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 第1章 浦发银行600000的前世今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浦发银行600000的前世今生

黄浦江畔的诞生

时光回溯到 1992 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席卷华夏大地,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布局。在这片充满机遇与希望的热土上,浦发银行应运而生。1992 年 8 月 28 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浦发银行承载着服务浦东开发、推动上海金融发展的使命,开启了它的征程。1993 年 1 月 9 日,浦发银行正式开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在黄浦江畔冉冉升起,结束了上海解放之后没有地方性银行的历史 。

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它的成立,不仅是为了满足浦东开发开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更是为了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的路径,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那个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金融创新刚刚起步的时代,浦发银行以其独特的股份制优势,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1999 年,对于浦发银行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浦发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成为自《商业银行法》《证券法》颁布实施后,由人民银行、证监会正式批准的首家规范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功上市,不仅为浦发银行筹集了大量资金,进一步壮大了实力,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浦发银行在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长岁月:规模与业务的扩张

进入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浦发银行迎来了更为迅猛的发展时期,在规模扩张与业务拓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2010 年,浦发银行做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策 —— 引入中国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这一合作堪称金融与产业资本合作的经典范例,首开先河。彼时,浦发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本补充的需求,而中国移动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庞大的客户资源,双方一拍即合。中国移动以 398.01 亿元现金认购浦发银行发行的 22.08 亿股 A 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此次合作不仅为浦发银行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使其资本充足率大幅提升,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双方在移动支付和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和金融服务的创造性融合,浦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移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极大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让客户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开启了移动金融的新篇章。

2011 年,浦发银行在金融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与美国硅谷银行合资成立了浦发硅谷银行。这是中国首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 “科技银行”,标志着浦发银行正式进军科技金融领域。浦发硅谷银行专注于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具有高成长性,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和轻资产的特点,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它们的需求。浦发硅谷银行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创新型资产价值的评估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度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全球化合作平台,为国内企业向海外市场的发展搭建桥梁。在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间,浦发硅谷银行就迅速发展壮大,服务了众多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助力它们茁壮成长,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内市场,浦发银行不断加速网点布局,致力于实现服务网络的全覆盖。2016 年 3 月,浦发银行完成对上海信托的收购,这一举措使其金融业态更加丰富,涵盖了银行、基金、境外投行、金融租赁、货币经纪、村镇银行、科技银行、信托等八大领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年 9 月 13 日,拉萨分行的开业成为浦发银行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浦发银行成功实现境内省级行政区域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无论客户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地区,都能享受到浦发银行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这一广泛的服务网络不仅提升了浦发银行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其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路上的波折

然而,发展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2021 - 2023 年,浦发银行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深刻地影响了其经营业绩和市场形象。

2021 年,浦发银行营业收入为 1909.82 亿元,同比下降 2.75%;归母净利润为 530.03 亿元,同比下降 9.12%,成为当年 9 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唯一一家净利润下跌的银行。到了 2022 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趋势仍在延续,营业收入降至 1886.22 亿元,同比下降 1.24%;归母净利润为 511.71 亿元,同比下降 3.46% ,这使得浦发银行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连续两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双降” 的上市银行。进入 2023 年,浦发银行的业绩进一步恶化,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734.34 亿元,同比下降 8.05%;净利润 367.02 亿元,同比下降 28.28%,净利润增速创下自成立以来新低,降幅在上市银行中处于垫底位置。

在资产收益指标方面,浦发银行同样表现不佳。2020 - 2022 年,其净利息差分别为 1.97%、1.77%、1.72%,呈持续下降态势;净利息收益率在这三年间也分别从 2.02% 降至 1.83%,再降至 1.77% ,同样持续走低。与此同时,成本收入却在持续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导致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持续 “双降”。

在市场监管方面,浦发银行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频频收到监管罚单。2021 - 2023 年,浦发银行旗下多家分行因各种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这些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贷后管理不尽职、贷款资金回流借款人、虚增存款业务规模、数据治理存在缺陷、授信业务管理不到位、房地产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并购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 “三查” 不尽职导致贷款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以及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到位等。仅 2022 年,浦发银行就以 64 张罚单、罚没金额超 6000 万元位列股份行首位。2024 年 2 月 18 日,龙年第一个工作日,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就因现金清分外包风险管控存在重大缺陷、现金清分外包活动监督检查失职、现金管理活动严重不审慎等问题被罚款 150 万元 。这些罚单不仅反映了浦发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对其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023 年 5 月,浦发银行还因员工薪酬问题陷入舆论漩涡。网上流传出浦发银行旗下浦银理财员工因不满公司降薪而到上海浦银大厦抗议维权的消息,有员工称原本月薪能达到两三万,如今却被降到五六千元。虽然浦发银行回应称网传图片系两起独立事件,某员工薪酬下调是因其本人业绩考核不佳,网传集体事件的图片系一业务外包公司与所属员工之间存在劳动纠纷所致,但这一事件还是引发了公众对浦发银行降薪和外包公司的质疑,也从侧面反映出银行业绩下行给内部带来的重重压力。

业绩不振也直接导致了浦发银行现金分红的持续下降。2020 年,其现金分红比例为 25.50%,到 2021 年下降为 25.26%,2022 年更是下降了 4.76 个百分点,降至 20.50% 。对于分红比例低于 30%,浦发银行解释称是由于国内银行业务发展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但这一解释难以让投资者满意,毕竟在其他银行每年现金分红比例普遍不低于 30% 的情况下,浦发银行的做法难免让投资者感到失望,也进一步影响了其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和投资者信心。

当下的浦发银行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46%

在经历了风雨洗礼后,当下的浦发银行正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出发。2024 年,浦发银行发布的业绩快报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其前行的道路 。

数据显示,2024 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707.48 亿元,同比下降 1.55%,但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15.55 亿元,增长 0.9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52.5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3.31% 。这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浦发银行在经营策略调整和内部管理优化上的显着成效。

截至 2024 年末,浦发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达到 9.46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05%,展现出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规模优势;负债总额 8.7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35% 。在资产质量方面,浦发银行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良贷款率 1.36%,较上年末下降 0.12 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 “双降”,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表现良好,逾欠 90 天和 60 天偏离度保持在 100% 以内;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拨备覆盖率 186.96%,较上年末上升 13.45 个百分点,为应对潜在风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业务板块来看,浦发银行在多个领域持续发力。在对公业务方面,聚焦 “五大赛道”,即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加大信贷资产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在科技金融领域,浦发银行积极与科技型企业合作,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助力科技企业茁壮成长;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浦发银行围绕核心企业,构建了完整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一站式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零售业务方面,浦发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体验,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智能投顾等,让客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浦发银行注重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和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财富管理需求。

在金融科技领域,浦发银行持续加大投入,推进 “数智化” 战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行为和信用状况,实现精准营销和风险预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客服,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质量;借助区块链技术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在行业竞争中,浦发银行凭借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品牌声誉,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根据 2024 年 7 月《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银行 1000 强排名,浦发银行基于一级资本位列第 19 位,彰显了其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影响力 ;在《财富》杂志的 “财富世界 500 强” 排名中,浦发银行位列第 292 位 ,进一步证明了其综合实力。

未来蓝图:战略方向与展望

展望未来,浦发银行明确了 “数智化” 的战略转型方向,致力于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持续深耕,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在科技金融领域,浦发银行将继续深化 “商行 + 投行 + 生态” 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等,满足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加强与政府机构、投资基金、行业枢纽企业、交易所等的合作联动,共同打造科技金融生态系统,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科技企业的精准画像和风险评估,为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浦发银行将持续推进 “浦链通” 数智供应链体系建设,应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全场景、全线上、全智能、全生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与核心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拓展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场景,将服务延伸至更多行业和领域,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升级;加强与物流、仓储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供应链金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浦发银行还将在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在普惠金融方面,进一步完善数字普惠生态,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推出更多适合普惠客群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跨境金融方面,整合集团资源,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为企业 “走出去” 和 “引进来” 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在财资金融方面,坚持 “服务客户为体,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为翼” 的 “一体两翼” 定位,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财资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然而,浦发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浦发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浦发银行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监管政策的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对浦发银行的经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应对。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强大的实力和创新的精神,浦发银行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金融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期待新征程

从 1993 年在黄浦江畔启航,浦发银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它见证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也经历了诸多挑战与变革。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浦发银行不断成长壮大,在金融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尽管曾遭遇业绩下滑、监管处罚等波折,但浦发银行凭借强大的韧性和积极的变革,在 2024 年实现了业绩的显着回升,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未来,在 “数智化” 战略的引领下,浦发银行有望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持续创新,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浦发银行在新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