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长安城西门外的农田上牵牛扶犁,一片忙碌。

刘循找到了郑度,二人避开人群,到了一处树荫下。

郑度没有想到刘循会找到这里来,问道:“大王是有什么事吗?”

“有一件事,孤觉得特别重要,所以来和你商量一下。”

“请大王明示。”

“孤想重新建立太学。”

郑度喜道:“重建太学,既可以向天下展示大王为汉家正统,又可以为朝廷储备人才,是一件大好事,是一件一箭双雕的大好事,臣下第一个赞成。”

刘循看着郑度道:“但是,孤是这样想的,孤建立的太学不仅收纳朝廷官员的子弟读书,还要收容阵亡将士的子弟也来读书。”

“这……”郑度听了刘循的话愣了半晌方道:“大王,这武夫子弟读书,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这……这样合适吗?”

刘循问道:“请问军师,哪里不合适呢?”

郑度道:“大王,武夫已经掌握了兵权,如果再让他们的子弟了读书,再入朝为官,那是极有可能出现第二个曹操的!”

刘循道:“军师,你想错了。”

“请大王指教。”郑度躬身拱手。

对于郑度的反应,刘循在决定开设学校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

就算郑度不是益州的大世家大豪强,但是他也明白如果让这些平民百姓的子弟读了书意味着什么。

起码,世家大族将不能再完全的垄断做官和话语的权利。

作为大汉的汉王,刘循可以虎躯一震,非要让平民子弟读书,但是最后的结果大概率要么是他自己取消学校,要么是他的势力土崩瓦解。

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例子可循的。

最典型的就是隋炀帝。

隋炀帝为了彻底的打破士族对朝廷的控制,确定了科举制度是朝廷选贤用人的制度。

之所以说他只是确定,而不是制定,因为从南朝的齐就开始有了对秀才科策试的明确规定,到了北周的时候,科举制已经比较完善了。

但是,没有一个皇帝敢确定科举制就是朝廷选贤用人的制度。

因为都知道,谁确定科举制谁就是动了天下士族门阀的蛋糕,谁就是天下士族门阀的敌人。

最后是隋炀帝完全确定。

也正是这个确定,给强盛一时的大隋带来了灭国之祸。

隋炀帝和商鞅极为相似。

商鞅虽然最后被车裂了,但是他的法令可以说是全盘保留,有些法令甚至延续至今;

隋朝虽然被灭,隋炀帝被杀,但是他的科举制度也被全盘保留(还有一个京杭大运河,比科举还留,现在还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看见科考的学子们时说的那一句话: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之中。

真正给读书人凭着几篇文章就有做官机会的皇帝就是隋炀帝,天下读书人最不该抹黑谩骂的皇帝也是隋炀帝。

刘循道:“军师,你说的是没有战死沙场的将士的子弟去读书容易出现第二个曹操。可是孤说的是战死沙场的子弟读书,那就出不了第二个曹操。而且,不知军师想过没有,这些将士的子弟进入了太学之后,可以天天给他们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想要做曹操,首先得有想做曹操的心,然后才有做曹操的行。太学之中天天教他们忠君爱国,他们连这个心的萌芽都没有,怎么会有行呢?在孤以为,曹操之所以成了窃国的奸贼,祸乱朝廷,正是因为他没有进太学读书,没有人告诉他要忠君爱国。”

郑度虽然不是世家大族,也不是豪强,但他对于刘循的主张也是心存犹豫,沉默良久,问道:“大王,如果朝中百官不同意呢?”

这里的官员们包括郑度,也包括所有的世家豪强。

刘循表情冷峻,两只瞳仁像土垣里的石头一动不动的道:“军师,这也正是孤来找你商量这件事的原因所在。在屯田这件事上,我们,就是你和我,还有任兄,已经将天下的世家都得罪了,孤说的天下世家包括益州,包括汉中,包括凉州,包括关中,也包括中原、河北和江东。因为他们是绝对容不下我们这么干的,我们这么干在他们看来就是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消灭我等,就算是我等死了,他们也要想尽办法将我等抹黑,将我等鞭尸,这样的话他们才能牢牢的掌控天下所有的土地和所有的人口。如果我等不想被他们消灭,不想在死后被他们鞭尸,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底层的百姓读书,打破他们对读书权利的垄断;百姓读了书之后,还让百姓做官,也就打破他们对做官权利的垄断,只要让底层的百姓可以通过读书这条路往上流动,让他们去夺取世家大族手里的权利,让他们去挤压世家大族生存的空间,只有他们能压制住世家大族,也只有他们心甘情愿的站在我们这一边来压制大族,我们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否则,孤将来是王莽,而军师你就是刘歆。”

刘歆是王莽的重要大臣,就是王莽的国师。

如果郑度真的成了刘歆,那必将遗臭万年。

这是历史上的所有大人物最为恐惧的一件事。

郑度听着刘循的话,两道眉头紧紧拧在一处,没有言语。当刘循说到“你就是刘歆”这句话的时候,郑度的眉棱骨不自觉的抖了一下。

良久过后,郑度对刘循拱手道:“臣下谨遵大王令旨!”

刘循道:“不久之后要开一个会议,在这个会上你将这件事提出来。不过,你是独木难成林,在此之前,你要让黄公衡也赞成你的意见,任兄那边孤去对他说,想必他是没有意见的。”

郑度道:“大王,臣下担心的是许靖反对。”

“他反对?”刘循冷冷一笑:“他如果反对孤自有办法对付他。”

“还有一个恐怕也会反对?”

“军师说的是庞羲吗?”

郑度没有回答,就等于是默认。

刘循冷冷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道:“这个你放心,孤也有办法。”

郑度拱手道:“既然大王已经成竹在胸,臣下一定全力相助!”郑度愿意全力相助并不是因为他赞成刘循的要在民间招收太学生的建议,而是他已经明白,事情无法挽回,并且刘循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