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数场激战过后,皇太极暂时选择移营,并且处置了作战不利的将领,以及奖赏了有功将领,同时,他打算暂且休养一二,调整一下军中的军心。】

【在这个空档,明思宗也对明军将领们进行了召见和安抚。十一月二十三日,明思宗于紫禁城平台召见了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等将领,对他们大加勉励,慰勉有加,又向他们咨询了一番接下来的作战防守策略。】

【在这一次召见中,袁崇焕向明思宗请求,能否效仿满桂所部进入德胜门瓮城的先例,准予所部官兵进到城内,稍事休整,补充给养,明思宗拒绝了他的这个请求。】

【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再度发动攻势,派遣先锋队伍进攻左安门。袁崇焕派驻了辽东军在这里固守,建造了坚固的营垒,又有火炮作为辅助,后金军队并没有获得什么优势。最终,皇太极放弃了在这一次进行大规模强攻的计划。】

【但是,强攻的计划放弃了,皇太极却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

【他一边在后金驻军区域调整驻扎方案,打算建造一个足够让后金军队进行稍长时间驻扎的营地;一边,则施展开了自己优秀的政治手段——最起码,与明朝中的一部分人相比,他的政治手段还是颇为优秀的。】

汉朝初年。

刘邦一拍大腿:“完了!这个袁崇焕要完了!”

在明朝这一系列防守操作中,最主要的将领,不正是袁崇焕么!而皇太极若是此时暂且放弃了从武力上进攻明朝京师,杀伤明朝军队,而是选择从政治上——那么,最好的人选自然也就是袁崇焕了。

且,袁崇焕本身还是辽东防务的负责人,若是在此除掉了袁崇焕,那么日后辽东方面想来也可能出现一点缺口。这点不能保证,但是,能少一个敌人,当然是少一个好了。

拍完大腿,刘邦又撇撇嘴,神迹这样对比皇太极的政治手段,那这时候明朝朝中内部的政治手段又是什么样的水平?

——是想说明朝朝中那些大臣乃至皇帝,他们的政治手段都太差劲了;还是想说,这些人有手段却只知道往内部使,搞内斗,而不能向外敌作用?

“只是皇太极施展反间计,想要把袁崇焕拉下马,有多大用处?”吕雉挑了挑眉,她不怀疑皇太极施展这一方案的手段,但是想要起效,或者说迅速起效——毕竟后金总不能一直驻扎在这里——单靠皇太极本人通过民众、被收买的大臣努力,还是不够的。

明朝朝中斗争成什么样子了?而明思宗,他是不是心中也对袁崇焕有些许不满?

【后金此时俘虏了两名明朝的太监,皇太极就打算利用这两名太监来达成他的目标。】

【如何达成一部分目标呢?皇太极派出了两名汉人将领,副将高鸿中,以及参将鲍承先。他让两人轮流看管这两名太监。在一次看守时,两人故意在两名太监附近坐下,装作耳语对话,却又能够让两名太监听到内容。

“今天撤军,是大汗的意思。你不知道,当时大汗自己一人对敌,明军之中就出来了两人见过大汗,他们是和大汗商议了袁崇焕和大汗的约定,因此我们才撤军的。”】

【两名太监中,有一名姓杨,他佯装躺卧,将二人的话全部听在耳中,并且记了下来。】

【十一月二十九日,太监“逃”回了京师,见到了明思宗,又将“偷听”到的内容尽数禀报。】

【当然,这两名太监也不是皇太极的全部方案。除去走太监这样能够近距离与明思宗对话的“上层路线”外,皇太极还在民间散布谣言,引导民间关于袁崇焕与后金有密谋勾连的流言传播——不过,明朝京师中的流言,也并不全都是皇太极的杰作。】

【毕竟,在京师之中,还有许多心中惶惶的百姓,更有许多不仅心中惶惶、还在城外有着大量田庄地产的勋贵大臣以及大太监们。】

【对于袁崇焕带兵在京师城外与后金大军连战数日,百姓们心中恐惧,大臣们也心中恐惧,进而对袁崇焕心生不满和怀疑,他们渴望明军能够一击获胜,直接将后金军队击败赶出京畿地区;】

【而在城外有着大量田庄地产的勋贵大臣太监们,就不仅是恐惧,还有对袁崇焕的指责——我的财产被牵连到了!他们便向明思宗进谏,指责袁崇焕纵兵毁坏田地庄园,并且还有人指责他可能“养寇自重”“引敌胁和”等等。】

【而这些人的指责、向明思宗进谏,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明思宗召见袁崇焕等将领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宋朝,开宝年间。

“懂了懂了,”赵德昭根据眼前的信息暂时总结道,“所以,皇太极散播谣言其实在最终结果中也只占了一部分,另一大部分,实际上都在于明朝内部,包括明思宗、明朝勋贵大臣以及太监、以及一部分民间流言。”

赵光美也感叹:“明朝的内斗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后金军队兵临城下,朝臣们还有心思用这件事来做文章以斗倒政敌?——虽然眼下来看,后金军队确实还不足以灭亡明朝。”

以及,明思宗。

两名太监的话,他信了多少,这还真不好说,说不定他其实并没有怎么信任这两名从后金军中逃回来的太监的话呢?

但是,那些勋贵、大臣、大太监们的屡屡进言,以及一些民间流言,他说不得还真的信了几分。也因此,他对袁崇焕的态度已经出现了转变。

……嗯,很好。但是,这种态度转变是否有些快了?还是说,早在先前,明思宗其实心中就不那么信任和满意袁崇焕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因为最初袁崇焕那句“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还是因为他后面自行干掉了毛文龙,没有按照理论上的程序进行;还是因为他“五年定辽”,但是此时皇太极却从朝廷不重视的缺口长驱直入……

怎么说呢,如果是前面两个,那确实还算是对袁崇焕观感下降的合理理由;但是如果是这第三个,那就有那么几分迁怒的意味在了。

再就是这一次袁崇焕统兵在京师之外与后金军队交战,而京城中勋贵大臣太监们对他不满继而进言的事情了。

——他们有些人因为恐惧,以及对军事方面的无知,因而想要明军一战克敌,从而觉得袁崇焕有私心存在,与后金军队秘密勾连;有些则是因为自己城外的财产日渐受损,对袁崇焕更为不满;有的,则是有着其他的打算……

但不管如何,他们这些人,某种程度上都是没有真正进入过一线领兵的。他们说的话,明思宗就这么受到了影响?甚至,可能还采信了一部分?

那明思宗本人对于军事方面的认知……

赵德昭对赵匡胤道:“爹爹,你觉得这个明思宗,他懂兵吗?”

【除去这一部分或许出于恐慌,或许出于利益受损而向明思宗进言的大臣勋贵乃至太监们之外,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有心为之。】

【一大代表,就是此时备受明思宗信任的大臣,礼部尚书温体仁。虽然温体仁目前还是礼部尚书,但很快,到了崇祯三年六月,他就会跻身内阁,直接成为内阁次辅。】

【而温体仁此人,就是一个比较长于搞政治斗争、并热衷于搞政治斗争,又懂得拉拢朝臣,且懂得揣摩明思宗心意的人。】

【在此次关于袁崇焕的风波之中,他也掺了一脚,他向明思宗上疏表示袁崇焕“阴谋款敌,遂以引之长驱,以胁城下之盟”,又言“崇焕之擒,吾密疏实启其端”。】

【而温体仁之所以掺了这么一脚,是因为袁崇焕与东林党关系不错。温体仁想要入阁,就需要干掉现如今的内阁体系,而如今的内阁是由韩爌、钱龙锡等人所主导的东林内阁。】

【因此,可以说,袁崇焕的事件,也是被反对东林党的派系们视作是一个将东林党拉下去的方案。】

【总而言之,在多方共同作用下,以及袁崇焕先前一些不太妥当的行为,加之明思宗本人对于袁崇焕的怀疑,明朝在明思宗时期的大事之一发生了,这也正是皇太极所希望看到的:袁崇焕下狱。】

【十二月初一,明思宗再度宣诏袁崇焕、祖大寿觐见。当日,皇太极正组织后金军队离开原本驻扎的南海子,向西移动,同时一边在路上行猎。】

【而被明思宗召见的袁崇焕和祖大寿没有半点心理准备,就面对了明思宗的诘问,关于袁崇焕当初杀掉毛文龙、与后金牵连、数次请求入城等方面的行为,袁崇焕不能答,最终被明思宗当场下令关押到了锦衣卫的诏狱。】

【同时,他让满桂代替袁崇焕成为新任统帅。】

【同时在场的总兵祖大寿完全没有料到事态会这样发展,大惊失色,战栗失措,不敢置词。】

【明思宗并没有注意到,或者说并不在意祖大寿,但是当时同在场的辅臣成基命觉得不妥,劝说明思宗慎重行事,最好不要在当下这个时机临阵换帅,但明思宗最终并没有听从他的劝说。】

【祖大寿出了京师,便直奔辽东军驻地,向军中通报了袁崇焕被下狱一事。】

【十二月初四,辽东军生变。祖大寿与何可纲率一万五千名辽东军东奔,声称自己是出关去进攻敌人,实际上是奔向山海关外的大营。此外,还有一批前几日从山海关出发前来支援京师的辽东军,在听说此事后,也掉头返回了山海关。】

汉朝,元狩年间。

刘彻沉默了:“他,明思宗不是讨厌有人结党搞政治斗争吗?”怎么,现在又这么信任这个温体仁了?

他说自己讨厌有人党争,这大约是真的;但是,讨厌归讨厌,真的遇到有人搞党争、为了一己私欲不顾江山百姓的时候,明思宗能看出来吗?

结果到了最后,他却是如此信任了如温体仁这般的人物。

——他刘彻虽然有时候喜欢用酷吏,喜欢用小人,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这些人是酷吏、是小人啊!正因为他们是酷吏,是小人,他才会任用的。

但是,这明思宗……他是怎么觉得的?莫不是认为温体仁是一个孤忠之臣,没有任何结党;而别人对他不满、弹劾他,都是因为他是孤臣,妨碍了别人的利益吧?

刘彻闭了闭眼,太可怕了。

更不用说,后面这个临阵换帅的大操作了。

就算,就算真的觉得袁崇焕有问题,就算真的认为袁崇焕不能担得起这样的重任,那也不能这么简单粗暴的临阵换帅吧?

即使真的要搞,也要么缓和地来,比如明面上留着袁崇焕,但实际上将他架空;或者干脆将他以及他的心腹都控制住,然后在消息走漏之前控制住辽东军队……

总之,不能是这样,一边将袁崇焕直接下狱,一边又让看到了全程、且当场就已经表露出自己的恐惧慌乱的祖大寿回到军中;又不派人即刻安抚、接管辽东军。

历史上,因为临阵换帅搞的军心大乱,继而出现一系列不可控的后果的例子,还少吗?那不是比比皆是?!

果不其然,来了吧?辽东军整个都跑了!全部跑回他们的大本营山海关驻地了!

这要是再安抚控制不好,以辽东军那“辽人守辽土”的政策,那些辽东军就此不受中央控制了都有可能。

【明朝的问题其实不是一日两日。】

【这个问题并不是老生常谈的朝堂党争内斗,而是关于兵事方面。】

【早在袁崇焕之前,在熊廷弼——曾经驻守辽东的明朝将领、于明熹宗时期被处死,又于明思宗时期被昭雪——时期,熊廷弼就曾经说过:“朝堂议论全不知兵,敌稍缓则哄然促战,及军败则揪然不敢复言。此臣收拾甫定,而揪然者又复哄然责战矣。”】

【当然,后来袁崇焕也步了这一后尘,于崇祯三年被判“市米资盗”“谋款斩帅”“纵奴入犯”“顿兵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等罪状,并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