计有了蒲鲜大叔,也不再与其他人争抢余下的舒拉两人,但蒲鲜大叔第一次来集市,他死死地拉着舒拉:“舒拉,你来……”

舒拉还想多问几家,但蒲鲜大叔已经在人家面前解开了包袱,就不好再走,他犹豫关怎么开口。

那伙计见他的样子,是个见过世面的女真人,于是又指着集市中间,一处插着旗帜的地方,安慰道:“安达放心,看到没有?那里是官服设置的管理处,如果安达觉得买卖不公,可以去那里告官的,我们在这集市上做了半年的生意,从来是童叟无欺……”

舒拉低声对身边的纥石烈大哥说:“别放下包袱,待会咱们到别的摊位再看看。”

纥石烈想问为什么?在这里一起换了多好?但族长发了话,他只得点头答应:“好,听族长的。”

那伙计摊开一张席子,将蒲轩大叔的货物一一检出来,分门别类地摆好,最后仔细的将虎皮上的皮毛抹顺,顺便查看有没有破洞之类的地方。

舒拉说:“这只老虎是被射中的眼睛,皮毛好着呢。”

伙计连连点头:“好好好,安达这张虎皮,给三十两银子,一口铁锅五两银子,安达这张虎皮,能换六口铁锅!”

他伸出大拇指和小手指,比了一个六。

浦鲜大叔听不懂他说的话,也看不懂他比的手势,只好向舒拉求助:“他说什么?”

“他说一张虎皮换六口铁锅……”舒拉还没说完,浦鲜大叔就激动得满脸涨红,他搓着双手说:“还……还可以换别的吗?”

在舒拉的主持下,浦鲜大叔包袱里的一袋山菇,换了两百文,一张白狐狸皮,换了十两银子,一根野山参,二两银子,其他的狍子皮、草药,加起来换了一两银子。

伙计惋惜地问:“虎骨丢哪里了?回去捡回来,下次拿来卖,比狍子皮值钱!”

蒲轩大叔已经欢喜的找不着北,不管听没听懂,是一个劲的点头,眼睛直往摊子上的货品看,伙计拉着他来到摊子前,豪气的说:“安达要哪样,剪出来放一边,一起结账。”

浦鲜大叔不喜欢银子,把几十两银子全换成了生活用品。

纥石烈大哥的包袱里,最值钱的是三颗东珠,还有两根山参,几张狼皮和狍子皮,一鱼皮袋的山菇,他卖的钱不比浦鲜大叔少,也换到了他喜欢的剔骨刀,还给家里的女人和孩子们,都买了礼物。

舒拉的东西很多,最值钱的是十几株山参,那是他和苏鲁两人,进山半个月的收获,用苔藓裹住,棵棵新鲜,有一株上百年份的,直接卖了六十两银子!

十二株山参,就卖了一百多两银子,其他的五味子、山菇等,总共也没有卖到三两银子,他也不在意了,就在这家摊子上,将额娘安排的物品,全都买齐。

又将依尔哈大娘家里的两袋山货,卖了一两三钱银子,依尔哈大娘想买一口铁锅,这点钱不够,要等卖了粮食,凑够钱才能来买……

三人背着大包小包的货品,回到船上的时候,族人们都惊呆了,忙围上前打探消息:“什么山货啊,能换这么多东西?我家换的货呢?”

原来,浦鲜大叔和纥石烈大哥的货里,还有些是其他族人的山货,两人不会算账,舒拉只好重新为他们分配。

排了一晚上的队,到第二天下午,才轮到叶赫村卖粮,众人齐力协力,将船上的粮食,抬到码上头。

码头上排着一排排的大斗,舒拉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叫斛的量具,一斛等于十斗,这种斛,通常在征收粮食的时候用。

粮食直接倒进斛里,上来一个书吏,用脚踢一踢,在本子上记一笔。

然后上来一人,轻松地推着那斛,往后面的仓库里去了。

舒拉惊讶地低头,这才看到地上铺了两条铁条,那大斗的底部,装有轮子,轮子卡在铁条上,沿着铁条,轻轻松松就将那大木斗推走了。

卖了粮食,叶赫村集全村之力,终于买了一张桐油丝渔网,回去后就能去江上捕鱼了。

留下浦鲜大叔看守船只和物品,舒拉带其他人到集市上涨见识,集市上还有牛马交易市场,汉人喜欢用牛来耕地,用骡马拉车,卖了粮食,都来买牛车马车。

舒拉喜欢船,运载东西又多又好,还不用日日伺候。

他们来到收购山货的摊位旁,看看有哪些山货,能拿出来交换,下次进山时,才知道选择哪些山货……

………………………………

吉林府,王嘉禾望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发愁,江面上还有一船船的粮食,不停地运来,他盼着赶快下两场大雪,平原上就能走雪橇车,好将这些粮食,运往山海关。

想到关内今年的灾情,这些粮食运回去,掺上鱼粉,能救活多少百姓啊,他心里就满满的成就感。

“大人,水师袁提督来访。”长随在身后提醒道。

王嘉禾转过身,见身穿绯红官服的袁崇焕,笑眯眯地向他走来,他忙迎上去问候道:“世伯那么忙,今日怎么有空来小子这里?”

“这不是看你正为粮食烦恼,世伯来为你分忧么?”袁崇焕指着场上巨大的粮食垛,对身后的护卫说,“把文书给王大人过目。”

护卫上前,递上一本折子,王嘉禾展开,见是袁崇焕给辽东布政司的公文,请求从吉林府划拨鲸海水师的粮草,用他船厂新造的大船,顺水路运往海参崴。

杨嗣昌当即批复同意,当初设立吉林设府,就是为了利用松花江,往鲸海水师运送补给。

“趁着河水还没上冻,船厂要交付一批船只,正好用来运粮。”袁崇焕哈哈笑道。

“哎呀,世伯可解决小子的大事了,”王嘉禾欢喜道,“粮食管够,世伯尽管来装,人手够不够?用不用小子派人来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