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面内容做了一个简短的回顾,今天就来说一说原本预计后面要写的内容。
处理完邢台专区的事情后,马上就要到56年了,56年在规划中应该是很精彩的一年。
首先就是省内开会,王致远刚上任,肯定是要召集县一级的同志开会的,一是统计今年省内的生产总值,还有就是处理各地委和县的项目申请。
这点书中也是写了不少次这样会议的,不过以前都是李书记在主持,这次换成王致远罢了。
然后就是利用邢台专区的事情,给大家先提醒,上上眼药,勿谓言之不预,避免各地搞虚报。
这部分搞完,就是在省内统一思想,展望56年的发展。
对于冀省56年的发展,各地还是要多点开花的,首先就是贷款的申请,搞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前期想要快速发展,集体贷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再一个就是省内建设党校,专门开展党内教育,做一些科普类的视频在电视上播放,这部分主要还是统一思想,为八大上的事情做铺垫。
省内会议开完,再就是到京城开会,在财经会议上力挺分成税制改革,支持各部委将地方国营工厂掌握在自己手里。
冀省就按照55年商量的一样,56年先上交零星一点,等到57年再逐步上交完毕。
其他省肯定也是有样学样,各显神通,这一点上也就是突出地方和上面的一些关系。
这一年,也就是一些同志认为经济发展过快,要放慢发展脚步。
在这个会议上也是要提出这一点的,熟悉历史的应该知道这是个什么运动。
这也会作为一个点,好好的写上几章,不过现在想想不好写,一不小心就过火了。
结果自然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可以因势导利,将认为发展过热,不宜投资过多的资金,从城市建设上,转向农村建设,支持发展合作化和集体经济。
前面也说了,每年农村专项贷款额度在5亿元,也还有其他项目,但跟城市工业化建设的资金相比,那就不值一提了。
这次正好将资金大量投入到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去,56年暂定投入合作化资金50个亿,有这么多钱,各地合作化就可以搞出不少成功的例子。
农村工作部在开始,一直是个很重要的部门。
然后就是找老师汇报一下对冀省今年的规划发展情况,在会议上也好好的说一说。
56年的冀省,会在工业、农业合作化上面下大功夫,给予大量的支持。
还有就是对全省的烈士家属,进行一次资金补偿,以人均千元计算,花费的资金也就是2亿元不到,以半现金,半紧要物品的方式进行补偿。
标准就参考在通和地区时候的标准,地方政府的额外补助也是合乎规定的,这点上也是没有谁敢明目张胆反对,通过也是容易。
获得部队冀省部队同志支持,也是毫无问题的。
在56年还会写一个小插曲,然后上电视《问政冀省》,这点上主要还是部队的一些问题。
因为这些年的发展,部队里面也是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基层里面老兵打新兵之类的。
王致远作为冀省军区第一政委,肯定是要军区去看看的,然后就发现这样的情况。
经过调查之后,直接安排战士们上节目,曝光问题,王致远也是要做检讨的,后面再引起一系列的动静。
改变当时的一些变质情况,这期间当然也要杀鸡儆猴,将一些丑恶的事情暴露一下,后面怎么办,那就交给老师们去处理了。
小事闹大,然后交给上面。
紧接着就是省里面的几个会议,王致远也是当选和转正省里的职务。
56年对于冀省,想写的事情是很多的,教育方面,这点上新建设3所大学,还有去年建设的职业学校。
基础教育改革,55年新制作了课本,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
全省各地小学开始就开始喂养一些蚕、兔子、家禽什么的,也开始种植蔬菜,这方面可能会按后面的教学方式来,开阔学生的教学内容。
这点上也不用担心教学质量的问题,考得好的学生奖励猪肉,自然会卷起来的。
小学、初中知识点都是不难的,花点功夫就可以学好,完成学习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还是要对一些老师进行培训,毕竟是新式的东西,这也就是每年寒暑假组织教师到各大学校进行培训的目的。
文化方面也是要加大发展力度,完成扫盲后,识字的人多了,喜欢看书看报的人也就多了,文化市场自然也就繁荣起来了。
不管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都是有一些受众的。
工农里面也会涌现一批乐于文字创造的人群,人多了,总能写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将一些火热的拍成电影或电视剧,不管是细糠还是粗糠,也让大家开开眼界。
医疗方面,还是在各地交通便利处建设一些医院,乡镇一级靠“人民医生”,医生看不了,就到一些大的医院去,在各合作社有拖拉机或三轮车的情况下,达到医院也是不难的。
另一点就是工人和退休制度,这个也是准备花笔墨写的,也算是一个隐藏的知识点。
56年是洪涝的一年,这一段也是准备好好写写的,夏季之后降雨量远超以往。
这次泄洪就不是选择通和地区了,而是天津专区那边。
洪涝灾害过后,就是组织重建,首先建设泄洪区,就照着通和地区那样建设房子。
以现在冀省建筑工人的数量和收益,都是建些小平层,冬天之前也就可以建设完毕了,年前都可以住上新家。
同一时间,一些合作社水泥、砖瓦大量生产,也开始规划着集体修建房屋,全省预计5年时间,将整个冀省合作社的房屋都修建一遍,完成一次大翻新。
再就是外贸方面的事情,加入了互经会,外贸出口自然是大大的增加了,冀省也要成为北方贸易会中心。
港口、铁路、机场也都是有的,条件很合适,关键还是冀省是新面貌,从无到有建设出来的,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展示面。
还有就是支援各地合作社建设,支援革命老区建设……
想写的其实还是民主监督的内容,毕竟全行业研究所建立了,其中就有会计研究所,通和地区也是实现财政公开,后面就慢慢扩大到冀省,也会建立审计制度。
再就是集体企业工人融资再发展,这一块也是审计,这方面想的是成立一个民间和政府人员共同的机构,进行一定的审核,保证企业和工人双方的利益。
……
56年其中重要的就是几次会,是在京城开的会议,8大上面,将思想移了出去,这点虽然跟历史有关系,但王致远还是要做做努力的,将这个变上一变。
这一点是很想写的,作为一个番外章节来写,后面再发。
这一年“十d关系”出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面为什么王致远要将上交冀省国营企业的事情拖到57年呢,就是等这篇报告。
这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其中就有一个地方和上面的关系,要给地方上进行松绑。
这点上王致远是当仁不让的要响应号召了,在57年冀省就要作为新的试点,将那些准备上交的国营企业再度掌握在省里。
好吧,其实在大纲中是没有准备真正上交的,不过石油这个上交是必然的。
前面那些年,是一个变化的,现在很多人第一印象,那是一个集权的时代,一个某某的时代。
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也是分阶段的。
常言道:“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在前面那些年也是放权过几次的,集权分权这个是变化的,是阶段性的。
这点上不能有固有印象,这也导致很多事情难以说清楚,或者说了很多人不理解。
56年想写的内容大致就这些了,今天写出来,感觉要是真正写的话,又可以写个40万字左右,因为这一年要素实在过多。
57年就很不好写了,这点上大纲都没有多少内容,很是敏感。
再后面也是想写一些的,原本在群里跟书友讨论过,预计会写到66年,不过现在就要结束了。
昨天也有书友问为什么不直接写第二部,或去别的地方写。
这种题材毕竟还是比较小众,读者群体是很少的,这本书能有一些人看,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刚开始其实只想写个百万字就完结了,剧情推进太慢,写了180多万字也才到55年底。
这本书也写了一年多,属于为爱发电比较多。
要是没进去,在慢慢写下去,也是可以继续写的,毕竟已经写这么多了。
至于开第二部,本书看的人不是那么多,也就是说没有那个基础,而且我后面写的话,内容也是太敏感,估计写不了多少,就又进去了。
别的虽然尺度大一点,有些书我也是看过,其实真正认可合作化的不多,很多也不过是披着皮,怎么爽怎么来,还是市场比较多。
也就是说本书接下来想写的东西,其实在别的也是没什么受众的,喷子也多,没什么好写的。
要么就是认死理,要么就是直接反对扣帽子,着作什么的也不看,要么就寻章摘句,说什么什么。
还是受众的问题,这个题材毕竟是小众,花那么多精力去写,也是头疼。
产销社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统一了国内市场后,后面就是原材料的问题了,这个就是我后面想写的内容,从加入经互会,从半全球化到全球化。
经济就是那样发展,生产资料反正就在那里,而且制度上其实确实是存在优势,从开始的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后面的矛盾也就不一样了。
现在是起步阶段,至于后面交通方便了,工业发展的集中,可能也会相对集中一些,不过生产资料还是在群体手中,这点上倒是没有什么紧要的。
工业发展是一个变化的,不是说集体企业在乡镇,它永远都在乡镇,有好的合适的地方,也是可以迁过去的。
机械化思维不能有,搞得像祖宗之法不能变一样,很是死板。
臆想很多,能够写出部分来,也还算不错,还有这么多书友看和支持。
后面的番外可能还会写一些大纲的内容,不过不多。
另一点就是写几篇未来想写的重大节点的事情,尽量单独写成几篇,几个大事件,估计可以写几万字,写个十几篇番外当做结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