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柳殊不是下场了,但在天字考场未看到他,天字考场是最好但同时最严,谁让这里是监考官大堂,大人们要用饭、用茶点都得到这边,就连大堂后头还设有大通铺,但凡官员们乏了,就会去后堂轮流休息,拉下来可是足足七天的时间。

又一阵锣响,主考官大声道:“请皇上赐考题!”

内侍的高声响起,“第一场文章,《论大周之兴亡》。”

崔太傅猜中了,他估计新君恩科,必是说一国之兴衰、利弊,这亦是崇熙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考,这考题是崇熙帝钦赐。

有官差捧着一个偌大的木牌,分成四组奔向四大考场,将木牌尽量抛到每一位考生面前。

两寸香后,有监考官朗声道:“第一场,文章。时间为三日,三月二十一日辰正收卷,开始!”

这个考题太大,写易,但写好难,若是考书本上的内容还容易些,好在近来苏晴恶补,将历年历届的优秀文章看过不少,她注水砚墨,两天时间写一文,接下来还有诗词、刑律、经史、算学,只不知考试的先后顺序。

苏晴用半日时间写好了文章,吃了药膳茶水与点心,还吃了几块五香肉脯,之后将文章在案头,用镇纸压了,进入屏风后面,盘坐在榻上调息打座,修练《梅林气诀》,这一番下来,修了几个来回,肚子饿了,将混在茶壶里的水再就着点心吃饱。

天色已暗,点了蜡烛坐到案前,对照《制文五十四章》又称《梅林五十四章经》修改了五个大处,七个小处,修改好后,秉烛再抄了一遍,将早前改得一团乱的文章就着烛火烧成了灰烬。

做完之后,已是夜里三更天,她再饮了几盏药膳茶,将茶包捞出,取了清水洗了茶壶,去了一趟恭房回来,从茶壶注入清水,封了小炉的灶门,加了新的银炭进去,估摸着能烧到明晨,方回到屏风内的小榻,准备睡觉。

第二日,睡到日上三竿,起来后开了灶门,加了新炭,烧了第一壶茶水,一边坐等水沸,一边再改文章,依旧是对照《梅林五十四章经》,这次寻出了六处大小修改意见,怎的这修改不足处,就似菜园里的虫子,那样毛病、不足没了,新的不足又产生了,也至她改来改去,只是减少的错漏,总会发现新的不足。

她抄录好后,旧的文稿又被她焚烧掉,捧在手里,又寻了三处不足,再修改,再抄录……

待到黄昏,她再次吃饱喝足,去了一趟恭房回来,回到屏风后的小榻上打坐调息,这番一坐到已天亮,她发现修练一夜,与睡一夜一样,都是精神大好,而且修练一夜的身体更为舒爽。

对她盘腿打坐的事,官员们觉得很奇怪。

这位大公主是在冥想?感悟?

他们不止一次地看过大公主的文章,她会反复的改,有时候是睡一觉后修改,有时候是冥想之后,从早前的中等之文,改到中等、上等,谁都看得出来,改得越来越好了。

第二日便这样过了。

到了第三日,苏晴改得更为严谨,上午修了一遍,抄录后,再改了一遍,只是这次不再将前者焚毁,而是将两遍进行比对。

怎么就没有不触及《五十四章经》不足处的呢,上午那一遍有两处不足,下午则有一处,两相比对,都有不足,明日辰正就要交卷,完美无暇不可能,只是尽量减少而已,典故漏洞已修好,但这小处的不足唯有她能知晓,旁人是看不出来,她琢磨着如何弥补,两足弥补了,必会出现新的错漏,而新的错漏弥补了,就会出现新的不足……

苏晴看着两版改好的,最终选择了下午版,在原有不足上比对,犹豫再三,将上午版焚掉,抄录了修订后的下午版,这一次的修改,在书法上亦对照了《五十四章经》,书法上有两处不足,但都是小缺点。

待抄完之后,很是满意,有些不足无法避免,若真完美无瑕,就成千古名篇,她的文章再配上她的书法,就文章一场的成绩很是不错。

她在卷上写上自己的籍贯:京城,考号:天字一二三七号,姓名:宇文晴。

以前曾出现同一籍贯,同姓名的事,从那以前,就添了考号一项,每一考场每一号房有着不同的编号,绝无错漏。

一二三七是后来一个官员放到她案前的号牌,天字考场的编号拢共有一千二百三十六号,她是最后一个号,为一二三七号,原因是这编号是规定的,刻在每个号房的墙上,每届会检查一遍排号,若是发现字号淡了,会用红漆再描一遍。

三月二十日夜,她继续在榻上打坐修炼。

主考官礼部尚书进来,立在案前看她的文章,眼晴冒着精光,委实这一手馆阁体写得太漂亮,半点看不出来自女儿家之手,再有文章也令人拍岸叫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亦有责”进行了论述,词汇之精妙,就像是一座华丽的高阁拔地而起,她每一次修改,他都有看这。

他们亦听大公主常说,好文章都反复修改出来的,这可真是,初稿平平,但现在却令人拍案叫绝,如何一点点变化,他们都知道啊。

礼部尚书瞧得入神,杨大学士亦立在旁边看文,低声道:“大人可瞧过柳殊的文章?他与大公主之文各有千秋。”

大公主之文华美如高楼,有光耀人心之感;柳殊的文意如奔涌的江河、海洋,令人看到富庶、繁华的太平盛世。

苏晴曾指出过柳殊文章的几点不足,而柳殊则将举人班所有学子的不足都记录下来,整理出小札,更根据心得悟出了制文修改要点,用这些要点来对照,柳殊不仅会写文,更学会了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

如果苏晴知道柳殊此举,定会大赞一声:实乃天才!

即便柳殊根据不足整理的制文修改要点,不如《五十四章经》齐全,但写文要点、改文要点来说,亦总结出了十六要点,只是没有《五十四章经》更为精妙,毕竟天下的才贤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多少年来,也只前朝末年出现了梅林三贤。

李大学士从外头进来,捧了自己的精致的汝瓷小茶壶,蓄了茶水,一边含着茶嘴,一边过来,“此届贡生水平高低不一,看过柳殊、大公主的文章,旁人的委实难以入目。”

“京城书院甲班贡生的文章值得一看。”

“但难与柳殊、大公主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