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十三年 > 第147章 势如破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献忠不停的训斥怒骂着:

“再他娘这样跑下去,这里就只剩下老子和你们几个废物了。

到时候想走都没有人可用了,您们回去把老营弟兄们都派到阵前,谁敢再跑就给我宰了谁。”

这时一旁的射塌天李万庆说道:

“张大哥,可不能把老营兄弟们分出去,看来我们这一仗是败局已定了。

正好可以借明狗还未发动总攻,他们也被降兵搞得纷乱之时,咱们集合老营兵马杀出重围。

去凤阳南部找高闯王或回河南境内与李自成会合才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是走为上策。”

张献忠站起身来走到沱河岸边,望着滚滚流淌的沱河水,背着手思考了起来。

半晌之后他“嗨!”了一声,转头对手下将领说道:

“你们回去到把老营的兄弟们,都集中到东侧隐蔽起来。

老李,麻烦你带人把这群没用的废物,驱赶着向两翼明军阵地发起攻击。

不能攻击也要搞乱明狗的阵形,把他们的兵力吸引过去,完事后我们从东边杀出去,去河南与李自成他们去汇合。”

李万庆表面有些迟疑,但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当还有一个时辰就要天黑时,几万农民军突然躁动了起来,人的哭声叫骂声乱成了一团。

紧接着就犹如受惊的野兽一般,四处奔跑着逃向新军阵地。

新军将士在一阵射击后,发现都是一群失去指挥的乱民,并纷纷举起双手来投降。

新军的枪炮也就随之停息了下来,但东侧的枪炮声却一直持续到了黑夜。

第二日清晨新军战场打扫时,并没有发现张献中等头目的尸首。

原来他们带了仅剩的200余老营骑兵,趁天黑后冲出了包围。

但负责驱赶农民军冲击新军阵地的李万庆,却被外围负责阻击的明军俘虏。

按照朱喜明的命令,三万多农民军俘虏被仔细甄别后,将一千二百余名农民军头目,和作恶多端的暴徒押往凤阳府城。

其他被俘虏人员进行简单教育后,根据个人意愿返乡的发放五斤粮食和十枚铜钱,任其离去。

想跟着新军讨生活的一万多俘虏,被打散重组后分成五队,押回赣榆特区境内暂时安置。

经过三日时间完成了俘虏分流任务后,杨贺与王新率领各自主力新军奔赴凤阳城。

崇祯八年二月十五日,新军发起了攻城作战,可结果却让人大出意外。

竟然在不到一刻时的火炮打击下,凤阳城门被农民军守军自行打开。

新军入城后对六千多农民军俘虏,同样进行了筛选,头目和暴徒三百多人被看押,其余人员或遣散或押回特区。

原来自恃高傲的高迎祥,在对新军发动了几次攻击失败后,又听闻张献忠所部,数万人被明军包围。

就果断舍弃了手下没有战斗力的流民军,放弃在凤阳府已占领的土地。

独自带着老营旧部,由来路返回河南境内去了,在河南等待他们的依然是紧追不舍的,数万明军围剿兵马。

舍弃大批兵力和土地的高迎祥,受死的日期已经悄然到来了。

朱喜明击败并将农民军全部驱离凤阳府后,就全身素衣赶到皇陵去拜祭了。

他组织人力修缮被毁坏的皇陵,同时又下令新军各部以营为单位,进入农民军所占领的地区。

在新军围剿农民军游兵散勇的同时,对当地百姓也进行了救助安抚。

防止因战乱而造成百姓生产和生活困难,再次出现乱民暴动事件发生。

朱喜明还特别要求新军各部在行动中,要加强对凤阳府境内明军的监视,防止他们在新军分散后攻击或掣肘。

也要防止他们借剿匪平叛之名,对本就惶恐不安的当地百姓进行掳掠。

如有此类事件发生,新军各营营长可在精忠会的授权下,进行反击或围剿,一切后果由朱喜明一人承担。

事实证明,参谋部制定的计划是全面的,在对农民军作战结束后的十日内。

大明新军就与各路大明官军,因为上述原因发生的冲突高达20多起,搞得当地百姓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凤阳府境内陷入一片混乱的时候,朱喜明在简单修缮后的皇陵内,将一千五百多名农民军头目和暴徒全部斩首。

这种军队大规模杀俘的情况,在明末虽然很是常见,但在皇陵内搞人头祭祀,这可是前所未有过的事。

消息传出去后,朱喜明的威名竟然可在大明境内止小儿夜啼。

提到他的名字大明百姓无不双手合十,期盼厚世伯和他的特区新军能快些来到。

而大明各方强权人物,却都是有意回避不愿提及,唯恐一时失言惹来祸事。

这也彻底让那些轻视新军军威的各路明军将领,明白了新军真的比建奴军队更为可怕。

朱喜明在凤阳停留了十日,在彻底稳定了因兵乱而躁动不安的民心后,他决定撤军回赣榆特区了。

因为进入河南的新军报回来的情报显示,这次带来的二十万担粮食已经告罄。

可河南境内的百姓也同样缺衣少食,而农民军和乱民实在是太多了。

朱喜明知道自己不去杀戮,是没有办法处理好河南的兵乱。

决定任由官军去折腾吧,自己没能力解决就离远一些好了,眼不见心不烦。

新军携带着数之不尽的各类缴获物资,率军由淮安府境内返回到特区。

因为他心中一直惦记着,另外一场作战计划,那就是商船改炮船,去福建找郑之龙讲道理。

在连云港海港内,朱喜明见到了二百多名工匠,正在三条停靠在海港内的商船上忙碌。

有人用简易吊杆或滑轮,将各式材料吊装上船,还有人用最原始的人力将小件材料,或背或抬的向正在改造的海船上运去。

在迎上来的以吕烈为首的人群之中,还有两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朱喜明知道这船厂有十五名,高薪从澳门请来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造船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