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在学校一整天都心神不宁的,心情也不好,瘪着嘴,带哭不哭的,中午回家吃个午饭,回来坐教室里对着窗外发呆。
望风流泪……
把班主任老师给吓得不轻,这学期才转来的小天才,老师也是盼了两年了,上手一教,那是真灵性。
这样儿孩子,那就是老师心头宝儿。
“小玉,咋了?怎么还哭了呢?跟老师说说?”
黛玉眼睛还带着一包泪,要掉不掉的,“我姥姥姥爷今天带我妈去县医院做人流了,我的弟弟或者妹妹要被杀死了……”
老师:……这个我得怎么劝?
老师想了想,“小玉啊,你家房子的东墙上刷着什么标语,你还记得吧?”
黛玉点头,“记得,计划生育好,一家一个孩,利国又利家。”
“对呀。所以你看啊,你家已经有四个孩子了,再生就不对了。咱们得遵纪守法,对不对?”
黛玉又点头,“对。但是我就是舍不得,我觉得家里人多点儿挺好的。”
老师头疼,这可真是孩子话。
果然,再怎么天才,他也才七岁。
“小玉数学好,那咱们来算算账。你看啊,一个小孩儿,出生了,是不是得吃穿?小的时候是不是还得吃好一点?就算到上学,一次都不生病,只有吃穿吧,咱们按最低标准,一年得不得二百斤粮食?得不得一百斤菜?再加上肉呢,蛋呢,不能一点不吃吧?
你家就是收粮的,这些回一起,得不得五百块钱?还得窗衣服呢?小孩子长得快,不能只捡你们的旧衣服穿吧?还有,是不是得买点小玩具,小零嘴?这一年得不得百八十?
八岁上学之前,五千块钱得有了吧?
上学以后,听说你们家小孩每个月都有零花,再加上学费书本,一年一个孩子得不得一千块钱?
上了初中,学费,书本费什么都要交钱,吃的也多了。零花钱是不是也得涨点儿了?别人有自行车是不是也得买,吃啥了,穿啥了,是不是也不能比别人差?
我家孩子现在在县里上初二,住宿费一个月就得三百五,一年得交九个月的。乱七八槽啥都算上,一年得五千块钱。
高中最少也得这个数儿。
要是考上大学了,到了大城市,消费得更高,学费也贵呢。一年得两三千,还有住宿费呢,光这两项一年就得三四千了。
那你这么算算,你家四个孩子了,再加一个。五个孩子。等将来这个小五上初中的时候,你们正好都上大学,你爸妈一年得挣多少钱才能供得起你们上学?
咱们普普通通的庄稼户,只靠着种地,得累成什么样儿,一年能挣大几万?家里还得吃喝住行,还是人情来往呢?
这么一算,是不是负担不起了?
国家的政策也是为了咱老百姓好的。
你这么一想,是不是对?”
黛玉心里一笔一笔的跟着老师算账,她很清楚,老师这账有水分,多加了一点,但是呢,有些地方也有他没想到的。
他们家一年收入不算少,她们姐几个花销也比老师算的要多。
物价还得涨呢!
所以这么一算,还真是。
养小孩太费钱了。
可是……
她还是舍不得。
那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呢。
“你爸妈这么决定,也是为能把钱都用来供你们姐四个,特别是你。大家都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能成为咱们前进乡第一个状元,能考上青北,你爸妈现在的牺牲就很值得了。”
长辈们总是会用这样类似于道德绑架的话来教育孩子。
黛玉这两年耳朵都快听出茧了。
“嗯,老师,我会好好读书的。”
能自己当状元,这是她觉得这个世界最好的地方。必须得争取呀!
“哎,这就对了。”
老师觉得自己劝得挺成功,很有成就感。
孩子也听话。
黛玉惯常不会反驳老师什么,尊师重道是刻在灵魂里的东西。
嘴上是应着,理智上也很清楚爸妈为什么这么选择。
可感情上,就是舍不得嘛。
放学回家,一里路走出了万里长征的架式,一点儿也不想回家就听到弟弟或者妹妹没了的消息。
可是再磨蹭也能走到的。
进屋里,姥姥在炕头盘腿坐着,妈妈倚靠着墙坐在姥姥身边。炕稍放着大包小包的一堆东西,里面肯定有药材,能闻到药味儿。
姥爷坐在炕沿上,眉头紧锁。爸爸坐在地柜边的凳子上抽烟。
黛玉成为小玉两年了,都没见过她爸抽烟。
这是怎么了?
“爸,妈。姥儿,姥爷。怎么了?妈,难受不?”
大姐还没放学,姐仨一起回来的。这话是二姐海橙问的。她问话的时候,黛玉和三姐海燕已经爬上炕一左一右的围在妈妈边了。
贾敏脸色不好,苍白着,看着就不力气。
黛玉心疼得不行,拿手摸妈妈的脸,“很疼吗?躺着吧?”
“不疼,妈没事儿。”
早上黛玉上学走的时候就依依不舍的,知女莫过母,贾敏心里知道她舍不得孩子,这会儿就把黛玉的手拿起来放在自己肚子上,“妹妹还在呢。”
啊?
还在?
这话一说,姐仨都看几位长辈,啥情况啊?不是去县医院做人流吗?
没做呀?
折腾这一趟,干啥了?
就都看当妈的。
“你们都大了,家里事不瞒着你们。等你们大姐放学,一块儿说吧。”
省得说两遍了。
嗯,也是。
正说着呢,院子里有自行车铃声。
从窗户往外看,是四姐海珊。
她在镇上的小学上学,放学回来能晚半小时。这是才回来。
车把上挂着两个网兜。
拿下来一个,进屋了。
网兜里是蛋糕和葡萄糖粉。
“大娘,你难不难受啊?这是我自己攒的零花钱买的,你和我妈一人一份儿。”
她这年纪,哪里懂坐月子能吃啥不能吃啥。
只是听屯子里别的孕妇聊天说老是饿,还总得吃酸的啥的。
电视剧里也是这么演的。
她就买了蛋糕,随时饿了能吃。葡萄糖粉酸酸甜甜的,冲了水就能喝。这些都是平常不会消费的,家里的小卖部不进这样的货,她才在镇上买。
东西往炕上一放,长辈们都有了笑模样,特别是贾姥姥,这可是亲外孙女,孩子对两边儿一个样儿,她心里高兴呢。说明这孩子有良心,虽说叫着大伯大娘,心里清楚谁对她是不是真心好。
抬手把海珊搂到怀里亲香,“乖,你大娘能吃,你有这个孝心,你大娘比吃糖都甜了。”
“大姥儿,我知道大娘对我好的。”
海珊渐大了,也没人当她面说什么。但是从小到大的,跟大伯大娘亲,那是天生的。
“哎,好孩子。”
贾敏不让姥姥多说了,打发海珊,“回去把那些给你妈送去,也让她高兴高兴。吃完饭再来写作业。你妈现在身子不方便,涮碗收拾桌子扫地叠被的,你多干点儿。知道不?”
这孩子从小让林二叔两口子惯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啥活儿都不干,上学就是她最大的活儿了。
“嗯,知道的。”
整天的在前院儿待着,海珊知道怎么当姐姐。
心里也没啥不能接受的。
家里爸妈都乐疯了,她也高兴。
要是个弟弟就更好了,省得屯子里的人都说她妈不会生。
海珊前脚走,后脚海红就到家了。
也没空手,拎了几个水萝卜,是林大姑在自家屋里暖气片跟着种的,下来的早。
拿来给俩孕妇吃的,村里就这条件了,这个季节也没有啥水果,水萝卜就当水果吃吧。
“咋了?”
一脚迈进屋里,全家都盯着她,海红比较懵。
“行了,家里人都全了。红儿,把书包放下,商量点事儿。”
啥事啊?
“你妈今天本来是要去做人流的,一呢,是超生了,国家不允许生。再一个呢,我跟你妈岁数也大了,干不了多少年,将来我们干不动了,他还小,凭白的给你们添负担。没必要。”
嗯,知道的。
“但是呢,你妈身体不好,以前生小玉的时候坐下病根儿了。医院的大夫不给做人流,说是怕危险,要是大出血啥的,有生命危险。
这样的话,这孩子想不想要,都得要了。
这是大事,你们也都大了,都是家里一份子,该跟你们说一声。
另外呢,爸也跟你们下个保证,将来呢,不给你们添负担,我跟你妈还不到四十,干到六十岁,怎么滴也能把他供成人了。剩下的,他活成啥样儿,全看自己。
这点你们放心。
该给你们的,还是你们的。”
林大力跟闺女们公布最新的情况。
事实上,贾敏的情况比他说得严重。
不只是生小玉时坐的病,还有严重的妇科病,得养。
另外,能把大夫难住,给开了证明确实不能做流产的证明手续的原因,还有一点是,贾敏身上那节育环还在呢,正是因为那玩意儿生锈了,才引发的炎症。才失了效,怀上的孩子!
真就是意外加意外,想不到加上想不到。
老天爷非得往他们家送这一个孩子,不要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