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说起这陈家磨坊的私塾,还是陈家捐款建的呢。

当年陈家老祖宗陈功有钱了以后,临死就嘱咐儿子:

“将来如果我死后,你们定下来就在此处安居乐业的话,那么等我死后,你就以要给祖宗积阴德为名,在陈家磨坊这儿,捐款建立一个私塾。

咱们家以后要是一直兴旺发达,这私塾就永远由咱们陈家,提供孩子们的束修和学习费用。

如果有一天陈家子孙不争气,咱们家败落了。那没办法,咱们自己那时候都已经自顾不暇了,肯定就不能再支持不起孩子们免费读书这事儿了。”

陈功的儿子哭哭啼啼地答应下来。

可陈功还是不放心,又强撑着最后一口气交代儿子:“儿啊,爹倒是放心得下你去办这事儿。

你一准能按照爹的意思落实下去。

怕就怕,万一将来陈家出了那没人性的瘪犊子玩意,为富不仁,歪曲了我的意思,这免费的私塾恐怕到那时候,就办不下去了呀。

这么地吧,趁现在我还活着,我发话,把咱们陈家名下的三十亩良田,当做维护私塾日常之用。

由咱们陈家世代指派家人,负责监督这三十亩地收入的花销是否合理。但是,后代子孙,无论穷富,都不允许打这三十亩地的主意。

将来陈家资助私塾的,只能比三十亩地多,不能少。

这三十亩地,直接放到私塾名下,无论陈家将来过的是穷还是富,不允许陈家任何人染指这三十亩良田。”

陈功的儿子含泪答应下来。

可到底多少有点意难平。

毕竟陈功死的时候,陈家虽然有了点钱,可还真就还称不上一句大富大贵。

也还远远没富裕到,三十亩良田都可以不看在眼里的程度。

过去那时候,小门小户的平平常常人家,别说三十亩良田了,就算是一亩良田,多少人家都没有,就靠给地主家当长工过活呢。

这三十亩良田,可不是个小数目,也不怪陈功的儿子心里不乐意。

人都愿意往自己家划拉钱,谁愿意往外头掏钱呢,是吧。

私塾要是就让陈家子弟读书,即便给孩子们全部免费,倒也没有多少钱。

可陈功的意思,那可是给陈家磨坊全村老少爷们的孩子们,全部让他们免费读书啊。

这得多少钱呢。

可别忘了,过去那人家,哪家哪户没有个五六个孩子的。

就算是不全都来上这免费私塾,可但凡一家有一个孩子来读书的,陈家就得花不少钱。

现在那书本钱是没多少,但架不住过去那时候,生产力底下,书本可老贵老贵了。

不然咋一般人读不起书,睁眼瞎那么多呢。

可这办免费私塾,相当于是陈功留给儿子的遗言,如果他儿子不照办,那就是不孝。

捏着鼻子也得办。

哪怕是只要一想到办免费私塾,花的钱就得跟流水一样多,心肝肺哪里都疼得厉害,也得办。

老爹临终遗言,不办不行。

陈功也看出来自己儿子这是不乐意,他也不想临死了,还让儿子一家人,对自己心生不满。

于是又强撑着说道:“儿啊,爹办这私塾,是有私心的。

当年呢,咱们家把祖坟偷偷埋到了牤牛岭上。

不瞒你说,那蛮牛岭啊,是集附近千里以内所有灵气于一身的地界。

按理该福泽一方,造福四里八乡。

可现在,让咱们陈家一门一户把好处都给占了。

你要知道,日满则溢,月满则亏。好处不能全让咱们家给占全了。不然,将来子孙后代不得好报,得有大难呀。

咱们前几代倒是好了,可你让后人遇到了大难该咋活呀!

我也是思来想去,左右衡量,才想到这么个主意。

咱们陈家免费办个私塾,一代代办下去,启民智,让村里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从中受益。

咱们也不图这些孩子能够称王拜相,就图他们能多长点见识,认识几个字,将来因为不识字,让人给骗喽。

人呢,只有识了字,有了文化,长了见识,才能有胆气,从这小小的陈家磨坊走出去。

只要他们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天空,见见世面,说不定就能有所成就。

这样,也算是咱们陈家回馈乡里的一点小小心意。

将来即便子孙后代有难,想必也多少能化解一点,遇难成祥,得以传承下去。

咱们陈家,当年是从山东逃难过来的,这一方黑土地,无愧于我陈家,我陈家,也当无愧于这方土地呀!

儿啊,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不要单看眼目前你得倒了什么,你得往身后看,你将来能得到什么。”

说完,老爷子溘然长逝。

但从此,无论陈家多么富有,还是多么艰难,陈家子孙都牢牢遵循着祖训,有专人守着私塾,保证陈家磨坊的孩子们,无论男女,都能够得到免费读书的待遇。

这得说,陈家当大地主的时候,也许有过为富不仁的时候,可人家办免费私塾,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私心,是为了陈家子孙后代积福。

但最后受益的还是陈家磨坊的孩子们。

满天宝镇,果然就像陈功当年想的一样,只有陈家磨坊这个村子,留不住人。

但凡孩子们长大了,都想到外头去闯荡一番。

为啥只有陈家磨坊敢于出去闯荡的人多,因为他们识字,心里有底气。

很多在外头闯出名头的人,有钱了,在外头也落脚了,哎,觉得比陈家磨坊好,也就把家里人给一起接出去过活了。

那还有好些听说陈家磨坊这边有免费私塾的人家,就想让孩子识个字,别当睁眼瞎,宁可搬家,也要来陈家磨坊住。

就为了孩子学成以后,哪怕出去到城市里头当个店小二呢,也比地垄沟里头刨食儿要好过多了。

甚至学好了,没准出去以后不当店小二,还能当个账房先生,那岂不是美哉。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陈家败落以后,所有的弟兄们都跑路了,出去谋生去了,可陈厚魁还留在陈家磨坊,宁可吃苦受穷,也不挪窝儿。

因为他是陈家这一代,指定守护陈家磨坊免费私塾的人,他走不了。

他还得打理私塾的账目,雇人耕种放在私塾名下的田地,统计孩子们的人数,购买书本等杂物呢。

要说陈厚魁他不想出去闯荡么,他当然也想。

可是当年家道败落的时候,陈厚魁年纪小,不顶事儿。

十二个兄弟抓阄,结果他那十一个哥哥都不愿意留在陈家磨坊,都想上外头闯荡去,就合伙作弊,让他抓了个留下的纸条。

没奈何,祖训不可违,陈厚魁才留在陈家磨坊,守护着私塾,一直没离开。

王二贵呢,是陈厚魁他爹——陈老太爷当年资助的学生,他学成之后,感念陈老太爷的恩义,就留在私塾里,当了个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