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文娱缔造者 > 第14章 明朝的通俗讲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今天历史课要讲的就是明朝。”韩轼讲课是不看教材的,把教材反扣。

“老师老师。”

还没开始讲,就被下面的一个男同学打断了,虎头虎脑的大高个,是班里最高的,韩轼肯定记得名字,叫庄月月。

“有什么事?”韩轼眉宇一挑问。

“唐宋元明清,谭老师才讲了唐朝。”庄月月莽声莽气的道。

“哦?”这个意思不就是告诉韩轼,这堂课应当讲宋朝?

瞬间《两宋烟雨三百年》、《如果这也是宋史》两本曾经看过的书,在韩轼脑中划过,前一本是号称唯一一本能够与《明朝那些事》抗衡的通俗历史书,而后者也是天涯上继当年明月后又崛起的一部小说。

都很不错,但也都有同一个提点,太细致,讲给高中生还差不多,所以韩轼又摇了摇头,将错就错。

“咳”韩轼干咳了一声,把脸皮一绷,道:“我知道,只是我把宋朝留给谭老师讲,我来讲明朝,坐下。”

教室外——

对于韩轼扣书的动作,以及连讲课朝代都讲错了的情况,外面的导演、编导、王蕾、牛明明等人感到无语。

明明都不行了,还要给自己增添难度的不用教材,结果最基本的都错了,真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作死全凭脑子抽?

“导演这节目播出去,如果造成教育问题,会在网上引发批斗说我们误人子弟的。”编导突然想到了一个点,很阔怕的一个点。

导演也是哔了狗了,看着韩轼,心里泛苦,这家伙怎么是搞的,要么不说话,要么一说就不要教材,瞎说。

“讲完之后,这段内容视情况剪。”导演道。

编导也只能点了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也只能这样了。”编导叹一口气,本来每天的任务是《变形计》节目的热点,剪掉损失当然是很大,所以这样说没有办法的办法。

教室内——

“在讲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对于明朝你们了解多少。”韩轼可不管门外面节目组众人如何想,直接开始。

问题刚一落,下面的小朋友们就积极的举起手,韩轼把举手小朋友一一点起来。

“我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

“有抗寇英雄戚继光。”

“明朝有个皇帝叫朱棣,还有永乐大典。”

“我记得有万历年间王恭厂大爆炸,至今都没有解开这个迷题。”

……

“知道得还挺多的,那么以点续说,明朝开国大帝朱元璋,你们对他的印象是什么。”韩轼又问。

“很厉害”“大战还强”“非常非常有本事”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

韩轼大概明白了:“我总结了一份朱元璋的档案——”

转身,韩轼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说“姓名:朱重八,重八也就是两个八的意思,所以朱元璋原本还有另一个可爱的名字,朱八八。”

在黑板上写下朱重八和朱八八两个名字。

“个人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名字,说快了,会听成猪宝宝。”韩轼的话语引起了下面同学的轻笑。

“不相信,那么现在快速说朱八八十遍。”韩轼道。

下面学生开始照办,说快之后,真的像是猪宝宝。

“所以记住了,猪宝宝就是朱八八、朱重八,就是朱元璋的原名。”韩轼道。

“老师老师。”一个戴着眼镜的寸头小同学突然举手。

“说。”韩轼道。

“为什么朱元璋的父母给朱元璋取这种名字?”眼镜寸头小同学是问出了下面熊孩子们心中也想知道的问题。

“不但朱元璋叫朱重八,他的五世祖叫朱仲八,生了三个孩子叫朱六二、朱十一、朱百六,而朱百六就是他的四世祖,生的两个儿子取名更有意思,叫朱四五和朱四九。”

“朱四九也就是朱元璋的三世祖,他的取名更加衬托出后现代主义,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韩轼讲得十分的顺溜,一点磕磕绊绊都没有。

“朱初十啊,作为朱元璋的祖父给朱元璋的老子取名朱五四,而朱元璋还有几个哥哥,叫朱重七、朱重六、朱重五等等。”

话语一说完,教室里的学生全部呆呆的看着韩轼,而教室外的人表情也差不多。

初一、初五、四五还五四,这尼玛都是什么名字。

“就算再不懂,就算不看教材,也不能这样信口开河的乱说!”

导演的话音刚落,就听到韩轼继续说。

他环视教室,道:“我在各位的同学眼中看到了怀疑,明朝有一个郞瑛的人,他是一个藏书家,也就是现在的收藏家,书读多了就喜欢乱想,所以他编撰了一本让他名流千古的书《七修类稿》。”

“这本书里面就收录了,朱元璋自己回忆撰写的朱氏世德碑,里面就很清楚的记载着这些名字。”韩轼言辞确凿。

教室外的导演还没来得及把训斥信口开河的嘴闭上,就被活生生的打脸。

脸好疼。

导演又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最终只能侧头道:“查一查,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编导掏出手机,垂头用并不好的信号查了查,道:“那个导演……韩轼的确说的是有史可循的,的确有郎瑛这个人,七修类稿也的确有朱元璋祖父的这些记载。”

“我%@#*#!!”导演累觉不爱,哔了全宇宙狗的心思都有了,真是我了个擦!

“朱元璋一家都有神经病吧,取名字玩什么后现代。”编导也忿忿不平的跟言。

教室内。

“相信你们一定觉得奇怪,朱元璋家族是不是有什么奇特的规矩,为什么都取这种数字名字。”

韩轼竖起中指摇了摇,道:“其实不是,这种名字在元朝是非常非常常见。”

“清朝翰林院编修俞樾,在《春在堂随笔》给出了答案,元制,庶民五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韩轼道:“翻译出来,元朝有制度,普通老百姓,没有官职,是不许取名的,只能用住址或者是父母年龄加一加命名。”

“所以我们现在看来很奇怪的名字,但在那个时候,就像李伟、张敏一样,扔一个搬砖,一砸,一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