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心下沉思,看来,对于太上天平国的态度,莺莺国、咪国那些国家内部,特别是他们的官府和民间在对于此事的判断和态度上,有着不小的分歧。

他们的官府,可能对于太上天平国的态度并不怎么友好,最起码,在能够有权做决策的那一批人中,并没有因为太上天平国表示的友好之意或者什么宗教信仰相同而拥有什么特别的亲近之意。对于这些决策者而言,太上天平国的这些表示并不能够成为让他们直接选择立场的条件。

而在那些民间的声浪中,则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太上天平国表示的宗教问题,而觉得太上天平国是一个比央洲朝廷更好的合作对象,觉得太上天平国能够给己方带来更多的利益……当然,毕竟是民间的声音,朱元璋心中也不能排除这是否是因为莺莺国等国家内部有人对于他们官府的政令不满,而故意唱反调。

——这就要说到一个问题了,这什么报纸,他们怎么能够随便就将国家大事儿公开刊登出来,而且还是这么与官府唱反调?莺莺国这些国家居然会给这报纸这么大的权力?

朱元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他自觉自己是完全不可能接受大明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

国家大事,而且是最新的、刚刚发生的国家大事,这就应该是官府朝廷进行分析决策的时候,因此,在官府朝廷方面没有做出有效应对、没有打算放出风声的情况下,这种涉及到国家大事的内容就不应该刊登出来。

况且,这些报纸的内容,还是面向了所有人,而非一些只向官员提供的邸报;以及,这些报纸居然还会就国家大事进行评论,公开批评……!这种事情,怎么能够发生呢?!

就算有什么报纸能够对外报道国家大事,面向所有人,那也应该经过朝廷来审核内容,报道朝廷允许透露出去的事情,也不应该和朝廷唱反调、或者随意批评。

莺莺国、咪国,这些国家,他们的政治情况究竟是什么个样子?

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此时感到了更深的疑惑和怀疑,本来看到莺莺国是女王、咪国没有提到国王或者皇帝、只提到了一个总统的时候,他就已经觉得有什么问题了,只不过,在看到这样的报纸报道之后,他的怀疑程度和不怎么好的感觉更深了。

但,朱元璋倒也没有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毕竟再怎么纠结,他也不能现在就得到答案。

因此,他开始考虑起了另一个问题——莺莺国和咪国,这两个国家之间,是有什么不小的矛盾吗?

之前,第二次几个国家的舰队前来央洲,想要交换条约的那一次,神迹就曾经提到过咪国和莺莺国之间曾经交战过,这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咪国的将领和士兵对莺莺国人的敌意相当大,这份敌意甚至已经严重到了他们能够口头上宣扬“看到了莺莺国士兵就应该揍一顿”的程度;

现在,对莺莺国在申县的行为报道得最全面、篇幅最多、内容最详细,评价和指责也最刻薄、最嘲讽的,还是咪国的报纸,那些报纸简直就差直接表示莺莺国是一个没有脑子、不文明又毫无眼光的国家了。

这两个国家之间到底有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变成一个可以用来挑拨的切入点吗?

——当然,朱元璋并不是指望央洲朝廷能够想到去挑拨这两个国家,毕竟央洲朝廷现如今的有权力做出决策的人以及高层官员们,都不是什么能干出什么好事儿的样子。

【彼时,央洲朝廷理论上是应该加强各地的防备,随时准备抵御莺莺国和西国联军可能到来的进攻的。况且,宝狮在当初战后还曾经表示过要让莺莺国和西国多感受几次这样的打击。】

【不过,这也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央洲朝廷并没有做到这些方面。】

【不仅没有做到,皇帝还在当时战后下令,宣布撤除北河的防守,他认为,莺莺国和西国下一次前来,就应该是发现不能战胜央洲,于是从北河老老实实地给朝廷献礼。】

【但是,事情当然没有皇帝想象的这么好——朝中倒是也不是没有大臣反对皇帝的决议,但是同样并没有什么作用,皇帝的核心心腹们并没有在这时候发出什么坚决反对的声音。】

【皇帝十年四月,莺莺国和西国的联军再度攻克了海中洲;五月到六月期间,联军兵分两路,共同攻克了东部海湾两侧的重要城市,由此封锁了东部海湾;随后,以东部海湾作为基地,联军开始沿着河道向沽市入海口进军。】

【七月底,联军的舰队逼近了沽市入海口。此时,联军的队伍中,不仅有莺莺国士兵和官员,西国士兵和官员,还有咪国的大使瓦德,以及罗刹国的大使。这两人是打着要调停战争的名义赶到联军之中的;其中,罗刹国的大使还顺便给联军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北河没有设防。】

【北河在如今依旧没有设防,一个是之前提到过的皇帝的旨意所致,另一个,则是由于此时的央洲当地军队的统帅宝狮所致。】

【宝狮觉得这时候应该集中兵力防守沽市入海口,至于说北河地区,虽然不是完全没有防守的必要,但是他认为莺莺国和西国的军队都不是非常擅长陆战,因此,便将北河一带的防守全部撤离,打算专心防守沽市入海口。】

【而皇帝在这个联军逼近沽市入海口的时候,做了什么呢?他向负责当地防务的将领和大臣们表示,不可以依旧想着“先战后和”,如果打算这样做的话,那战争就没有结束的时候了,必然会连绵不断、结束遥遥无期;同时,他表示,你们应该要努力达成“抚”的结果。】

【这个命令当然是完全的不合时宜的,但是依旧没有人能够拦得住皇帝。】

【被撤除防御的北河,果然成为了第一个突破口。罗刹国的人引导联军占领了北河,随后从北河方面与在沽市入海口附近的军队达成夹击之势,沽市入海口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皇帝那边,则依旧没有做出什么增兵的打算,而是给了宝狮一道旨意,让他不要把性命损耗在这里。】

【于是,没两天,沽市入海口失陷,紧接着,沽市失陷;宝狮则是成功逃离。】

【而皇帝在这两个地方接连失陷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想着组织军队反击——尽管京城及附近驻扎着大量军队,他反而派人前去谈判。第一次的谈判官员没有发挥作用,皇帝又改派了一名亲王前去谈判,但是该亲王直接抓了前来谈判的莺莺国和西国的谈判代表,想要以此让联军停下脚步。】

【这样的做法当然没有效果,没两天,联军就逼近了京城;而皇帝此时留下了自己的弟弟简六,让他负责各项事务,与莺莺国、西国等国家进行谈判。】

【而皇帝自己,则打着“坐镇在京城北面”“通过此次巡幸的准备,为日后的亲征打下基础”的旗号,带着妃嫔等等直接奔出了京城,前往了凉河行宫。】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一时间陷入了更深的沉默之中。

虽然他确实早已经认清楚了这时候央洲朝廷的情况,也通过这十年间这一任皇帝的种种所作所为,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任皇帝的水平和能力,以及皇帝的心气和眼界,可以说是完全不会再对朝廷和皇帝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了……

但是,现在,皇帝的一系列做法,还是足以让人大跌眼镜,足以让皇太极这个并不抱有什么期望的人也再度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沉默之中去。毕竟,这些操作实在是有些突破下限。

——皇帝是怎么想的,怎么就会认为莺莺国和西国这两个国家会因为那一次战败,就放弃央洲这么一大块儿肥肉?怎么会认为,莺莺国和西国这两个国家,会在接下来就向朝廷献礼进贡?皇帝到底是根据什么事情、根据什么情报,推断出来的这个结论?

皇太极不能理解,他觉得皇帝的逻辑他完全搞不懂。通常而言,皇太极并不会遇到这种问题,毕竟,其他的时候,虽然有些人的逻辑方式和皇太极本人不同,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皇太极还是能够理解的,也能够推断出来他们可能思考得到的结果。

就比如和明朝对峙的这些年间,他跑去明朝京城外,给明朝散播谣言,侧面推动崇祯搞了一堆事情,那也是因为他能够明白崇祯的思维方式,虽然皇太极本人不会这么思考,但是他能够理解这么思考的人为什么会这样思考,并且利用他们的思考方式。

但是,皇帝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皇太极目前可以承认,自己确实不能理解皇帝的脑子里究竟是怎么运转的。

他究竟为什么会觉得莺莺国和西国居然会跑过来给朝廷上贡;为什么会觉得北河地区不需要进行驻防;为什么会要求沽市的守军不要想着作战,不要想着先战后和,而是要尽一切可能去“抚”;为什么在联军抵达沽市入海口之外的时候不派兵支援;为什么在联军攻陷了沽市和沽市入海口的时候,不是想着加强剩余地区的防御,而是派人、派一个完全不懂什么叫做谈判的人去谈判……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是皇太极这个常人能够理解的了的。皇太极觉得,如果自己遇到的敌人是这样的,那自己压根不能摸准这种人的逻辑;不过,估计自己也不需要摸清楚这种人的逻辑,因为自己完全可以轻轻松松甚至不战而胜。

相较而言,皇帝告诉宝狮不要把性命丢在沽市,都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宝狮是他的心腹重臣嘛,还是不想让人丢了性命的;而皇帝本人出逃京城,就更可以理解了。

【但是吧,莺莺国和西国的联军当然不是什么善罢甘休的存在。】

【不说别的,就是军官将领们,士兵们,都需要一个能够大发战争财的地方——而京城这片地区,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好地方。】

【于是,联军在皇帝的园子中大肆抢掠,士兵们拿小头,军官们拿大头,还有一部分战利品分给了国内的贵族和官员们,当然还有上交给女王和皇帝的。最终,联军的统帅对士兵和军官们表示,园子之中的各种物品只要能够拿走的,统统拿走,不能运走的、或者价格不够昂贵的,全部都就地销毁。】

【一切结束后,联军干脆在园子中放了一把火,将整座园子烧成了一片废墟。】

【在自由抢掠过后,布鲁斯和格罗斯两人面见了留在京城的简六,并与简六交换了之前那一份条约的文本。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莺莺国和西国的胃口已经更大,因此,布鲁斯和格罗斯两人让简六又签订了这一份条约的续订条约,也叫作京城条约。】

【条约内容则索取了更大的权力,如,让沽市也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如,允许外国人将央洲人弄到外国充当苦力;如,允许西国的传教士来到央洲买田置地,拥有自己的资产……至于说赔款等,则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了。】

【此时,是皇帝十年的十月底。】

【不过,从这一次战争中获利最大的,还不是莺莺国或者西国,而是一直充当“调停”角色的罗刹国——罗刹国以自己成功调停战争,有恩于央洲的理由,和央洲也签订了一份京城条约,这份条约让罗刹国获得了大量的土地。】

【莺莺国和西国的联军在摧毁了央洲的这座园子,但除了尽兴的掳掠外,他们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园子的毁灭,就像是央洲朝廷的一个缩影,也像是一个预兆,荣光最终将要消散在荣光燃烧而造就的灰烬之中。】

【此时,远在潇芙省的鄫城生,也收到了两国联军攻入京城的消息。京城的大规模驻军战败了,面对西国和莺莺国的联军;东部地区,两江大营的军队战败了,面对太上天平国。这两个地区的军队,占据了央洲朝廷传统军队的一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