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八十七章

听明他的来意后,清流村村长梁建兵被竹篾割了许多伤口的手指颤了颤。

“你想雇我们村的人给你种辣椒?”

“对,刚带我过来的那个大姐说你们村子很多年轻人都南下打工去了,所以很多地都没人种。我就想着如果是种辣椒的话,就不用经常照看地里。”

梁建兵有些紧张地用掌心蹭了蹭裤子:“你种那么多辣椒做什么?”

赵正东喔了声:“我卖辣椒的,我们村里自个儿种的供应不上。”

“卖辣椒的?”梁建兵想起什么,问道:“县里那个什么八旺福油辣椒?”

他听说过,就那么连罐子一斤多的辣椒,就要一块五,比猪肉还贵咧。这会儿猪肉涨价了,也才一块二三一斤。

赵正东点头:“对。”

“你能保证我们种了之后你能全收?”

“能。”赵正东想了想,道:“我们可以拟个合同。你们可以选择是帮我种,还是自己种。帮我种的话,就算是我雇的你们,一年支付你们两百四十块钱的工钱。如果你们选择自己种,一斤辣椒我按两毛钱收。只要没有坏的,有多少我收多少。”

梁建兵手又开始抖了,他一激动就容易这样。

“你......你让我想想,好好想想。”

赵正东看了看天色,再次扛起自行车:“我要赶着回去,三天后我再过来,你们可以好好商量商量。”

梁建兵把他送到村口,有些担心的问道:“你不会不过来了吧?”

“不会的。三天后中午我会过来的。”

“好好好。”

看着赵正东走远后,梁建兵立刻掉头回去。

村里人都可好奇赵正东和他说了什么了。

梁建兵看天还没彻底黑下来,赶紧让腿快的小子们挨家挨户通知人到空坝上,把赵正东的来意说了。

然后问道:“你们是怎么想的?要种不?”

下头的人简直炸锅了。

“肯定种啊!他都说要拟......拟什么合同了。”

“种种种,我这老胳膊老腿儿的虽然下地干重活不行,但翻个地种点辣椒还是成的。”

“孩子们在外头挣钱,咱们屋里也挣,这不就能多存些了嘛。”

“一年二百多块钱呢,都能送娃娃去上学了。”

“是啊是啊。”

梁建兵又问道:“那你们是怎么想的?是想当雇工,还是想自个儿种?”

这下子村里人有些犹豫了。

清流村这边地多人少,每家每户最多的分了二三十亩地,要是真的全部种了辣椒,又能全部卖出去,那可比当雇工赚的多多了。

梁建兵自己家里就有二十二亩地,其实他心里也纠结得很。

看一时半会儿确定不下来,他便道:“那个赵小哥说三天后的中午会再过来,这几天你们就好好商量商量,别等人过来的时候,还拿不出个定数。”

众人散了后,回家做饭的时候都在琢磨这事儿。

梁建兵家里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已经结婚。老大家一儿一女,老二两个女儿,老三前段时间说亲,女方家嫌他家太穷,就没成。

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家人都在说着这事。

梁建兵的父母都还在,如今已经快七十了,他是老大,便跟着他们一家过的。老两口是从那段黑暗时期熬过来的,图稳,就想让梁建兵当雇工。

但梁建兵的小儿子不那么想,他觉得就应该自己种。

他们家二十二亩地,刨去种粮食种菜的地,还能腾出来五亩地。一亩地就算收五百斤的辣椒,四亩地下来,也能挣个五百块钱。比当雇工划算多了。

梁家老二和他一个想法,但是老大和老两口想的一样。

万一出个什么岔子,这没个定数的五百块钱,哪有板上钉钉的二百多稳当。

一家人意见不一致,商量了两天都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看着吵吵嚷嚷的家里人,头疼的梁建兵干脆让抽签算了。

一家人包括几个孙子孙女都抽了。

最后的结果是自己种的签子更多。

梁家老三高兴的恨不得蹦起来。只有梁家老两口和老大有些沉默。

三天时间一到,清流村的人就都聚在村口,探头探脑的张望。

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赵正东还没出现,他们不由得失望起来,怀疑是不是被人涮了。

就在许多人叹着气离开时,一道人影从茂密的竹林里穿了出来。

心里发慌的梁建兵立刻用力一拍旁边的小儿子,激动地说道:“就是他!他来了!”

许多离开的人听见他的声音,又急急忙忙从屋里跑了出来。

昨天夜里下了雨,路有些烂,赵正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梁建兵面前,不好意思地点了下头:“我去复印了些合同,所以过来晚了点。”

那天离开的时候,他问了下梁建兵清流村大概多少人,想着懒得来来回回跑,就干脆把合同复印了。

“没事没事,你能来就很好。”梁建兵连忙带着他进屋。

赵正东坐下后,把那厚厚一叠合同放在旁边,说道:“雇工合同和收购合同我都有复印,你们看是选择哪一种?决定后就签字摁手印。”

两分合同他各自抽出来一张:“你们有认识字的吗?可以看看。如果觉得有问题,有什么需要加上去的就说一声,我到时候再重新复印。”

梁家老三读过几天书,虽然认得字不算多,但也能大差不差的看完。

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问了一些不认识的字后,觉得没有问题的他对自家老子点点头。

“既然没问题,那就排队吧,签雇工合同的站左边,收购合同的站右边。”赵正东道。

想了三天,村里人大部分还是选择当雇工。

只有几户家里有念过几天书的年轻人的才选择了收购合同。

一直忙活到太阳下山,才把所有合同整理完。

离开之前,赵正东道:“这个合同一式两份,你们那一份要收好了。年底的时候,就靠这个领钱的。”

“诶诶诶,一定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