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戈十七岁回兴阳认祖归宗时,爱妻林如玉与他一起。
沈戈十八岁出京去青州守城杀倭寇为父报仇时,爱妻林如玉与他一起。
沈戈二十三岁离开青州,到台越二州出任行台尚书令时,只带着四岁的长子沈青邵,爱妻林如玉和一岁的爱女沈青芙却未与他同往。因林如玉正在革新青州的军医配置,实在走不开。一年后,林如玉才带着芙儿赶到越州,与沈戈父子团聚。
沈戈二十九岁回京师兴阳任度支尚书时,孤身一人上路。已领了大夏医官最高职位——太医署太医令一职的爱妻留在台州,尚未办完差事,四个儿女都不舍与母亲分开。
未到而立之年便已继任武安侯爵位的沈戈,回京之后出任尚书省度支部尚书,并领了千牛卫大将军衔,已由十年前众人口中嗤笑的不学无术的小儿,成为兴阳炙手可热的实权朝臣,接风宴喝了一场又一场。
左屯卫将军薛毅在郑省初给沈戈摆的接风家宴上,打听太医令大人何时归京,“侯爷回来都快一个月,侯夫人归京之日还没订下来么?”
“没有。”想媳妇想得睡不着的沈戈,顿时觉得酒菜不香了,想揍人。不过有他姐在,他出手也只有挨揍的份,所以只能忍着。
硬蹭来参加家宴的薛毅不停给沈戈敬酒套近乎,“小弟可否请侯夫人去左屯卫……”
等着吃虾的沈存玉白了薛毅一眼,“你小子想什么美事儿呢,我弟妹回京,当然要回太医署。”
薛毅是带着任务来的,盯着挨揍的风险继续道,“小弟是想侯夫人不忙时,请她到左屯卫指点一二。我们左屯卫的情况小弟不说,嫂子也知道……”
沈彦佑打断诉苦的薛毅,“我大哥回京刚一个月,十六卫中已有十卫来找他,想请我大嫂过去指点革新各卫的军医制度了。我大嫂去哪不去哪都不合适,薛将军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沈彦阳帮着敲边鼓,“我大嫂要教养四个孩子,还要研究药方,实在没那么多功夫。”
薛毅耿直点头,“全去确实不合适,但事有轻重缓急,我们左屯卫的情况比其他九卫要严重许多,若要排号,我们一定能排第二。”
第一定是右侯卫的,薛毅不跟沈存玉抢,因为林如玉是沈家媳妇,他抢不过。
听了薛毅的话,沈存娇的夫君——左武卫武将蒋启飞不干了,“薛毅,咱们都是知根知底的,你敢拍着胸脯说你左屯卫的情况比我左武卫严重?”
面色红润的沈存娇抿唇轻笑,不参与他们之间的争斗,沈存玉则兴致勃勃,“要不,你俩在这儿打一场,谁赢了谁说了算?”
打赢打输说了算什么?大嫂去哪可不是他们说了算的。蒋启飞看着憨厚,实则心眼一点也不少,“大姐想看我们打架,改日咱去校场比试,今日是给大哥接风的好日子,我俩可不能坏了大哥的好兴致,大哥尝尝这道长寿鱼,鱼是我和存娇带着孩子们去捞的。”
呦吼?拼关系?你蒋启飞是沈戈的堂妹夫不假,但我薛毅过命的好兄弟郑省初,还是沈戈的亲姐夫呢!
薛毅眼巴巴望向自己的好兄弟,却见他正在给他媳妇低头剥虾,气得薛毅真想大虾端起来,一口全塞进自己嘴里,我让你娶了老婆就忘了兄弟!
不过薛毅也只是想想罢了,比心眼他比不过郑省初,比拳脚他比不过沈存玉。跟他们夫妻斗,他只有挨欺负的份。
沈彦佑把一碟剥好的虾仁放在大哥面前,开始撒网,“无论哪一卫兵将受伤,都应得到妥善救治。”
“对,对!”薛毅连连点头。
蒋启飞乐了,薛毅对上自己这位心眼比旁人多一倍的妻弟,只有挨宰的份,他不掺和了,还是给媳妇挑鱼刺稳当。
沈彦佑继续道,“不过,我朝雄师百万,只靠着我大嫂一人,无异于杯水车薪,这事儿实在难办。不过小弟觉得以诸卫将军们的雄谋远略,定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确实不能只累着太医令大人一人。”自认胸怀雄谋远略的薛毅,不再纠缠让林如玉去左屯卫还是左武卫的事,开始转悠自己的大脑瓜子想办法。
沈彦佑向着长姊和大哥挑眉邀功,沈戈塞给他一只蘸好调料的虾,沈存玉挑起了大拇指。
郑省初看媳妇吃饱了,直接将傻兄弟薛毅轰走,沈存娇知道姐夫他们要商量大事,便也与丈夫告辞了。房里只剩沈氏三姐弟和郑省初后,郑省初开口夸赞沈彦佑,“二弟说话办事,越发老练了。”
为了应对推行军队医疗革新人手不足的问题,林如玉着力培养了一批医官。待她带着这匹医官归京之日,便是京城十六卫医疗革新之时。
但是十六卫将领把军权和军中机密看得比眼珠子还重要,想派医官入十六卫推行医疗革新并不容易。所以此事只能由十六卫将领主动提出来,求到林如玉面前,林如玉“迫不得已”之下收十六卫推荐的军医们为徒,教导一些时日,连同已经培育成才的医官们一并送往十六卫,方可把新医政在十六卫推行。
如今林如玉还未归京,沈彦佑就已经撒出网,开始为大嫂的新政铺路了。
得了姐夫称赞,沈彦佑投桃报李,“全赖姐夫倾囊相授,小弟才能在衙门里混得如鱼得水。姐夫,咱喝一杯?”
“二弟客气了,你亦是我的良师。”郑省初举杯邀沈戈,“彦义,来。”
沈戈举杯,“我不在家这些年,辛苦姐夫和二弟照看着祖父和大姐,彦义先干为敬。”
“想喝酒就直说,整这些虚头巴脑的借口作甚。”沈存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看向郑省初,“我困了,回家睡觉,你们仨吃完酒太晚了,你就直接睡在外边,别回去打扰老子和馨儿睡觉。”
沈存玉对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毫无兴趣,以前彦义没找回来,彦佑身体不好也没有郑省初帮着时,沈存玉还强迫自己关注一个,与祖父和二叔一起应对。如今彦义回来了,彦佑身体好了,郑省初也由着她指哪打哪,她祖父都退下来在家钓鱼弄孙乐,沈存玉当然也是怎么痛快怎么来。
馨儿是郑省初和沈存玉三岁的小女儿,恨不得天天黏在沈存玉身边。郑省初每次回家晚了,床上属于他的位置定会被女儿霸占,就是被儿子女儿一起霸占。
郑省初连忙道,“我子时前一定回去,夫人等我。”
给我留个位置。
见姐夫这么黏糊,沈戈和沈彦佑哥俩一对眼神,他们都与妻子分处两地,姐夫想子时前回去陪媳妇孩子?没门!
送爱妻出门后,郑省初回到桌边坐下,“都是自己人,咱就不绕弯子了。彦义回京供职有何打算?”
沈彦义先慢悠悠给姐夫倒了杯酒,又给二弟倒了一杯热茶,才问,“姐夫问的是哪方面?”
郑省初看俩人的坏笑,哪还不明白他们打什么鬼主意,无奈笑道,“万岁想把十六卫兵权收入手中,等你尚书省的差事捋顺了,万岁定会找你商议此事。”
都是自己人,沈彦义也不说虚的,“我朝顽疾不在兵权上,而是选官之制。不根除顽疾,万岁就算收回了兵权,早晚还会重回十六卫手中。”
身在朝堂的郑省初和沈彦佑当然明白这一点,也在思考该怎么办。
郑省初道,“我朝采用的以察举和九品中正为主的选官制,自汉朝至今已有七百余年,早已根深蒂固,想改谈何容易。”
沈彦佑则问,“大哥想到了更好的选官方法?”
“嗯。”沈戈放下酒杯,沉稳自信,“我朝不知有多少治国良才因出身卑微托投无门,无法为国效力。治国之士,应不论出身、不分地域,只要遵纪守法有才干,就该有机会参加官员选拔……”
沈戈滔滔不绝讲了小半个时辰,郑省初和沈彦佑听得热血沸腾。沈戈所说的选官制若真能推行,对朝廷和全国百姓都大有裨益。
但对世家豪门而言,却是割肉放血,必会受到他们的猛烈攻击,大半朝臣都不会站在新制一边。但这有何妨?他们反抗得越激烈,越说明此法切到了他们的痛处。
若此法成,朝中想结党营私,比现在难上数倍不止,他祖父留下的祸端便能彻底消解。郑省初斗志满满,“此法甚好。如今我祖父的人手九成已被我掌控,这些人都会站在新法一边,在朝堂之上咱们有一搏之力。”
“万岁也会赞同新法。”沈彦佑很有信心,“若此事成,大哥定将名留青史,传芳百代。小弟想蹭大哥的光,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好,那咱就抄家伙,干!”沈戈起身举杯,三人以茶救为盟,定下了即将震撼大夏朝堂的雷暴。
喝了结盟茶后,沈彦佑愈发兴奋了,“此法大哥是如何想出来的?”
沈戈如实道,“我在乌沙镇时受出身困扰,很多事做不得,心中便隐约有了这个年头,后经恩师指点逐渐明朗,最后成型则在与如玉反复推演之后。”
沈彦佑笑得灿烂,“我就知道肯定有大嫂的功劳。”
“咱们之中若真有人能名留青史,当属弟妹。”郑省初自认聪明过人算无遗策,但对弟妹林如玉,他是真心佩服。
不只他一人佩服林如玉。
林如玉不只革新了军医选聘标准、官兵外伤救治流程、用药准则,还研制出了药效更佳成本更低的止血药、退热、防瘟等二十余种常用药方,受益的兵将和百姓何止百万。
所以,林如玉才破例成为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位太医署女掌舵人,商女林如玉如今已是大夏的传奇,与沈存玉一起并成为大夏双玉。
此刻,这位传奇女子正坐在宣州娘家的花园里,与母亲闲话家常。
林母摇着双面绣扇道,“彦阳想跟阿衡一起出海探寻新商路,不知老侯爷知不知道此事。”
成亲之后,林如玉虽然没在兴阳住几日,但林父还是把生意开到了兴阳城。她的二弟林杜衡子承父业,十五岁便在各州跑生意,竟与沈戈的胖堂弟沈彦阳成了志趣相投的好友,常结伴出游。
如今,九州之内的生意已无法勾起林杜衡的斗志,他将目光转向外海,沈彦阳则与他一拍即合。
好男儿志在四方,弟弟要出海,林如玉不拦着也不担心。因为一林家和武安侯府如今的实力,只要阿衡和彦阳不上蹿下跳作死,海上新商路寻不寻的到林如玉不知道,但他们肯定能平安归来。
林如玉摇扇望着在湖面上,带着自己的四个儿女采荷叶玩的三弟阿棠,笑问,“娘也有阵子没去兴阳了,不如咱们带上阿棠一块走一圈,与祖父和二叔一块商议他们出海的事?”
舍不得与女儿分开的林母立刻应了,“你难得有空歇息,咱们一路游山玩水过去,反正阿衡他们出海也得明年,咱不着急。”
母女俩兴致勃勃铺开地图,商议经哪条路去兴阳时,郑昌明到林府拜访太医令林大人。
被贺炯明抓住后获救后,郑昌明以身体伤损为由,辞官脱下盔甲重拾画笔,泼墨山河,如今已是长江六州名士,一幅墨宝就能卖出数百上千两银子,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此番他来林家拜访的是“太医令”,林如玉一听便知他的来意。
在林家前院,郑昌明见到二十八岁,美艳大气犹如牡丹盛放的林如玉,第一句话便是:“郑某斗胆登门,想为林大人画像。”
林如玉展颜而笑,“郑大哥的四美图还未凑齐?”
郑昌明摇头,颇具名士风流,“十年来,昌明未画一张美人图。因有大人和沈将军双玉在前,大夏再无美人。”
所以,他少年时便立志要画的四美图,如今还未动笔。郑昌明眼巴巴望着林如玉,表情一如十四年前在宣州芳华园游船之上,恳请林如玉让他作画之时。
彼时,只求家人平安顺遂的商女林如玉,拒绝了他的请求。
此刻的大夏太医令林如玉慨然应允,“郑大哥把我画漂亮些,等史官为我做传时,我让他们把画像加进去。”
郑昌明喜极而泣,“昌明定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