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广州。

姜维率领着气势如虹的大军如摧枯拉朽般地攻破了敌军的要塞。经过数日紧张激烈的战斗之后,这支疲惫但士气高昂的军队开始原地休整,养精蓄锐以待接下来更为艰难的征程。

数日后,姜维下令大军继续挺进,目标直指广信县。然而,当他们抵达广信县时却发现此地并无险要地势可供防守,而负责镇守此处的诸葛恪和丁奉深知敌我双方兵力悬殊,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保存有生力量,二人果断决定带领部下退守至高要县。那里城墙高耸、城池坚固,更有利于坚守待援以及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并对军队进行调整和补充,以便寻得最佳时机再度与汉军展开交锋。

面对几乎不设防的广信县,汉军轻而易举地便将其收入囊中。进城后的汉军将士们并没有过多停留,而是抓紧时间休息调养,准备迎接下一场恶战。

就在此时,一道来自长安的圣旨犹如晴天霹雳般传到了军中。原来,孙太后不幸仙逝,悲痛欲绝的皇帝下达命令要求大军立刻就地开展军垦活动,不得再继续发动军事进攻。

这一突如其来的旨意让许多将领感到难以接受,纷纷抱怨错失了一鼓作气攻下广州的绝佳机会,实在太过可惜。然而,身为大都督的姜维在略加思索之后,很快便洞悉了刘禅此举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只见姜维面色凝重地环视着众将,沉声道:“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我大汉向来以孝道治理天下,如今孙太后仙逝,陛下遵循大汉旧制停止军事行动乃是理所当然之事。身为大汉的将军,我们理当坚决服从陛下的圣旨。

况且,此次出征以来,各位将军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着实辛苦至极。本都督定会如实向陛下禀报诸位的功绩,为大家争取应有的奖赏,请诸位放心便是!”

姜维这番话既安抚了众将躁动的心绪,又表明了自己坚定拥护刘禅决策的立场,使得原本弥漫在军营中的不满情绪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对未来局势发展的冷静思考和默默等待。

建业,皇宫。

孙权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地听着前方探子传来的战报。当听到诸葛恪和丁奉自与汉军交战以来屡战屡败,不仅失去了重要的要塞,就连广信县也已沦陷时,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忧虑万分。

广信县的陷落对于东吴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此地乃是战略要冲,如今落入汉军之手,意味着整个苍梧郡已有大半归属于敌方。如此一来,广州的防守压力骤增,局势愈发危急。

尽管目前诸葛恪和丁奉所指挥的军队加上越军尚有将近七万人马,但刚刚经历连败之挫,大军士气必然低落不堪。若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整,或许还能重振旗鼓,挽回颓势。然而,时间不等人,战局瞬息万变,每拖延一刻都可能导致更多领土的丧失。

孙权心急如焚,苦思冥想能够调集援兵支援前线的方法。但此事谈何容易?无论是兵力的调配还是物资的筹备,皆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东吴自身的实力亦有限,能否成功增援尚属未知之数。

数日之后,正在处理政务的孙权突然收到一封来自长安刘禅处的国书。他心中不禁一紧,不知道这封书信究竟所为何事。待侍从将国书呈上后,孙权缓缓地展开信纸,仔细阅读起来。

只见上面写道:“告江南国主孙权:如今我大汉国力昌盛、兵强马壮,即将统一天下,结束这乱世纷争。让那些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能够回归王化,过上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日子。

然而,只因你孙权的一己私欲,执迷不悟,不肯归附于我天朝。为解救你治下受苦受难的苍生万民,朕实在于心不忍,迫不得已派遣雄师劲旅对你发起征讨。

此次出征,朕调遣了十万精锐雄狮,交由我大汉威名远扬的名将姜维将军统率,直取广州。尽管你一直倚仗着那所谓坚不可摧的要塞,但最终仍难抵我汉军锐不可当之势,现已成功攻破。不仅如此,就连广信县也已落入我军之手。

即便你设法求得山越军队前来增援,可在我大汉天兵天将面前,又岂能扭转乾坤?

不过,有一事需告知于你,你的亲妹妹,亦是朕的生母孙太后,不幸染上重疾,药石无灵,终是离朕而去。朕为此深感痛心疾首,悲恸欲绝。念及我汉家素来以孝悌为本,遵循祖宗礼法,朕决定暂且停止对你的征伐行动,以示对先太后的哀思和敬重。

这一切,全然是瞧在了孙太后的情分之上啊!朕实在于心不忍,在她刚刚离世之际,便派遣浩浩荡荡的大军去攻打她的故国。

所以说,孙权啊,你真应该暗自庆幸才是。若你尚有一丝自知之明,那便赶紧乖乖地投降吧!以你当下所拥有的力量,想要与朕抗衡,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又何苦让你手下那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去做这种毫无意义的牺牲呢?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生命啊!朕暂且网开一面,特许给你整整一年的时间,让你好生思量一番。待到朕为孙太后守完孝期之后,再来收拾你。

届时,前来征讨你的军队恐怕就不只是区区十万之众了,或许会是三十万,甚至有可能多达五十万雄师。而最终等待着你的结局,依旧只有覆灭一途。话已至此,你好自为之吧!”

孙权缓缓地放下手中的书信,目光有些呆滞地望着前方,然后慢慢地坐了下来,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小妹竟然就这么走了……朕的兄弟姐妹们,一个接一个地离朕而去了。如今,怕是轮到朕的时候也不远了吧。”

自从上次突然吐血以来,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调养,孙权的身体状况总算有了些许起色,然而与往昔相比,却已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近些日子里,孙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太子孙亮的悉心培养之上。别看孙亮年纪尚幼,但天资聪颖过人,这让孙权感到十分欣慰。此时此刻,孙权的心境早已不复当年,历经岁月沧桑和世事变迁,他已变得愈发沉稳内敛。正因如此,当他读完刘禅送来的这封书信时,并未像昔日那般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相反,内心竟出奇地平静。

就当前局势而言,汉军选择停战一年,这对于东吴的军事部署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孙权心想,正好可以借此良机,利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整顿和训练吴军。

毕竟,如果没有这段宝贵的缓冲期,仅靠现有的兵力去抵御汉军那多达十万的雄师劲旅,想要守住广州恐怕会难如登天。想到这里,孙权不禁又深深地叹息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与无奈。

孙权坐在大殿里,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下定决心,下达命令,命诸葛恪速速返回建业。身旁的侍卫连忙应道:“遵命!”“且慢!”孙权又转头侍卫道:“传朕命令,从即日起,由丁奉统率所有吴军以及越军留守高要县。务必要全力加固城防工事,增修要塞,务必挡住汉军的后续进攻!不得有丝毫懈怠!”侍卫领命后去传旨。

孙权又召来另一位近侍道:“我们还要效仿汉军,积极开展屯田之事。只有保证充足的粮草供应,才能为日后的军事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此事不可拖延,需立刻着手办理!”众人齐声应诺,表示定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待各项部署安排妥当之后,孙权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然后迈步朝着后宫走去。一路上,他心中思绪万千。自从上次发生了那件事以后,他已经许久未曾前往步皇后所在之处了。

然而,步皇后依然谨遵宫廷礼仪,即便面对自己的冷落,她也并未流露出任何不满或怨言。想到此处,孙权不禁感到一丝愧疚,但很快便被对王夫人的思念所取代。不多时,他便来到了王夫人的寝宫门前……

诸葛恪在接到孙权的意旨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派人将丁奉和阿波传唤而来,共同商讨接下来的应对之策。当丁奉和阿波匆匆赶到时,诸葛恪一眼便瞧见丁奉身上的伤口虽然已经大致愈合,但他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显然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元气,仍处于较为虚弱的状态。

待二人坐定,诸葛恪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诸位,近日传来消息,汉军因为孙太后不幸离世而决定暂停军事行动整整一年。如此一来,我军也恰好能够借此机会获得一段宝贵的休整时间,可以养精蓄锐、积攒实力,以备将来再次与汉军展开激烈交锋之时拥有足够的底气。

如今,根据陛下的旨意,丁奉将军将继续担任全军都督一职,统领所有部队。还望丁奉将军能够不辱使命,带领众将士好好操练,提升我军战力!”说罢,诸葛恪目光殷切地看向丁奉,眼中满是信任与期许。

他缓缓转过头来,目光落在阿波身上,语重心长地说道:“阿波将军啊,在此期间,烦请你务必听从丁将军的调遣与指挥,咱们大家需得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好。”

阿波听闻此言,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连忙开口问道:“将军这是要离开此地吗?”

诸葛恪微微颔首,表示肯定,接着回答道:“正是如此,陛下有旨,令我速速返回京师。只是,倘若日后再有战事发生,我定会向陛下请缨,再度前来参战。”

听到这里,阿波的神情显得有些落寞和不舍,但很快便恢复过来,用力地点头应道:“将军尽管放心便是,末将定当谨遵军令,全心全意听从丁将军之指挥!”

看到阿波这般坚决的态度,诸葛恪不禁展颜一笑,欣慰地说道:“如此甚好,那我也就安心多啦。”说完,他轻轻拍了拍阿波的肩膀,仿佛将一份信任与期望传递给了对方。

交代完相关事宜之后,诸葛恪不敢有丝毫耽搁,于次日清晨便带领着寥寥数名随从踏上了返回建业的路途。一路上,他们晓行夜宿、马不停蹄,历经半月之久终于抵达了建业城。

刚到建业,尚未歇脚,诸葛恪便接到了孙权的召见旨意。他赶忙整理衣冠,匆匆进宫面圣。

进入宫殿后,诸葛恪恭敬地向孙权行了大礼,然后低头道:“启奏陛下,微臣此次奉命前往支援丁奉将军,但却因姜维那狡诈之人设下的诡计而不慎中计,不仅导致我方丢失了重要的要塞以及广信县,还折损了大量的军队,请陛下降罪责罚!”话音未落,诸葛恪已双膝跪地,满脸愧疚之色。

孙权见状,连忙快步走上前去,亲自将诸葛恪扶了起来,并面带微笑宽慰道:“元逊啊,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朕也曾多次在与汉军的交锋中遭遇失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况且,你此番出征虽然有所失利,但能够成功调集山越的五万雄兵为我东吴所用,这一功绩足以抵过那些小小的过失啦”

听到孙权如此宽容大度的话语,诸葛恪心中感动不已,连忙再次躬身拜谢道:“多谢陛下不责之恩!”

孙权笑着摆了摆手,接着说道:“你一路奔波劳累,着实辛苦了。这样吧,你暂且先归家歇息数日,待养精蓄锐之后,朕与你一同商议军国大事。”

诸葛恪闻言,赶紧挺直身子,拱手作揖道:“谨遵陛下旨意,微臣告退。”说罢,缓缓转身退出了宫殿。

来到宫门口,忽然有一个小黄门拦住了他的去路,只见他小声的对诸葛恪道:“皇后召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