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纵横与连横 > 第132章 大河之战十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陈宫命令的下达,刘军鸣金之声瞬间大响,听到指令的士卒纷纷后撤,如潮汐反复般向密林之中飞速撤离。

见此情形的周瑜一边下令追击一边在心中感慨齐子原的识人之能,好像他看中的人就没有走眼过,审配如此,甘宁如此,马超如此,如今这名声不显的徐晃亦是如此,还有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太史慈,周泰,张合等人,再加上吕蒙与凌统这两员小将,唉,若论遍识良才,一百个周公瑾也比不上一个齐子原,若论学识见识,一千个周公瑾也不如一个齐子原,若论为人秉性,一万个周公瑾也不如一个齐子原,不愧是我周公瑾的结义兄弟,此生无憾也!

周瑜领军配合徐晃追击刘军十余里后便不再继续,毕竟这一仗打的自己同样伤亡不小,如今的结果已经十分喜人,如果再遇到埋伏可就有些不美了。

此战曹军伤者接近一万,阵亡之卒也有五千余人,骑兵亦是折损两千多,完全就是伤亡近半的惨状,但若与收获相比,这点损失完全不算什么,刘军此战单单阵亡士卒便接近一万五千人,被俘虏之卒更是达到惊人的三万,还好车胄见势不妙就率领骑兵迅速断后撤离,这才遏制住徐晃重骑的追击,否则全军覆没都有可能。而刘军最后更是在惧怕之下成建制投降,如此才让曹军取得如此战果。您也不要说刘军士卒过于怂蛋,本就是跟随孔融一起投降刘备的他们如今在这冀州腹地被击败还能有好?前有大河后有敌军之下,一起行动还有可能逃出生天,一旦找不到大部队那就是被俘虏的命运,何况他们身上没有粮草,与其将来被俘还不如干脆投降呢!这又不是外寇入侵,咱们玩的是军阀混战,打不过就投降完全没有心理压力,就是齐子原麾下不是也有投降之卒嘛。若想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那就要多打胜仗,对士卒更加关怀,赏罚分明,假以时日方才能形成军魂,现在嘛,说句不客气的话,曹老板就算败亡了,除了曹氏大将与齐子原会殉葬,其余将领大多数都会选择投降,这就是人性。

此战过后,伤亡惨重的刘军无力再战,只希望尽快撤回大河以南才万事大吉。而接纳大批降卒的曹军同样无力再战,毕竟刘军还有一支八千余人的骑兵部队,重骑没有办法长途追击,回头真要遇到刘军骑兵还真是胜负难分。所以周瑜索性一边派遣千骑小队前去骚扰刘军撤离,一边派快马向齐子原汇报此处战况,让他在大河以南小心应对,自己会用最快速度前去汇合。

三日后,陈留州牧府内,比周瑜信使优先抵达陈留的是孙策与陆康的使者,齐子原收到消息后更是不明所以,心想这俩人找我干嘛?孙策尚且有情可原,这陆康真是有好几年都没联系了,完全没道理嘛!

话虽这么说,但齐子原依然热情招待了两家使者,待了解一番后才明白两家之意,原来是孙策突破了刘军的防线,如今大军已经进入庐江境内。孙策一边借助兵锋摧城拔寨,一边用江东陆家来威胁陆康献出庐江各县,打算以最小的代价攻取此地。

而陆康这老小子虽不地道,但却是个十分忠于汉室之人,也就是忠君思想根深蒂固那种,他去年之所以投降刘备就是因为对方打着匡扶汉室的大旗,现在孙策跑去攻打庐江,陆康当然不会让他如愿,随即便开始领军拒敌。

可惜现在的孙策可比历史上的牛皮很多,毫无后顾之忧的他更是意气风发,直接连败陆康三阵,十日内便攻破五城,如今都快打到庐江的首府舒城了。

一败再败的陆康为了提升士气突然想到齐子原这号人,心想他做的事可是攻破许昌,还政于陛下,这不正是我一直想做而做不到的么!既然庐江守不住,那还不如直接去许昌效忠陛下呢,届时有了齐子原的护卫,江东孙氏绝对不敢过于张狂,而且我跟齐子原的关系也不错,我当初还是他的证婚人呢!对,靠谱!

说干就干的陆康直接就在庐江郡内散布齐子原率军救援庐江的谣言,还说自己马上就要领军北上与其会师,共同效忠陛下。而且他不光这么说,竟然还真派出使者前来兖州求援,一门心思想要来许昌这个泥潭中扑腾两下。

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同样听到谣言的孙策可是有些吃惊不已,心想自己不会真把曹军的盟友给打了吧?曹孙是盟友,曹刘又是盟友,都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那咱也不能把盟友的盟友变成敌人不是!而且曹孙之盟关系甚大,可不能因为一个庐江就把这事给整岔劈喽!还是先问问齐子原那边到底是什么意思才好,反正先打了招呼再揍陆康也不迟。所以孙策也派人来到陈留,目的就是劝说齐子原不要救援庐江,孙曹联盟更加重要等等。

搞清楚状况的齐子原本着蚂蚱再小也是肉的原则率先约见了陆康使者,直接了断的问清陆康如今还有多少兵力,愿意陪他北上的人会有多少等问题。

使者估算一圈后给了个大概之数,说能来许昌的人应该有两三万。

得到答案的齐子原已经不在乎到底是两万还是三万,他觉得哪怕只有一万人也值得自己去搏一搏,随即立刻提出要求,陆康想来许昌可以,自己去和孙策求情也没问题,甚至还可以让小皇帝给你发个圣旨以壮声势,这都可以解决,但庐江兵马到达颖川之地后要尽归曹军统辖,你要是同意就可以来,你要是不同意,那还是趴在庐江等着孙策吧!

出使至此的庐江使者乃是陆康长子,本以为胜券在握的他一听到齐子原要夺陆家兵权便立刻沉默不语,即不敢轻易答应下来,又怕回去请示父亲而耽误正事,一时之间陷入两难之地!

齐子原见状立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着陆大公子就是一顿坑蒙拐骗,什么陆家拥有此军会受到陛下的猜忌。什么陆家没有良将,拥有此军无非是害人性命。什么陆家乃是国之栋梁,怎能被带上拥兵自重的帽子。什么只要陆家交出兵权就能给陆康赏赐一个大官,让他日日都能面见陛下,好好尽忠。什么这些兵马到我的手里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保护陛下等等十数条建议。总之就是陆家掌军弊大于利,我来掌军则是利大于弊。否则陆家日后之劫先不说,单单眼前困境便是灭顶之灾。

彻底被忽悠瘸了的陆大公子听到最后一句话时便下定决心交出兵权。从小被父亲洗脑的他同样有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与其握着军权战死在庐江,那还不如交出兵权来到许昌呢,最起码这样可以就近为陛下分忧,这才是汉室忠良该做之事!

齐子原一边赞赏陆大公子的节操一边暗骂这人是个白痴。在乱世你跟我谈思想?乱世中拼的是谁的地盘大,兵马多,装备好。思想要建立在这些东西之上,你连基本的都没解决,光有思想有个屁用?还不如多弄两个大饼实在些,好歹能管饱!

心中不屑的齐子原腿上可是丝毫不慢,赶忙以最快的速度找来诸葛瑾开始套近乎道:“子瑜,听说孔明还在水镜先生处学习,不知他的学业完成的如何了?”

情商超高的诸葛瑾立刻笑道:“二弟能得齐将军挂念真乃三生有幸也,他现在还在荆州跟随水镜先生,庞德公,黄家主等名师学习,一时尚未有所成!”

齐子原道:“孔明身负天纵之才,出师之日恐不久矣,唉,希望我们两家可以一直保持友好。本将知道子瑜亦是大才,奈何你在伯符帐下听令行事,本将也不好再去招揽,望先生莫怪!”

诸葛瑾笑容不减道:“值此战乱纷飞之际,天骄豪杰竞相出仕,或力挽狂澜,或黯然神伤,或名垂千古,实乃古今未有之盛况,何论天下大才何其多也,诸葛家无非昙花一束罢了,齐将军方才是其中之翘楚!不过在下有一言,请将军莫要见怪。”

齐子原摆正坐姿道:“请先生赐教,齐林洗耳恭听之。”

诸葛瑾看着面前如同学生一般的齐林,心生佩服下便行了一礼才开口道:“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今放眼天下,大汉成势者无非四家,乃孙曹刘秦也。但随着四家的地盘逐渐接壤,战火必定接踵而至。曹氏虎踞北方,只要跨过大河便能征战中原,或向南攻刘,或向西伐秦。可将军无论往何处用兵,身处东西之秦刘两家必会合军以战将军,唇亡齿寒之理谁又会不懂呢?所以将军需要一个无仇无怨的强大盟友来分摊压力,如此方能进退有度也。与未来相比,眼下的庐江又算得了什么呢?”

齐子原闻言叹气道:“子瑜之言有理有据,说的本将真是哑口无言啊,不过那陆康曾与本将有旧,当年要不是他的收留,本将恐怕连招兵之处都不会拥有,如今他危在旦夕,本将又怎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命丧黄泉呢?子瑜啊,伯符真不愿意放过庐江?”

诸葛瑾无奈道:“非是少将军不愿,实乃我军不得不攻取庐江,合肥之地乃我军北上之路,与曹氏之陈留无异,刘备数攻此地亦是知晓此理,我军若不趁机取庐江之地,那孤城合肥又谈何自守呢?齐将军身处北方,救援庐江无非是个人情感而已。常言凡事三思而后行,将军又何必因小而失大呢?若将军念及旧情,在下愿劝说少将军攻下庐江后饶过陆康一家,使其前来陈留与齐将军会面如何?”

齐子原唉声叹气道:“子瑜难道还不知道陆康之为人?他若有意来冀州又何苦去投那刘备呢?他忠于的是汉室,是陛下,非我主也!”

诸葛瑾好奇道:“那将军又为何如此呢?”

齐子原苦笑道:“当然是为了陛下!唉,这陆康对陛下表达了归顺之意,陛下这才命本将率军救援庐江,上既有命,下又何敢不从呢?”

诸葛瑾不信道:“在下观将军可不是忠于汉室之人,这番言辞听起来真是蹩脚的很,而且刘备主力也在向兖州回援,将军确定还有余力分兵庐江?”

齐子原道:“分兵庐江不敢说,但让陆康多拼掉一些孙氏兵马还是可以办到的,到时候孙家也就别想在多占什么便宜了。至于忠诚汉室嘛,此事皆因本将攻入许昌时说过要还政于陛下,那本将又如何能不奉皇命呢?人无信则不立,将无信则三军不服啊!”

诸葛瑾沉思半天才出声道:“那齐将军又意欲何为呢?”

齐子原直接掏出密信道:“此乃陛下之密诏,孙氏只要放过陆康一家与其麾下五万兵马离开庐江,不得追杀便好。这样本将既完成了皇命又不用与孙氏徒生不快,伯符既取了庐江又不损失兵力,如此岂不四全其美!”

诸葛瑾接过信件后立刻瞪大双眼,不可思议道:“五万?庐江哪有那么多兵马?而且此信上连个印章都没有,如何能说是陛下所书?”

齐子原笑道:“本将都说了是密信,有印章的那叫圣旨。莫非子瑜怀疑本将假传圣旨?至于庐江有多少兵那都是陆康说的,本将又没见过,哪里会知道那么详细?不过子瑜听本将一言,伯符若能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庐江之地,那周边的九江与汝南两郡岂不暴露无遗,这两郡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可比区区五万庐江的残兵败将要强上许多,本将最少也能把刘军主力牵制在此数月有余,这才是大机缘,伯符与子瑜不会算不明白这笔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