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姬发,姬叔明等人听完姜子牙的讲述,神情有些恍然,感情天下发生的这一切都在这些神仙的掌控之下?
而为的,就是要渡那所谓的封神量劫?
就为了这,致使人族天下大乱,无数百姓死于非命?
一时间,姬叔明和姬叔升内心有些接受不了,差点就要陷入歧途。
好在姬发足够冷静,思索片刻后,开口问道。
“丞相所言,莫非如今天下的局势乃是天庭仙神一手策划的?仅是为挑选入天庭为官的仙神?”
闻言姜子牙摇了摇头。
“非也,玉帝虽为洪荒共主,但还做不到影响人族内部。更何况人族乃是女娲圣人所创,道尊座下三霄圣人为人族护法,无人敢干涉人族内部发展。”
“那丞相先前所言朝代更迭是何缘由?”
闻言姜子牙脚步一顿,转头看向姬发询问。
“朝代更迭的缘由?此事主公心中难道没有思量吗?”
姬发略微思索了一下,开口回道。
“帝辛残暴不仁,致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诸侯反叛,天下大乱也是迟早。”
姜子牙闻言转过了身子,继续朝着岐山外面走去。
“既然主公知晓,何故还问子牙,如今成汤商朝国运散落,新的天下共主即将现世,所谓的封神量劫便借此展开,而非受量劫所原致使天下大乱。”
听见原来是这样,姬发和姬叔明姬叔升三人心中松了口气。
他们还真担心仙神为了一次天庭官员的选拔,故意制造一场人族间的争斗。真若如此那可要好好想想今后该怎么做了。
突然姬明叔想到了先前姜子牙说过的凤鸣岐山之相的天下共主。
当时他们都打算回去了,结果就是看见山中有金凤飞出,他们才顺着找过去找到姜子牙的,莫非那便是凤鸣岐山异象。
“丞相,不知你先前说的凤鸣岐山异象是指为何?先前丞相言新的天下共主即将现世,莫非那新的天下共主就出在我西岐?”
姬叔明说的还算是委婉,没有问自家兄长是不是新的天下共主,只问姜子牙新的天下共主是不是出现在西岐。
但在场的都不是傻子,姜子牙先前说是在岐山等待新的天下共主,姬发一招揽他便同意出山相助,这不就表明了这新的天下共主就是姬发嘛。
就连姬发自家都是这样想的,认为自己就是这天下新的共主。
但姜子牙并未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转而委婉的提醒道。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天机之事纵然是太清圣人也无法完全探知,事由天定,依为人定,天定者演先天之机,人定者行百难而就,这天下共主是何人尚未有定数,一切还需自醒。”
闻言姬发沉默了,心想姜子牙说的。
哪有什么天生就能定下的人族共主,倘若他真从现在就开始觉得自己未来就是这人族的共主而不付出努力,相信过不了太久这共主的身份就将被其他人所夺。
如今的帝辛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嘛,如今帝辛虽然依旧是天下共主,但却已经让人离心离德,空有共主之名,但却少有共主之势,假以时日天下群雄并起,迟早会被推翻。
姜子牙这番话便是在点他,就算有上天选定你为天下共主,但那也就只是个名头而已,一切还得看你自己努力。
“谢丞相教诲,发已明了也。”
见姬发还算有些悟性,姜子牙点了点头。
随后一行人便回去了西岐城中,姬发也给姜子牙说起了此次商朝派人讨伐的事情。
听完叙述之后,姜子牙不动声色的询问了一个问题。
“主公,这领兵之人可是闻仲?”
姬发点了点头。
“没错,闻仲乃是帝辛亲命的讨伐西岐主帅,据探子汇报,对方于昨日携魔家四将和佛门十二护法中的宫毗罗、伐折罗、迷企罗领20万大军从朝歌开拔。最多半月便可抵达西岐。”
西方教自从独立之后,随着教派气运的暴涨,也吸纳了不少弟子入门。
这所谓的十二护法便是佛门在极西之地招揽的门人。
听见姬发如数爆出前来讨伐的人员和大军数量,姜子牙心中便有了腹稿。
“主公,臣有一计可不费吹灰之力剿灭前来讨伐的大军,并将这二十万大军收归己用。”
“是何计策,丞相快快说来。”
“这闻仲,乃截教上清圣人座下金灵圣母弟子与我同出玄门,此番封神量劫,本就是我东方玄门与西方佛门的一次对弈,臣只需前往游说一番,定能让其归降。”
“届时我等只需里因外合,铲除魔家四将与佛门护法,便可将这二十万大军尽归己用。”
闻言姬发略微思考了一下,将心中的忧虑说了出来。
“依丞相所言此法不无不可,但发担忧这闻仲是否如丞相所言自愿归降。发听闻闻仲乃是殷商三朝元老,地位更是仅此帝辛贵为太师,对殷商忠心不二,倘若劝降无果,我等又该如何应对这来势汹汹的讨伐大军?”
姜子牙听完姬发的担忧沉吟了一番,虽然他不认为闻仲会背弃玄门选择帮助佛门,但这个结果也确实应该考虑在其中。
“既然主公担忧此事,那我等便做两手准备,如今我西岐兵力仍有五万,城内物资充裕,居守不出仍可抵挡数月,臣稍后便向师门求援,届时自有人前来相助。”
“如此,便有劳丞相了。”
姜子牙摇了摇头。
“眼下除这事外,臣方才入城之时见西岐城墙破碎不堪,应当加固才是。”
姬发点了点头。
“我西岐百姓上下一心,加固城墙一事依有人手,就仰仗丞相调度安排了。”
“臣分内之事耳,何谈仰仗。”
之后,姜子牙又为西岐定下了日后的发展战略,待此次讨伐过去之后,需整顿军队,收复围绕在周边的诸侯国,以扩充国力。
只有这样,方才能与殷商对抗,甚至是反攻讨伐殷商。
对此姬发也是用心的听着,他如今也算是沉浸在了日后天下共主的身份中,并且也想为之去努力一二。
待到事情聊完,姜子牙独自一人来到西岐的城墙上,对着夜空中发出信号,呼叫起哪吒和杨戬。
但呼叫了半天也没有得到回应,他心中有些疑惑。
“这两人跑哪去了?”
呼叫无果,姜子牙也没在多犹豫,而是着手开始干起了其他的事情,将自己已经寻到天下共主的事情传回了师门,并且寻求援助。
昆仑山上,三清再次聚在一起。
元始天尊向其余两人讲述了姜子牙传回来的信息。
太上老君听完后推演着天机,想要摸索出天下走向的大概,但或许是量劫已经来临天机变得混乱不堪,他摸索了半天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走向。
“罢了,算也算不出什么,这讨伐主帅既然是截教弟子,那便交由通天师弟派人前去支援一二,倘若是能将其收复便再好不过了。”
通天教主闻言点了点头,当即就给金灵圣母发去了消息,让其去一趟西岐找姜子牙。
就在闻仲这边从朝歌开拔过后不久,又一则消息传到了朝歌王宫。
东伯侯姜恒楚趁着夜色逃离朝歌,一路逃回了自己的领地。
一回去便开始作手联系周围的诸侯国,意图反叛殷商。
当那些小的诸侯国得知了近段时间朝歌发生的事情包括比干亚相的死后,其中很大一部分响应了姜桓楚的号召,一时间反叛军快速增加,短时间内就汇聚了三十万之众。
朝歌王宫中,帝辛在得知姜桓楚竟然反叛了,暴怒的同时,在朝堂上痛斥姜桓楚的恶行。
言早知道当初就该将姜桓楚直接处死,否则也不会有现在事情。
发泄了一番后,帝辛又开始犯了难,闻仲被他派去讨伐西岐,伽罗辞官不干了,如今这朝堂上还有什么人能够胜任征讨东伯侯的任务。
扫视了一圈朝堂上战战兢兢的众人,帝辛将目光放在了靠后位置的黄飞虎身上。
“武成王,你可愿率兵讨伐东伯侯?”
闻言,黄飞虎一步来到大殿中央,冷着脸询问。
“大王下令,臣自然愿望,就是不知大王要派多少人给臣?十万吗?”
商朝自上次北伯侯和南伯侯反叛的动荡过去后,如今整个朝歌的兵力也就仅四十万左右。
闻仲讨伐西岐领走了二十万,如今整个朝歌也就二十万人。
不算必须留守朝歌的人马,如今可以调动的人也就只有十万。
这场景和当初讨伐崇侯虎的时候何其相似。
黄飞虎到现在都记得,当初在讨伐崇侯虎的时候有多惨烈,他领兵二十万差点就全军覆没。
若不是伽罗北面战事顺利赶来支援,想要平定崇侯虎根本就不可能。
如今的姜恒楚比之当初的崇侯虎有过之而无不及,区区十万兵马,去了和送死没有差别。
听见黄飞虎的话,帝辛只感觉十分的刺耳,对方仿佛是在点他。
当即暴怒从座位上起身,将桌案上的砚台朝着地上砸去。
“大胆,武成王,你竟然敢戏弄本王。真以为本王不敢拿你吗?”
黄飞虎冷笑一声,表面依旧恭敬道:“臣自是不敢戏弄大王,如今我朝之中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十万,东伯侯如今已经汇聚了周边大小诸侯上百个,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任在不断增长,敢问十万人马如何抵挡?”
此言一出,在场的大臣纷纷议论,都觉得黄飞虎说的有道理。
听着朝中大臣的议论声,帝辛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死要面子活受罪道。
“黄飞虎,区区三十万人马,就将你吓得直言不可抵挡,你这样的人配担任我大商的镇国武成王吗?”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帝辛这意思,莫不是想要革去黄飞虎镇国武成王的职位?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位于殿中的黄飞虎。
只见黄飞虎依旧冷笑着,他早就不想在担任这所谓的镇国武成王了,自从上次在鹿台发生的事情过后,得知比干被帝辛杀死剖心做成肉干送给他们吃,那时起他就和在场的其余大臣一同对大商离心离德。
想着,黄飞虎将自己头上的官帽摘下。
“臣自知无法抵挡东伯侯三十万军队,有愧大王的栽培,今日便效仿伽罗太师辞官返乡。”
说着黄飞虎双膝跪下,将官帽放在了旁边,对着帝辛拜了三拜后,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大殿。
看着黄飞虎离开,在场的大臣中有看笑话,也有为其庆幸的。
但最气愤的莫过于主位上的帝辛。
“好好好,黄飞虎你走了最好就不要回来,本王就不信这朝堂之上除了你就无人敢接下这讨伐东伯侯的任务。”
帝辛的狠话刚刚发下,原本还在目送黄飞虎离开的众大臣反应过来,纷纷低下了头。
生怕帝辛点自己等人的名字。
眼下的情形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讨伐东伯侯就是一趟有去无回的不归路,谁摊上谁死。
看着朝堂上的大臣一个个的低着头,帝辛大声喝道。
“何人敢接下此次讨伐东伯侯的任务,若有人敢接下,本王封他为我大商镇国国师。”
话落.一秒,两秒,三秒。
大殿中依旧鸦雀无声,所有的大臣都夹紧了尾巴连屁都不敢放,生怕发出动静让帝辛注意到他们。
见无人敢应,帝辛正欲再次发火,一团烟雾自殿外飞进来。
“此事本尊应下了。”
人未现声先至,在场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烟雾给吓了一个激灵。
周围的守卫赶忙上前将位于上位的帝辛给护住。
有守卫护着,原本也有些害怕的帝辛心里有了底气,开口道。
“什么人?竟然敢来我朝歌王宫放肆。”
烟雾散去,一袭黑袍的申公豹出现在众人面前。
“本尊乃是阐教玉清圣人座下弟子申公豹,今日来此朝歌便是为了解决大王心中所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