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既然离州府比较近,自然就离董小篱他们现在所在的小县城比较远。即便是换上了马车,也要十天半个月的工夫。
这路上的功夫说短也不算短了,总不能白白浪费了。
董小篱询问了一下杨林鑫以前在家启蒙的进度之后说道:“要不我背《幼学琼林》给你听?”
不是说富婆的董小篱拿不出书本这东西,只是一来刚开始并没有打算带着一箱书去找杨林鑫,毕竟谁家亲戚上门投靠还带着一箱书?尤其还是女子,更不可能带着一箱书了。
二来就算是能在小县城买到书,但是在这晃晃荡荡的马车看书,董小篱担心会伤了杨林鑫的眼睛。毕竟在这古代没有近视眼镜,深度近视就和睁眼瞎没啥区别。
杨林鑫意味深长的看了董小篱一眼道:“你还会《幼学琼林》?”
董小篱自然是知道打从一开始杨林鑫就不相信自己编的借口,索性也没有想方设法的编理由糊弄对方。
董小篱笑得坦坦荡荡的说道:“我就是会,我不但会《幼儿琼林》,还会《增广贤文》、《文龙鞭影》,甚至是《论语》、《大学》等等。”
杨林鑫倒是平静的看了董小篱一眼道:“知道了。”
杨家遭逢变故是在杨林鑫七岁的时候,一般家庭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就会送孩子去门馆、村塾启蒙。林父自己就是个读书人,虽然只是个童生但是给孩子启蒙绰绰有余。
而蒙学书籍除了有董小篱提到的《幼学琼林》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的书籍。
初级阶段的书籍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和《千家诗》。
而进阶阶段则包括:《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
从囊括的几本书中可以看出这些都是为了以后的科举打基础的。
之前说过,成为童生表明这个读书人已具备基本科举考试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已经成功迈入科考第一步。
而蒙学教育就是为以后进入书院打基础,而在书院所有学习的就不再是这些基础的东西了,而是科举考试相应知识,如何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等。
而这些都是要等孩子接受完启蒙教育后才需要面对的事情。
就算是董小篱给自己的智力点加到了72点,而且也花时间熟记了蒙学知识和四书五经,董小篱也不会跟杨林鑫讲解四书五经。
董小篱作为一个现代人,她的思想是完全无法理解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的。就算有些东西她看过了,也确实记在了脑子里面,但是她无法理解。
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八股人对读书人的思维限制很大,对董小篱这个现代人的思维限制就更大了。
对董小篱来说别说是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能用古人的口气说话就已经很难了。
在董月娥那个世界的时候,她都被大宋那些称呼差点搞疯了。
好几次见到,赵匡义的时候差点没脱口而出“皇帝陛下”,和杨延安婚后,两人之所以还是“三郎三娘”的唤着,一来确实是以杨延安和董月娥的性子,受不了那些”良人“之类的称呼;二来更多的还是杨延安迁就自己,即便是被外人笑话也无所谓。
言归正传,所以这几天董小篱也只是打算给杨林鑫讲讲《幼林琼学》。
其实这些去到安阳县,杨林鑫去到书院自然会学到,但是现在不是正闲着嘛!提前打打基础也是好的。
不要以为十天半个月很多,想要在十天半个月吃透《幼林琼学》全书也不太可能。
《幼林琼学》一共四卷,包含内容: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
每篇字数应该五六百字以上,董小篱也没那个闲功夫去数。
所以说不要以为在现代读书有多么多么辛苦,古代也不差好吗?这还只是蒙学中《幼林琼学》的内容,加上其他的书籍,古代读书人专门是背书已经是相当辛苦了。
当然董小篱也没打算通过这十天半个月让杨林鑫死记硬背《幼林琼学》全书,毕竟作为一个现代人,董小篱觉得理解记忆才是最好的。
所幸董小篱虽然理解不了八股文,但是对古诗文的理解还是不错的。毕竟也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语文古文阅读理解还是稍微可以的。
见杨林鑫没有反对,董小篱不紧不慢的说道:“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董小篱用现代用语的断章方式,吐字清晰的背着《幼林琼学》天文篇。
背完之后董小篱先是安静的看着默默消化的杨林鑫,她没有询问杨林鑫背下了多少,或者理解了多少。
过了好一会儿,董小篱才开始讲解天文篇。
董小篱并没有像现代老师翻译古文那样讲天文篇翻译成白话文,而是用一个个神话故事来解释句子。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董小篱为杨林鑫讲述了盘古天开辟地的故事。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
董小篱讲起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
董小篱又为杨林鑫讲起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在这马车的摇摇晃晃中,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董小篱从天文篇已经讲到了女子篇。
“男子禀乾之刚,女子配坤之顺。贤后称女中尧舜,烈女称女中丈夫。曰闺秀,曰淑媛,皆称贤女……”
董小篱还没背完,马车已经停了。刘梦龙掀开帘子喊了一声:“少爷、小姐,我们到安阳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