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琴到底吃上了叫花鸡,又开始担心明年的叫花鸡怎么办,于是将叫花鸡的做法细细写了出来,准备送与齐怀远。那样明年搬到县城,也不愁吃不上叫花鸡了。想吃了直接叫顺风楼送来就是,还省得自己做。
可惜孙明诗不在家,没人帮着马上送到县城去。孙明琴就想着要不然把茯苓饼也做出来,鲜花糕饼铺本月的新品也不用愁了。等孙明诗休沐回来后,再顺路送过去。
指望不上孙明诗,孙明琴就带着孙明礼和孙明义一起上山,虽然这俩的行动力比孙明诗还是差远了,但是胜在劳动热情高,积极得不行。
这两个小子从小就粘人,小的时候爱让人抱,现在出门一定要手牵着手。孙明琴一手牵着一个小豆丁,两人就高兴地直哼哼,孙明琴也被两人带动得满脸带着笑。
孙明琴将两人带到上次自己发现茯苓的地方,又跟两人说了怎么挖。一声令下,两个小豆丁就吭哧吭哧地挖着茯苓,边挖还边说要比赛看谁挖得最多。
将这处的茯苓挖完后,三人又在山上逛了会儿,好不容易又找到一处有茯苓的地儿,直将两人的小背篼装满了,三人才相携下山。
孙明礼和孙明义的小背篼都是孙昌山特意编的,还没有成人背篼的三分之一大,就是怕两人背的东西太重,被压得长不高。小背篼此时背在两人身上实在是可爱得很,随着两人蹦蹦跳跳也一跳一跳的。
要说古今名人,首先得是苏家人最喜欢茯苓,苏辙年轻时身体不好,在古书中翻到茯苓这一味药材,从此便日日食用,结果就是原本虚弱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了。家里有人吃了管用,苏轼自然是信奉茯苓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他不仅当药吃,还将茯苓做成了美食。
茯苓饼就被记录在《东坡杂记》中,“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既写了做法,又说了功效。
今日孙明琴要做的就是茯苓饼,看记载,这饼的做法并不难。将茯苓清洗干净了,上锅加些芝麻一起蒸熟,再将茯苓皮撕掉,只取茯苓肉碾碎了,再加上蜂蜜团成饼就可以了。
自家吃不用讲究,用手团一团就行。若是拿出去卖,最好用敲月饼的模子,一个个敲出来才好看。
茯苓本身几乎无味,所以味道都是取自蜂蜜。这样一份茯苓饼实在说不上好吃,只能说不难吃罢了。
味道说不上惊艳,强身美容的功效也不可能马上就见效。
如此一来茯苓饼倒显得有些鸡肋了。
若是自家吃吃,这倒是极好的药膳,可拿到外面卖去,谁会信你的嘴巴一张呢。
孙明琴脑子一转,《石头记》里倒是仍旧提了茯苓霜一物,茯苓霜的做法对孙明琴来说并不难。要是做出茯苓霜,再蹭上《石头记》的热度,说不定能成。
茯苓霜比之茯苓粉差别就是更细腻些,这时候研磨技术较为落后,很难磨出特别细腻的粉。好在有水飞法,只需将茯苓磨浆,水飞澄出晒干后就能得到白色精制粉末。
这样获得的粉末比直接磨出来的细腻很多倍,在时人眼中肯定是更好吸收的。
只是孙家没有驴,得靠人来推磨。大房没有能下力气的人,孙明琴也不太愿意找孙昌河帮忙。还是孙昌山见孙明琴在那里愁眉苦脸的,问是怎么回事。这才知道孙明琴需要人帮忙推磨,茯苓不多,加了水也好推。就顺手帮孙明琴推了。
“明琴,你一天鼓捣的这些东西,有没什么是能够拿来做个营生的?”孙昌山在推磨,孙明琴也不好走开,就在旁边站着帮忙往磨里面添茯苓粒。这几日孙昌山都在想着怎么去挣点钱,平日里孙明琴的点子最多,便顺嘴问问她有没有什么法子。
孙昌山现在很有紧迫感,自己两个儿子要养,就靠五亩地和一点木工活,只能让儿子吃饱穿暖,要送他们读书就很吃力了。
孙明书赶上了好时候,孙昌家在村里办学堂,多教一个人就是顺带手的事,于是孙明书就一直跟着学堂的进度学下来了。
往后孙明礼和孙明义要是想读书,最近也得去镇上,这花费可就大了。不仅是束修,要是真要照顾好,估计得去镇上赁房子来照顾两人。家里的田地什么的还得顾着,不然没有进项。
怎么算都是人和钱都受罪,所以得先找个什么营生做起来,能去镇上生活就轻松多了。
三房在孙明琴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很好的,脑子清醒,也知道感恩,若是有什么好处她也是愿意带着他们一家的。
正巧之前的皮蛋和咸鸭蛋送去给齐怀远后,齐怀远给的回复是:咸鸭蛋主要用来做糕饼,可以买几个人弄一个作坊,自产自销就可以。皮蛋只能拿来做菜,顺风楼的生意到底是齐家的,齐怀远也不强揽着。若是孙明琴自己愿意来做这个,连秘方也不用透露,自己弄一个作坊,顺风楼每日按数量采购便好。
若是三房有意要做些事情,这个皮蛋的生意倒是可以一起做做。现在连销路都是预备好的,只需要每日收购足够的鸡蛋,然后将鸡蛋包好,放够日子卖出去就行。
孙明琴就将皮蛋的生意跟孙昌山说了,孙昌山也是吃过皮蛋的,认定这定然是一门好生意。况且他也见过孙明琴包皮蛋,不是什么力气活,也不精细,就用和好的泥一包,快得很。自己和小李氏两个人就可以干了,都不用请人。
生意孙昌山是看准了,但是也没有马上定下来,说还得跟小李氏商量商量。毕竟要投本钱进去,家里有点银子不容易,每花一分都得算了又算。
“做琥珀蛋肯定是要起作坊的,鸡蛋易碎,得搭好架子,存储的那间屋子必须得阴凉避光才行。”孙明琴大概算了算成本,“至少得有两间屋子,一间大些的做存储的,另一间当做操作间,操作间不用太复杂,搭个草棚子就行,只是别让人看见咱们的琥珀蛋是怎么做的。”
“要阴凉,房子就得用砖砌,一间大砖房得十几两银子。草棚子不值钱,连着里面的物什,整个作坊加起来算二十两银子。”孙昌山跟孙明琴合计一下成本,“鸡蛋我们就在附近村子里收,一文钱一枚应该没问题。”
“才开始做,还没找好销路,只能先供给顺风楼。我们每日先包一百枚,第一批蛋从包的第一日到做好,一共需要三十日,也就是就算卖出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得准备三十日收蛋的成本,这个本钱最少得准备三两银子。另外草木灰、锯末并白酒、茶叶这几样大概准备一两银子的。总的先投二十五两银子就妥妥够了。”孙明琴也跟着算成本需要多少。
孙昌山和孙明琴将需要的银子先算好了,不先说定,跟孙明琴说回去想想,过两日再给她答复。孙明琴也不急,毕竟二十多两银子,哪能一下子就拍板的。
前几日孙明琴自己包了一批皮蛋,反正顺风楼的新菜都是限量的,也不急在一时。等皮蛋开始量产了,再取消限量就可以。
下午孙明琴与陈氏闲聊时也说了要办作坊的事情,“这事连销路都是有的,先少做些供给顺风楼。之前顺风楼推出的几样琥珀蛋做成的菜色都很受欢迎,怀远哥哥说县城里大家都在打听呢。等我们开始供应了,其他酒家定然也是要来买的,就连杂货铺也可以上一些,琥珀蛋的做法并不难,自己买了回家或是凉拌,或是煮汤都是极好的。”孙明琴信心满满,深觉此事可行。
孙明琴有主见惯了,陈氏也不管她这些小事,知道她现在有些小钱,就由着她折腾:“反正我是管不了你的,你愿意去弄就弄去,亏了赚了都是你自己的。只一点,你三叔家好容易有些钱,你还是稳着些,别赔很了,让你爹难做。”
“娘怎么不相信人,这生意是十拿九稳的。”孙明琴就没想过会赔,只是多赚少赚的问题。
孙昌山也在跟小李氏商量这事,小李氏第一信的人就是李采荷,原想着找人送信给李采荷问问。到底还是心里着急,自己次日一大早就出门去镇上找李采荷说这事儿了。
李采荷听了也很赞同:“这生意几乎是稳赚不赔的,投入又少,你们还不赶紧先把作坊起起来?晚开始几日,就晚赚几日的钱。”李采荷在镇上消息灵通些,她又有不少做生意的朋友,早听说了顺风楼新推出的琥珀蛋,每日就限量几道菜,吃过的人没几个,名声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要这琥珀蛋的方子,坊间的价格都叫到几百两了。
小李氏听到这个秘方就要几百两银子,惊得张大了嘴巴:“琥珀蛋的方子这么值钱呢?”
“你以为呢,这方子拿来就能赚钱,稳赚不亏的卖卖,谁不心动啊。”李采荷用手肘碰了碰小李氏,“这么好的机会,不用再想了,快些弄起来吧!等你弄好了,我这边也有些销路。”
小李氏也不是磨叽的人,又是最信李采荷的,听见李采荷这样说,自然也没什么可担心的,自然心下就决定了要起这个作坊。李采荷的行动力更强,直接就拉着小李氏去将砖定了,约定三日后窑厂将砖送到塔山村。
李采荷又细细嘱咐了小李氏一些细节,让她与孙明琴合伙做生意要先写好契约,亲兄弟明算账,事先说好了,后面才少吵架,不会到最后亲戚都没得做。另外就是在分成上面不要去争多,这个作坊最重要的就是方子,只是出个场所,出个人力,占不了什么。孙明琴既然愿意带着他们赚钱,就别寒了她的心,以后再有好事才会想着他们。
小李氏笑道:“我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我和表哥都不是那种得寸进尺的人,大表哥一家已经帮助我们很多了,明琴又是小辈,我若还去争这个份例,我还有脸吗?”
李采荷拍了拍小李氏的手臂,让她早些回去将土地的问题落实了,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小李氏现在也是一腔热情,甚至都等不及牛车,自己就走回去了。
孙昌山是一直在家等着小李氏的,他实在是没心情去侍弄庄稼,想着要是这事成了,就将分到的这些地赁出去,连这一季的收成也可以让出去。
小李氏果真带回来了好消息,小李氏将李采荷的话都细细说给了孙昌山,这生意不仅能做,还是个好生意。
两人商议定了,就决定一起去找孙明琴。三人一起签订了契约,原本孙昌山想着要不要请孙昌家来,孙明琴否了。自己家的人自己知道,孙昌家在孙明琴眼中就是典型的圣母癌,让他来了又要一让再让了。
于是只请了孙长发来作见证,孩子们要一起做事情,他一个做长辈的对于份例什么的也不好多话,就由三人自己商议定了。
原本孙明琴是想的五五分,这个作坊起了,她是几乎不管的,就等着在家拿分红就好。孙昌山一定要给孙明琴七分,说这个作坊主要就是靠着这个琥珀蛋的方子才能成,其他的东西都没那么重要。
孙明琴要做甩手掌柜,要想孙昌山两口子尽心尽力,也不想太过苛刻,最后还是定了五五分。孙明琴后面的事都不用管,只需要把做法教给小李氏,后面等着每月拿分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