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灭亡后,小斛禄部的头领认为机会来了,觉得自己也是党项人的一支,凭什么不能继承西夏的法统?于是勾搭上了唐古部,双方一拍即合,认为汉军的主力都集中在关中,而且克烈部被汉军撵走,凭什么我们不能重返漠北称雄?
彼时王禀坐镇五原府,力吉里城已经被改名为五原县城,钮文忠领兵渡过黄河南下,协助鲁智深对西夏东北的安抚,于是小斛禄与唐古部便打起了西夏的名号。
只是他们又不敢南下,又觉得漠南诸部的精锐都被汉军抽调,不如先躲到阴山北面去。
刚从兴庆府领兵北上的韩世忠顿时大怒,接到枢密院的命令后,立刻追了上去,在阴山南追上了叛逃的两部,就地展开了厮杀。
这一仗韩世忠领骑兵追击了百余里,小斛禄、唐古二部就此除名,汉军第一次拿出了车轮,凡高过车轮者,无论男女老幼,尽皆斩之,漠南诸部士兵最是踊跃。
要知道这些被汉军征召的牧民士兵此前还高高兴兴地跟着汉军南下攻打西夏、劫掠了一番,一回头却发现,小斛禄与唐古部居然联手在后方搞事情,抢了不少自家的牛羊,这还能忍?
经此一战后,小斛禄部的游牧地变为朝廷官方的牧场,唐古部的牧场也被收回,由王禀与吴用主持,一部分被划归立功的漠南牧民们。
然后韩世忠又抽调漠南诸部精锐,合兵三万余,以李纳摩为先锋,秦明次后,萧斡里剌为右路,正式向高昌回鹘挺进。
韩世忠强势自金山方向闯入北庭,也就是唐朝北庭都护府所在的庭州,史文恭那里,也已经艰难穿过了莫贺延碛,就在伊州歇息休整。
面对前来拜见的高昌回鹘大头领毕勒哥,韩世忠提出了要求,汉军要在高昌城驻军。
毕勒哥面有难色,他的名字发音如此,但送呈东京城的贡表中,用的却是“毗伽”为官方的汉名。
这位高昌回鹘的阿斯兰狮子汗毫无狮子的霸气,面对韩世忠强硬的态度,毗伽唯唯诺诺,却不敢出言反对。
高昌回鹘在中央集权方面,甚至还不如东喀拉汗国,因为这是一个由数个绿洲小城组建起来的城邦联合体,绿洲附近发展农业,折罗漫山也就是后世天山以北,则以游牧为主。
所以高昌回鹘的政权结构很松散,毗伽的官方称号是“亦都护”,意思是“幸福之主”,是名义上诸部落的大头领,由于绿教的影响,毗伽私底下也使用阿斯兰汗为汗号。
但同时高昌回鹘又效仿唐朝设州县,亦都护又有了诸城邦之主的身份,这就导致毗伽在游牧的诸部号召力还不错,但在各城邦、绿洲小城的威望一般。
毗伽其实是很希望获得中原王朝的封号的,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统治,但王伦偏偏不效仿前朝,根本不愿学着唐朝那样,将“可汗”不要钱似地往外撒。
所以中原承认毗伽的亦都护身份,至于高昌回鹘境内的诸州县,不好意思,这是中原的。
因此王伦的态度就很明确了,毗伽的这一支回鹘人,以及高昌回鹘境内的葛罗禄、突厥、样磨、仲云、黠戛斯、末蛮、格多、预龙诸多部落,就应该成为中原的附属,以内附的方式继续生活,中原王朝保证他们的基本政治权力。
看到毗伽态度犹豫,韩世忠当即说道:“亦都护,国朝之宗教法制,陛下推行的是信仰自由。汝回鹘人等,崇尚佛法,我听闻伊教西来,西域佛事不昌,难道你不想再看到佛法大兴的那一天么?”
回鹘人最早的信仰其实是摩尼教,又信仰祆教、景教等,到了西域后就改为信奉佛教,而且相当虔诚。
此前龟兹一直是西域诸国、诸城佛事最繁盛的,在东汉班超远镇绝域、将曾在长安为质子的龟兹贵族白霸扶持为国王后,龟兹王族几乎一直被白氏家族所控制。
因此回鹘人来到西域后,龟兹虽然被征服,但仍旧可以以龟兹之名,向中原的辽、宋两国朝贡。
龟兹人能够保留一定的独立性,尤其是有外交上的自主性,也可见高昌回鹘中央集权之弱势。
中原王朝若要重返西域,王伦早就定好计划,重设安西四镇,暂时选定高昌、龟兹、于阗和碎叶四座城池。
于阗已经被东喀拉汗国占据,疏勒城也被改名为喀什噶尔,所以岳飞的任务,本就是重建碎叶镇,而韩世忠则要拿下高昌镇。
听到韩世忠的话语,毗伽的眼睛顿时亮了,在喀拉汗国分裂之前,西域的佛事整体是向衰微落下的,若能在汉军的支持下,西域佛教再度昌盛,他毗伽可就是功德无量啊!
毗伽说白了只是回鹘人的头领,若汉军支持,谁不想像龟兹白氏一样,延续八百年的统治?
韩世忠一面以佛教为诱饵,一面保证毗伽家族子孙的地位,双方很快谈拢。于是洪武十一年八月,汉军正式重返高昌城,就在高昌城外扎营。
西汉元帝初元元年,高昌就成为前汉军队的屯兵地,可以说这座西域有名的大城,就是汉人一手建立起来的,千年以降,一直都是汉人的熟地。
辽国最强盛时,曾经打到金山附近,那时高昌回鹘就成为了辽国的藩属国,即便如此,辽国人也不得不承认:高昌本汉土。
当看到背嵬军的汉人将士们列队来到城下,高昌城内的汉人们几乎全城出动,沿途夹道欢迎,许多汉人百姓热泪盈眶,纷纷说:“不意今日复见汉家衣冠!”
随着汉军的到来,高昌城内兴起了一股时尚的热潮,百姓们纷纷效仿汉军服饰,将曾经半汉半胡的衣冠丢掉,穿回了汉制衣裳。
新汉的服饰整体延续了前宋的风格,但王伦曾经专门下令制定了军队服饰,汉军的衣冠普遍收腰、紧臂、张肩,更利于作战,看上去也更加飒爽大气。
八月底,史文恭领军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高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