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十三年 > 第418章 半渡而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贺与吴三桂在沿大凌河西行百里后终于发现了一段适合渡河的水域,只是两岸连绵不绝的丘陵地形上长满了茂盛的森林。

吴三桂为了防止藏有满清伏兵就派出多批斥候前去查探,可得到的都是一切安全的回复。

在完成浮桥修建后吴三桂最先率领关宁军过河,在大凌河北岸扩大控制区域来保障后继新军的渡河安全。

杨贺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最终还是否决了参谋人员烧毁山林的计划,准备抓紧时间渡过大凌河后展开军事行动。

可就在新军将士渡过大凌河三成兵马的时候,北岸派出去的斥候却发现了大批清军骑兵正向这里奔来。

杨贺随即命令吴三桂亲率5000骑兵前往阻击,又下令新军剩余兵马加速过河并选择地点构筑火炮阵地。

吴三桂看到赶来的满清骑兵大约有五千人左右,暗想自己后方还有战斗力强悍的新军支援,他就大着胆子率领关宁铁骑勇敢的迎了上去,计划给正在渡河的新军争取半个时辰的时间。

可他刚与清军接触就又发现自己侧翼的山林中,竟然杀出了三百人左右的清军伏兵。

这些伏兵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都是善射的弓箭兵,一时间关宁军侧翼阵脚大乱。

吴三桂竭尽全力也只是抵抗了不到两刻钟时间,就被对面来袭清军后方跟随的一千重甲骑兵击溃。

在这个冷兵器为王的时代,重甲骑兵就如同后世装甲车集团一般的存在,可以被称为冷兵器时代的战场绞肉机。

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铁骑,在两次西征中灭掉了五十多个国家,其中也不乏强大的马背民族。

可那些西方国家的军队在蒙古重甲骑兵的打击下往往都是一败涂地,这也是蒙古骑兵屡次以少胜多创造出经典战绩的主要原因。

而面对满清的一千重甲骑兵,吴三桂的关宁军就处在了一种被碾压的悲惨状态中。

随着关宁军骑兵的攻击速度被清军重甲骑兵阻挡,大批清军轻骑兵就开始向战场左右迂回运动。

骑兵如果没有冲击速度那他们的战斗力还不如列阵防御的步兵,很快关宁军骑兵集团就开始变得松散,大批兵士向两侧迂回脱离接触逃跑。

吴三桂见到大势已去便也策马拼命逃回大凌河岸边,却看到新军的渡河部队还不足一半。

他也只好对着还一脸懵逼的杨贺远远的挥手呐喊:

“后面有清军的重甲骑兵,快撤回去!快撤回去!”

然后他就自顾自的在河边卸去了甲胄重物,带头策马跳入大凌河中抓着马尾巴逃跑保命去了。

其他关宁军骑兵也学着他的样子,纷纷在河边丢弃甲胄武器后逃回了大凌河南岸。

自始至终也没有一个关宁军士兵,敢去与正在渡河的新军士兵抢夺简易浮桥。

杨贺看着关宁军仓惶逃跑的情景,听着不远处传来的隆隆马蹄声心知大事不妙。

他立即命令渡河后已经列阵御敌的新军做好战斗准备,又命令后继渡河的新军全部退回南岸去。

用旗语通知南岸炮兵团立即布置火炮阵地,准备对大凌河北岸的自己进行炮火支援。

杨贺这时也第一次有了临阵恐慌的感觉,因为他还不清楚关宁军到底是遇到了什么情况,也不清楚对面杀来的满清军队到底有什么令关宁军如此惧怕的神兵利器。

随着新军阵列中火枪声响起,冲到新军阵线八十步内的清军就如同撞到了一条无形的绳索般,纷纷人马具倒再难前进一步。

满清骑兵在这一轮冲击过后留下了上百具人马尸体,然后纷纷调转马头转变方向绕向新军阵地两侧。

他们游走在距离新军阵地一百步外,纷纷取出强弩用脚蹬着拉开弓弦向新军抛射箭矢。

而清军的一千重甲骑兵因为马匹载重量太大,只是随后缓缓压了上来并没有冲击新军阵列。

杨贺此时也心中暗暗叫苦,因为满清骑兵的这种马上强弩射程可以达到惊人的一百步。

他只得命令通讯兵用旗语不停的催促大凌河南岸的炮兵加快操炮速度,新军虽然不惧怕对面的重甲骑兵却对周边百步外游走的清军强弩心有余悸。

当拽着马尾巴成功逃回到大凌河南岸的吴三桂,刚刚上岸就惊慌失措的命令南岸剩余的五千关宁骑兵集结列阵。

他还不停的催促着逃上岸的士兵们,抓紧时间去领取新武器做好接应北岸新军返回南岸的准备。

他看着大凌河中正在渡河的数千马匹和士兵,又听到北岸新军阵列已经打响的燧发枪声心中焦急万分。

满清这种半渡而击的排兵布阵真是太巧妙了,他隐隐感觉到对岸的杨贺这次可能会凶多吉少。

正当吴三桂看着纷乱的战场胡思乱想的时候,南岸西侧也传来了隆隆的战马奔跑之声。

战场经验老到的吴三桂听声音,就知道这支奔来的骑兵应在5000人左右。

看着自己在大凌河北岸已经集结起来的近7000关宁骑兵,他知道这次不玩命是很难活着回去了。

他咬了咬牙又重新穿戴好甲胄,率领关宁军冲向了袭击而来的满清骑兵。

大凌河北岸的杨贺也发觉了南岸的异动,他现在已经被这风云突变的战场情况搞得浑身冒汗。

他一面组织在北岸的3000新军结阵防御,一面催促其他渡河新军丢弃除了武器外的马匹和物资,快速通过浮桥撤回大凌河南岸。

此时包围他们的满清骑兵已经稳住了阵脚,开始有组织的在距离新军阵列一百步的位置抛射手中的强弩。

随着满天箭雨被抛射向新军阵列,也造成了大批没有甲胄护身的新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但防御阵列中的新军士兵们都能够严格遵守战场纪律,没有人逃跑也没有中箭士兵呼喊哀嚎。

这些战场纪律都是当年朱喜明创建新军时定下的铁律,这也是新军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致胜法宝。

杨贺命令新军阵列进行一百步远距离射击,在这个距离虽然燧发枪的杀伤效果会有所降低,但也把清军的强弩抛射给压制了下去。

清军的重甲骑兵自始至终也没有进入到交战区域,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所谓的重甲骑兵防护,是根本无法抵御新军中被广泛装配的便携式火炮打击。

因为此时的新军排一级单位中,都已经装备了至少五门的轻型小炮,炮体重量二十斤,可发射一斤重弹丸。

为了能够适应各种战场环境的需要,这种便携式轻型火炮是一种后装子母炮,射速为每分钟七发,有效射距为两百步。

随着双方兵马在大凌河北岸的战况胶着,南岸新军炮兵阵地上的重炮也终于打响了。

这就迫使满清骑兵退出了火炮打击范围,杨贺也趁此机会组织列阵新军退回到了大凌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