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山村草垛三人转 > 第1461章 机械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离开林业机械厂,李青云再次走进了打火机场。

现在这里虽然还叫打火机厂,但4个车间,已经只有一个车间还在生产打火机。

其他三个车间,都安装上了数控车床,都在试生产游戏机电路板。

推开第1车间大门,杂乱的灯光让李青云立刻皱了皱眉头。

车间内部和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车间内的所有隔断都被清理干净,现在从入口到出口就是一个大桶子房。

只不过,这只是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再多看一眼,你就会眼珠子掉一地!

车间内除了射灯的灯光外,其他任何一处都井井有条,给人的感觉就是高端、大气、科技感爆表!

数控车床每一台都是独立放置的,周围五六米内没有任何设备。

它形状近似吊车臂,后侧连着几根电缆,远处是各种控制设备。

吊车臂最前端的工作部,是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小平台,小平台上有两个开口,可以钳住特定形状的电路板。

和这个小平台相对应的,是一个有着几十根触手的半球形体。

在工作指令开始后,小平台从第1个工作程序开始,把电路板垂直摆放,机械臂拉到最左侧。

下一步,半球形体罩向电路板,随着一阵光线变幻以及滋滋的响声,两秒钟内焊接结束。

半球腔体分离。

机械臂向右滑动,进入第2个预定位置。

同一时间,小平台调转方向,伴随着液压机的声音,调换到另一个角度。

固定之后,半球体再次罩回来,再次进行两秒钟焊接。

如此反复4次,一块焊接完毕的完整电路板,被工人从工作台上取下。

当换上另一块空白电路板的时候,就是下一次程序的开启!

李青云弓着腰背着手,眼珠子都快钻进去了。

他知道自己家的工厂已经先进到了一定程度,也知道类似的这种数控车床,但这确实是他第1次亲眼所见!

要说自豪,那是从脑瓜门到尾巴根子的。

只不过,这里还有两名操控工人,他是有身份的大老板,架子还是要端着的!

是的,这样的一台车床,只有两个人就可以控制,而且这两个人的工作强度都不高。

女性工人只负责按动三个按钮,男性工人戴着墨镜,他要检查每一次焊接有没有疏漏和错误,记录好之后,最后把那块完成的电路板收起,更换上新的电路板。

这个劳动强度,表面上确实比打火机厂轻了很多,这大概就是机械自动化的好处了!

拿起那块刚刚焊接好的电路板,李青云数了数,总共有87个焊接点。

每一个焊接点都是一样的形状,整整齐齐,看上去就是艺术品!

电路板的另一面,是另一台车床刻画出的电路图。

看到这里,李青云就笑得更开心了!

一点都不吹牛,这可是他这个大老板的“创意”!

开始研究的时候,任凭詹姆斯那么牛逼的大科学家,都是把电路图和焊接点混合在一起的。

就是类似收音机电路板的状态,电路图、元器件、焊接点都在一侧。

这种传统观念,大大制约了詹姆斯等人的研究进度,因为所有东西掺合在一起,对数控车床的工作要求太高了,难度恐怕要增加千百倍!

李青云是偶然听到了他们的研究内容,当时尾巴就钻上了天!

他有超出几十年的记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

在电视上也见过正反面的芯片的!

当时他的原话是。

“据我多年研究,线路图和焊点是可以放在两面的!”

就这一句话,就让游戏机的研发进度,提前了一年还要多!

最主要的,大老板李青云把所有的科学家都镇住了。

那种牛逼滋味,比他亲自生下一个金元宝都要回味无穷!

拉回思绪,李青云又闭着眼睛算计了一会儿。

如果用人工焊接,一个焊接点最快也要两分钟,87个焊接点,就是174分钟。

也就是说,一个工人在不间断的工作状态下,要工作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但在刚才,从那名女工按动绿色按钮,到产品下线,最多也就是5分钟时间。

这种效率牛不牛逼?

按两个人算整整提高了十七倍的效率!

这还只是不科学算法,要知道车床是可以24小时工作的,而且人类不是机器,他是要犯错误的!

谁能保证连续工作三个小时一次错误都没有?

最牛逼的是,这两名控制人员,并不需要具有那么高的个人技术,只要经过培训,什么样的工人都可以完成。

这一切,是不是都在降低成本?

第1车间内,一共有七台这样的机械臂,就在李青云背着手,准备去看下一台机械臂的时候,一个人小跑了过来。

“对不起老板,我刚才在检查库存!”

李青云摆了摆手,满脸都是笑。

“老刘,这个厂长做得还习惯吗?这里和你的暖瓶厂相比,哪里更好啊?”

这个人正是豆腐的男人,没搬过来之前,是某家暖瓶厂的副厂长。

因为李华和陈晓东都去了京城,他才有机会代理这个厂长。

李青云这种问法,直接把他干不会了,真的是脸红脖子粗的那种!

“老板,这怎么能比?”

“和咱们现在的设备和技术相比,那个暖瓶厂就是原始社会,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李青云哈哈大笑。

“那你在这里还喜欢吗?还想再回去吗?”

老刘脑袋都要晃掉了!

“不回去了,打我我都不走!就算让我做一名工人,我都要一辈子留在这里!”

李青云没有继续问相似问题,他只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我看你们至少有十几个人在做记录,这是为什么?”

老刘立刻恢复了工作状态。

“老板,这是那些科学家的要求,他们每隔两个小时就会来检查一次,无论是哪一台车床,只要出现一点点误差,他们都会拆开机器进行调整,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工作状态。”

李青云哦了一声。

“你就以昨天为例,他们调整过几次?”

老刘又摇了摇头。

“以前调整的次数确实很多,但最近这半个月已经很少了,昨天一次都没有。”

说到这里,老刘还跑过去把记录本拿了过来。

“您看看,所有的空格都是对号,一个叉都没有!”

“詹姆斯说,设备调试可以结束了,咱们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