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143章 定大政出谋划策,明事理举一反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定大政出谋划策,明事理举一反三

“哈哈,承蒙狄寨主错爱,我岂有那等才华。”

许贯忠依旧是含糊其辞。

狄泉则是步步紧逼,反问道:“先生,你若真的是淡泊名利,不愿入俗世,当年又如何会前往东京应试武科场?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你夺得状元,本待登堂入室,结果反遭奸臣陷害,终不得用,因此郁郁不得志,继而纵情山水,放浪形骸,我说的可对?”

狄泉这话说完了,许贯忠的瞳孔就是一紧。

因为狄泉说中了。

狄泉看得出来,这位表面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许贯忠,实际上也是个外冷内热的人。

若是他真的像是和尚老道一般不理红尘世俗之事,又如何交友广泛,且为了帮助赵明诚追回传家宝,千里迢迢来到山东寻找。

许贯忠的行为,足见他的忠义,不是没心没肝的人,反而是有侠义心肠的。

而他早年应试武科场,一举夺魁,自然是抱着投身朝廷,封妻荫子,保国安民去的,多少都是有功利心的。

只是因为他没有被朝廷录用,使他倍感失望,从此便愤世嫉俗,退隐山林。

换句通俗一点的话说,许贯忠就是被宋朝朝廷给“伤到了”。

宋朝朝廷不识人才,可狄泉是求贤若渴的!

“许先生,我狄泉如今与众家兄弟占据梁山起义,不为旁的,只是为了澄清环宇,再造乾坤,抵御外敌,开太平盛世,因而反抗这无道朝廷,待到时机成熟,我等便传檄天下,揭竿而起,正式对抗朝廷,如今要成大事,少不了您这般人才,狄泉愿效仿昔日汉高祖刘邦登台拜将,在梁山上修筑高台,请先生出山相助!”

狄泉一边说,一边跪倒在地,诚心诚意的请他。

狄泉没觉得什么,请贤士出山,那就得诚心诚意,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还不是跪过诸葛亮的吗?

“唉!”

许贯忠叹息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偌大一个朝廷,不识人才,小小一个梁山,却上上下下都是忠义之士,可见宋朝国祚不久也!既然到了该改朝换代的地步,你若能成大事,我便相助于你,只是你需答应我三件事!”

“且先说来听听!”

狄泉没有急于答应,因为他知道,这许贯忠不是那些江湖草莽,他能够给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未必很好解决。

“一,我久闻你梁山上不劫掠百姓,不袭扰乡里,但今日一见,你山寨头领,仍然任性而为,需定下七禁令五十四斩,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令行禁止,军纪严明,方能成就大事!”

许贯忠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再说刘唐这件事。

人家杀了你的马,你就大怒,你就要提刀杀百姓了?

看着好像是有原因,可是你这么干,不是自毁名声吗?

狄泉也知道,自己虽然对梁山众人定下了约定,但是并没有形成类似军规和法律条文一样的实质性约束力,更多的是靠他们的自觉。

竟然是这样,一旦他们自觉不了了,就像是今天这个样子,那就不好办了。

而且,就算是他们真的触犯了这些禁令,狄泉也未必是会杀他们。

毕竟,狄泉和他们都是有交情的,而且梁山初具规模,不适合斩杀头领,很可能让他们戴罪立功。

而这样的影响自然是不好,很有可能造成梁山众人上行下效,把这规矩都不当回事了。

军纪对于一支军队那简直是民心和战斗力的保障,在南宋,唯有岳家军能够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

想要成就大事,梁山也需要这样!

而狄泉以前一直缺少帮手,来帮他在梁山上推行各种规章制度,一来是他一个人的意见,很可能遭到山寨上很多草莽英雄的反对,二来是他身为寨主,和所有人交情匪浅,要是自己出面,甚至要杀鸡儆猴,不合适。

现在交给许贯忠干,正合适!

“先生之言,深得我心,我梁山军队,定要军纪严明,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狄泉激动道。

许贯忠听完了却笑了,“狄寨主,做到如此境地,便是昔日杨令公,狄王爷,亦不敢保证,不过,只要梁山能够军纪优于宋军,即可成事。”

他的意思,就是说梁山军队的道德底线,只要保持在所有宋军的道德底线总和之上即可。

“狄寨主可知宋军致命之处何在?”

许贯忠询问狄泉。

“请许先生解惑。”

狄泉知道这许贯忠要跟他说极其重要的干货了,立刻竖起耳朵倾听。

“就在这财字上!”

许贯忠说完了观点就开始给狄泉解释。

他说,这宋朝的军队,地方厢军和民兵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至于战斗力极强的番军,数量稀少,只要战斗力,还是禁军。

而北宋的禁军广义上又分成两个部分,在京禁军和遥隶禁军。

在京禁军就是驻扎在宋朝京畿路开封府地界的几十万禁军,也就是林冲、王进这些教头们天天训练的那“八十万禁军”序列,也是北宋最强大的军队。

至于遥隶禁军就是驻守边疆的陕西,山西,甘肃对抗西夏和吐蕃的大宋西军,北边河北等地抗击辽国的禁军。

某种意义上,中央禁军就像是后世的“中央军”,而遥隶禁军其实就是“地方军”。

但是,随着北宋初期中央禁军的更新换代以及“三冗”问题的后遗症越发严重,中央禁军久疏战阵,战斗力直线下降。

但是,遥隶禁军因为要抵挡辽和西夏的进攻,基本上没个皇帝在位期间都要打仗,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战经验越发丰富,战斗力越来越强,比在京禁军厉害得不是一两倍。

基本上,在宋仁宗之前,在京禁军战斗力强,宋仁宗之后,因为抗击西夏,西军崛起,遥隶禁军异军突起。

特别是宋神宗元丰改制后,遥隶禁军数量愈发庞大,到了现在宋徽宗时代,在京禁军就只有禁军总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所谓的在京“八十万禁军”,那都不知道是往前哪一个朝代的事情了。

而宋朝军队数量如此庞大,冗兵严重,军费开支实在是太大。

朝廷拿不出钱来,就想了个让军队就地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允许军队自行经商,称为“回易”。

但其结果就是导致军队不务正业,与民逐利,他们有刀有枪,老百姓哪里敢惹他们?

结果,宋朝地方军队的战斗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江河日下,因为将领看到了商机,役使士兵直接从商,军队的训练全部荒废掉了,直接导致了军队的武备松弛。

比如,《岳阳楼记》里面范仲淹的那位好友滕子京就干过类似事件,违反茶马贸易禁令,让士兵帮他卖茶叶牟利。

按照许贯忠的说法,宋朝是一个允许军队经商的朝代,但是这种行为也导致了宋朝地方部队的战斗力大幅度低下。

两宋唯一的例外应该是岳家军,岳飞和岳家军不但经营有方,而且还不贪污,保证了士兵的军饷供应。

由此可见,宋朝军队在自给自足的经商前提之下,要想同时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并不容易,首先要派出专人经商,补贴军用,但是不能够扰乱军营秩序,军队还是需要专注主业,训练提升战斗力的。

其次就是将领需要爱兵如子,大公无私,做生意得来的钱财不能贪污,洁身自好,两袖清风。

而这些事情,都是极度考验人性的,在两宋时期几乎没有人做到。

反过来说,如果狄泉能够解决梁山军队的这些问题,他的梁山军就能够战无不胜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金石之言,狄泉顿开茅塞啊!”

狄泉现在也是找到了方向,他先是种农作物,解决梁山的供给问题,然后再发展商业和金矿,保证财政。

只要吃喝不愁,钱财照发,训练照旧,就是一群绵羊也能有狼群的战斗力!

“狄寨主能够明白,最好不过!”

许贯忠也比较高兴,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他身负文武全才,也曾游历四方,遍寻明主,可惜大多数的人,都是虚名无实,志大才疏,连他的话中真意都听不出来。

而狄泉却能明确理解他的意思,这就不是智慧高低的问题了,而是合拍。

“这也是我所言的第二件事,第一件是军纪,第二件,则是军费。”

“军费必要足够,开源节流,以保证士兵士气与战力,然而你这梁山方圆不过八百里,如何能养的起越发多的士兵?即便是你们劫了生辰纲,又能使用几天?若是单一靠劫掠贪官污吏,只怕难以自给自足,况且屡次三番的抢夺州县,也有极大的风险在内,所以你要找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去筹措军费。”

许贯忠的话,就是告诉狄泉,你梁山地盘太小,养不起那么多的军队,又不能总是靠抢劫,要么攻州占府,要么开源节流,否则根本无法满足财政需求。

可是,狄泉不怕。

论赚钱,他可是有太多的路子了。

且不说辣椒、高度白酒这些拿出去卖了就能够一本万利,现在狄泉手里还有野云渡的金矿呢!

钱,现在对于狄泉来说,真不是问题。

“许先生多虑了,我梁山自有生财之道,不用抢劫,只是说起了实在繁琐,待等许先生上山,我亲自带你去看!”

看着狄泉胸有成竹的样子,许贯忠感觉他不像是说谎,于是又说了自己的第三点要求。

“第三点,此一点不知你有生之年是否可以做到,便是对四方异族,不能滥行杀戮,而是要将规划异族视其为汉人一般,不得分等级对待,而且,不要早早学那些草莽,称王称帝,此为取祸之道!”

狄泉听完,心中暗自心惊,这一条可不是真对于现阶段的要求。

这是许贯忠设想着自己要是有一天改朝换代,在对待四方异族上面的思想。

狄泉明白他的考虑,因为在攻打异族之地,你要是对待异族不够公平公正,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比如辽国,他们的民族关系就搞得不好,在燕云十六州入了辽国后,汉族人口骤增,于是乎,这些汉人几乎全被编入汉军,但却是地位最下贱的汉军,而且被推上最惨烈的战斗充当炮灰!

汉军构成了辽军步兵的主体,承担了最惨烈的战斗,但是在辽军中地位最低待遇最差,被契丹人打骂欺压是家常小菜,甚至还可能被随意杀死,惨绝人寰。

因此,辽国内部中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导致了早期汉军时常哗变,尤其是在“雍熙北伐”初期,当宋军取得巨大胜利后,燕云十六州的汉军无不人心浮动,意欲南归!

要不是辽国承天太后,也就是萧太后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革,官分南北、蕃汉分治,试图改善汉辽之间的种族冲突,但受历史等诸多原因制约,辽与汉的种族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根治,事实上也不可能被根除。

狄泉既然有一通四海的志向,就不能学这些人,搞民族对立!

哪怕是最小的西夏,也有上百万人口,你难道还能全杀光吗?

那你要西夏的土地干什么?

至于许贯忠最后说的叫狄泉不要学那些以往造反起事的“草头王”,早早称王称帝,更是绝了!

这和当初朱升给明太祖朱元璋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不谋而合,也足见许贯忠的才能眼光了!

你自己弄了三五十人,七八杆枪,侥幸杀官造反,然后就自己称王称帝,传檄天下。

那不是找打吗?

须知树大招风,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学那田虎、王庆,方腊,都称王,结果呢?

都被宋徽宗写在墙壁上,天天的惦记,最后集中兵力各个剿灭。

而狄泉现在就是不宜过于张扬,要本着“闷声发大财”的原则,先完成“高筑墙,广积粮”这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