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觉得,自己已经不会再有什么感到意外的时候了——大明犯下的这些严重错误,没有一个不是在历史上没有先例的。

但或许就像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最后那一句一样,“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虽然这句话本来更多地是被放在治国得失上,但放在任何一个已经有了先例、后人却并不吸取教训的地方,都很合适。

与后金、清朝对峙这么多年了,大明居然还是没有一个比较可靠的情报系统,不能相对准确地探查到后金的各方面动向,现如今更是被这些特意放出来的流言耍的团团转……皇太极他放流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大明的皇帝、大臣们,还真是次次都上当!

要他是皇太极,那他也不会放过这么一个简单高效又低成本的好方法。

——而且,就算皇太极真的要派兵重演一次京畿之乱又如何?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建设,最初的那一次蓟州一带,难道大明还没有布置下相关的防御措施吗?

而这么多年的对手做下来,难道明思宗,还有那些高官大臣们还没有对作为后金的主导者的皇太极,有一个基本的分析和判断?

反正朱棣看了这么多下来,他已经觉得,皇太极这个人并不是那种会轻易地、在没有任何计划和有效目标的前提下,就随随便便去“攻破京师”的——他可能会袭击京畿之地,但是京师他不在已经有了完整计划的情况下,是不会真的直接攻破的。

而皇太极若是想要重演一下过往的案例,那他就不能派出太少的军队;但关外如今又有着大明的十余万大军……如果后金大部分兵力都出动,那后金内部难道不会陷入被袭击的风险吗……

朱棣叹气,大明当时的情况,不仅是内忧外患,更是不少真正能够做决定的人脑子不够用,或者另有想法啊。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摇头,对刘启道:“以高压来运转朝堂并非完全不可,但是这其实非常考验作为君主之人的能力和心性。”

他本人总体而言是比较宽和的风格,这一方面是他的个人性格决定,一方面也是大汉如今的客观需要决定。

但是,如果真的有需求的话,他也不反对一定程度上的高压手段——不管哪种手段,总归都是要为了国家和君主来服务的,只要能达成目的,并且不会有什么大的负面影响,那就可以。

只是,高压手段,看起来简单,只要有什么问题就处理掉这些有问题的、能力不足或者小心思太多的臣子。可实际上,真的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并且让天下能够有效运转,又不留下太多的负面影响,并不容易。

看,明思宗这么做,不就已经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了吗?且,他的目标,多半也没有怎么很好地达成。

刘启点头,他明白这个道理。

不论是哪种风格,想要驾驭群臣,统治天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是在明朝末期,这样一个各处矛盾都已经无法掩盖、内忧外患不断交织的时期了。

当然,明思宗本人也已经用许多操作证明,他确实不是一个能够在这样的时期多么有效行使权力的君主。

【这一系列的交战对于清军的影响非常大。】

【在洪承畴大军以及锦州城中祖大寿的兵马的两面夹击之下,清军本就兵力不占优势,又在火器方面同样不占优势,由此,便连连失利,丢失了不少阵地,人马死伤同样许多;甚至,在连日下来,几近溃败。】

【作为当前统领的多尔衮,一面勉励支撑,一面迅速向皇太极报告最新战况,表示明军现如今势不可挡,清军急需支援。】

【收到消息的皇太极极为重视,他对于松锦一带的情况非常在意,这关乎着他日后的一切规划,甚至还关乎着清朝的日后存亡。】

【因此,在收到消息后,他当即决定赶赴前线;同时,为了能够尽可能地与十三万明军达成均势,或者最起码不至于兵力过少,皇太极调动了几乎清朝内部的全部男丁,十五岁以上的一律从军,参与此次作战。】

【本来,皇太极是打算八月十一日就带着先头军出发的,但是因为他一直在流鼻血、止也止不住,于是决定暂缓三日,等到十四日再出发。不过,即便等了三天,到了八月十四日这一天,皇太极的鼻血也依旧没有停止。】

【虽然这件事情与本次战局关系不大,但是鼻血这件事情其实非常重要。】

【同时,清朝内部对于皇太极此行也不是没有异议,不少亲王贝勒们就觉得,皇太极作为皇帝,不应该在这样明军人多势众的时候以身涉险,不过皇太极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并且鼓励他们道:“朕去了松山那里,击败明军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

【但,时间不等人,皇太极还是在八月十四日这一天出发了,暂时先驻扎到了辽河,在这里,他又收到了更详细的军情奏报;十五日,渡过辽河;十九日,抵达松山。】

【到了前线后,皇太极又亲自观测了一番明军的阵地布置情况。】

【此时明军还是驻扎在乳峰山上,步兵是在乳峰山和松山之间驻扎了七座营地,并且挖掘了堑壕;骑兵则是驻扎在了松山的东、北、西三面。】

【皇太极此时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围城打援的计策,包围锦州城的同时,消灭洪承畴所部的这十三万明军。经过观察,他发现明军虽然确实阵势比较严整,但是在后勤粮道方面却存在着不小的漏洞。】

【明军的严整阵势,基本上集中在了面对清军的正面一侧,与面对松山的后方一侧相比,可以说是头重脚轻——这可是个大缺陷!】

【皇太极当即决定,断掉乳峰山上明军的后路。而断掉后路的方法,就是挖掘堑壕。】

【经过皇太极的命令,以及清军的作业,成功赶制出了能够阻拦明军退路的壕沟。】

【而在八月二十日,清军又击败了来袭的明军,同时,阿济格又带兵成功夺取了明军存放在笔架山上的粮草。】

唐朝,贞观年间。

尉迟敬德对于明军,包括洪承畴等人也无话可说了:“这么多天了,居然还是驻扎在乳峰山上,还没有和锦州的祖大寿等人打通通道?”

之前,那么好的局面和机会,居然就还是一直维持着旧有的态势……

本来神迹讲到洪承畴所部的明军与锦州城内祖大寿等人共同对清军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态势,祖大寿还冲破了清军的两道防御,他还以为洪承畴等人会趁着这个胜利的势头进一步加强攻势,加大对清军的进攻力道,以便能够打通松山和锦州的通道呢。

没想到啊,真的没想到,洪承畴不仅没有能够趁机扩大优势,反倒还在后方粮草方面有着这么大的一个漏洞。这样一来,前面的一系列获胜几乎是要打水漂了。

——知道你洪承畴是倾向于稳扎稳打,不想要过度冒险,此次这么快的来到松山一带,也与明朝朝中的催促有关。但是,不论你本身更倾向于什么,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那当然就应该从眼下的局势进行重新判断啊!

这样的情况,与其一直坐在松山乳峰山一带维持原有态势,不如尽力一搏,赶在皇太极或者其他清军前来支援之前,率先打通与锦州城的联系才是。

长孙无忌对于洪承畴等人的决策没什么评价,只是感叹:“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从军,皇太极这也可以算是破釜沉舟了。”明朝集结了十三万兵马,算是明军的大部分精锐;皇太极这一次为了保证锦州等地成功拿下,也可以算是集结了清朝之中的所有即战力量。

这样一来,双方都能够算作是在赌上一切——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日后的危亡都几乎是寄托在了这一战上。

皇太极这样的决断和胆魄,倒也不负太宗这个庙号。

“不过,他那流鼻血是怎么回事?”长孙无忌对于这些病症颇为敏感。一直流鼻血……流鼻血不少见,但能够流上三天不止,那可真不是什么小事儿了。不会,皇太极最后的死因和这流鼻血有关系吧?

李世民觉得很有可能,但左右皇太极看起来距离死大约还有几年,便暂且不做讨论。他倒是对明军的一个问题挺感兴趣的:“洪承畴带着这些明军,究竟有多少粮草?”

多半不多,但是具体能够让他们支撑几天?五天?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开始认真回想自己的身体情况。

他这时候流鼻血也没有怎么严重,倒是有时候确实有点头疼之类的小毛病……

【对于皇太极带兵前来,洪承畴等人都是“大惊”的状态。而在后来,清军开始断掉明军的粮草之后,洪承畴等人更是开始焦急起来。】

【皇太极之所以选择断掉明军粮草,是因为在他的判断之中,乳峰山上的明军储存的粮草必然不多,最多能够支撑五六天。只要断掉明军的粮道,那么明军必然会不得不向西南边的宁远突围。】

【锦州的东南面是松山,松山的西南面是杏山和塔山,而再往西南面走,就是宁远。】

【但是,皇太极按照自己的判断推测出的明军粮草情况,虽然大体上是对的,但是细节上与明军实际情况并不相同——明军的粮草,并非能够支撑五六天,相反,仅仅只有三天的量。】

【这样少的粮草存量,让明军的心情更加紧迫了。】

【面对皇太极的包围,洪承畴于八月二十一日召集了八大总兵开会,洪承畴认为,这样的情况明军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拼死一战!只有全力决战,才能从这死局中搏出一条生路来。】

【但是总兵们不这么认为,他们并不想要在这里拼死决战,不想把军队浪费在这里,也不想冒这种惨烈搏杀的风险。总兵们觉得,这时候应该尝试突围,回到宁远来保证粮草充足。】

【尽管洪承畴不同意,他认为一旦打算突围,那么这十三万大军很可能最终剩不下来多少;但是鉴于势单力薄,包括先前一直坚持催促洪承畴尽快决战的监军张若麟也认为此时应该突围,最终,他只能同意了突围计划。】

【当然,虽然是突围,洪承畴还是想要能够将大军的力量集合到一处,共同使力,于是他表态应当到明日一同突围。】

【但是,当散会后,当晚,就有人决定抢先率兵突围了——大同总兵王朴带着自己的部下先跑了。】

【而这一个例子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原本还可能得到执行的突围计划,所有的总兵都不能再坐等第二天了,他们带着自己的兵马,争先恐后的选择突围逃亡。】

【清军经过皇太极的增援,此时大约有十一万人。皇太极已经将这些兵马分散布置在了各个明军逃亡的通道上,就等着伏击突围逃亡的明军。而明军混乱无序的逃亡状态,更是让他们遭遇了灭顶之灾。】

【不少人被清军斩杀,不少人在仓皇失措下自相践踏而死,还有一些人慌不择路跑到了海边。】

【总兵之中,王朴、马科、吴三桂、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人一部分逃到了杏山,一部分跑到了塔山,随后在清军的追击下逃回了宁远等地,但仅以身免。】

【洪承畴、曹变蛟、王廷臣几人则是退入了松山城。】

【这一战,明军被清军斩杀超过五万人,清军还从明军这里获得了大量军用物资,包括七千多的马匹,近万件的甲胄,六十多头骆驼,以及三千多门火炮。】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沉默地为明朝进行了一番哀悼。

这样的惨败,证明着明朝在与清朝的这一系列交锋之中,彻底失败了。

十三万兵马,就这么被几乎全部葬送在了松山一带,王朴、马科、吴三桂等一群总兵都是只有自己没几个人跑回了宁远,他们的兵马都没有剩下多少;而退守在了松山的洪承畴几人,手中又能剩下多少兵马呢?

现如今,锦州城和松山,都相当于陷入了清军的严密包围。包括剩下的杏山和塔山,这些也都是基本陷入了包围。

————

————

本文采用的皇太极的死因是高血压、多血症等最终引发的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