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病起南云(二合一)
两袖清风的沈其风看着浸着末代人皇帝薪的心头血的布条,悠悠叹了一口气,说道:“世人总说史笔如刀,可这刀总是由人握着,私心也好,大义也罢,人心总有所向,这末代人皇的驾崩便有了这两个版本,如今看来这‘帝晚年,不祥’才是史实。”
徐年问道:“末代人皇晚年遭遇了什么?”
“史书中没有相关记载,书院里面同样也没有。”
沈其风摇了摇头。
有鹿书院虽为儒家圣地,但毕竟连千年历史都没有,又如何知晓五千年前的事情。
徐年又问道:“即便末代人皇疯了,但按照记载,群臣送其……安息之后,为何没有按照历代人皇的传统,为人皇帝薪举行归天祭祀?这祭祀是在人皇驾崩之后,难道还需要人皇本人的同意?”
沈其风仍旧摇了摇头:“虽然史书上关于人皇归天祭祀的记载不少,但都只是有记载而已,具体是什么样的流程,后世之人不得而知。”
徐年沉吟片刻,又问道:“若是人皇需要归天祭祀来将垂青还于天地,以便下一位人皇能够得到这份垂青,那么……帝薪之所以是末代人皇,莫非就因为他没有举行归天祭祀,导致人族之中再无人皇诞生?”
这个问题,沈其风能够给出答案了。
沈其风摇了摇头,说道:“非也。”
“帝薪之所以是末代人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大抵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是这世道的规律,纵然历代人皇凭借着无上伟力,统御了人族五千年,但在没有直接的外敌威胁下,这也已经是极限了,各部各族乃至各个世家间积累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已经合不下去了。”
“其二,便是磨损。天地万物,除却天魔之外,没有一物能够逃脱光阴的磨损,神不能,仙不能,人皇不能,乃至于这天地本身也不能。历代人皇继承下来的力量,其实都在减少,传承到末代人皇帝薪身上的时候,便已经到了极限,再撑不起一位新的人皇位格了。”
难道末代人皇没有举行归天祭祀,便是因为注定是末代人皇,已经不会再有下一位人皇诞生了,所以干脆就不把垂青还给天地。
算是……摆烂了?
应该不会是这么简单的答案吧。
咕噜咕噜——
茶水煮开了,热气腾腾冒着泡泡,沈其风为徐年倒了一杯茶,然后才给自己倒上,轻声问道:“说起来,徐先生可知道祭祀的目的?”
敬天告地,祈福保佑。
这是徐年熟悉的祭祀目的,但他已经意识到在这个世界里的祭祀,应当不止如此。
“不得而知,还请沈院长指点。”
“敬天告地,祈福保佑……呵,如今的世人也多是这么以为,流传下来的多数祭祀也多是只图一个心理安慰了,但在五千年前,这些祭祀都是有明确的指向,是在向那些神明们送上祭品,换取实实在在的庇护。”
用祭品向神明换取庇护。
徐年想到了大漠。
大漠一直以来都保留着长生天的信仰,即便长生天已经死了,但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信仰,仍旧换来了长生天的遗留力量,庇护着那些大漠上的子民们。
“历代人皇对于祭祀的态度其实也不尽相同,在史书里面可以看到,有的人皇提倡减少祭祀,但往往会招来……不祥,以至于天灾难断,有的人皇无事小祭有事大祭,也真能换来一个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不过总体上来说,历代人皇对祭祀的主张都是在缩减规模,越来越少。”
“到了末代人皇帝薪手上的时候,帝薪更是下过人皇令,严令禁止了一种祭祀。”
徐年轻啜了一口热茶,在沈其风停顿的时候,适时问道:“是哪种祭祀?”
听众如此配合,照理来说沈其风应该笑一笑,但这谈到的话题却让他笑不出来,连带着穿堂而过的微风似乎都沉重了两三分。
“活人祭。”
“以活人为祭品,在古代祭典中不仅仅是主流,还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连带着人皇的归天祭祀其实说到底也是一种活人祭,只不过祭祀的对象从某一位神明,换成了天地,或者说……是所有的神明。”
“通常而言,古时候都会拿死囚作为活人祭的祭品,但总有祭品需求大于死囚数量的时候。”
“例如,依据史书记载,末代人皇帝薪在尚未成为人皇的时候,就险些成为了活人祭的祭品,最后是由别人代替他成为祭品,才躲过了被祭祀给神明的结局。”
徐年放下了茶杯,问道:“这个代替人皇帝薪成为祭品的人是谁,史书上有记载吗?”
“有。”
沈其风点了点头。
“是人皇帝薪的娘亲。”
徐年沉默了许久,似乎是在消化娘代子死的这一冲击,直到杯子里的茶水都凉透了,他才问道:“沈院长,我不懂。”
沈其风说道:“徐先生有何不懂,尽管问出来。”
徐年问道:“既然这祭祀是为了换取神明的庇护,古时候的人们需要神明来庇护他们远离的危险……是什么呢?”
“那时候的先贤大阵应当还没到岌岌可危的时候,天魔难以渗透人间,人族在人间应该没什么外敌,就算人族在人皇的统治下,彼此间难以避免内斗和矛盾,如您说的也是直到末代人皇帝薪的时期才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可在这之前呢?没有外敌,内部矛盾也没有那么大,是哪里来的危险迫使人族大肆祭祀?”
沈其风摇了摇头:“徐先生问出了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想知道。”
想知道。
那就是现在还不知道了。
“多谢沈院长解惑。”
“徐先生客气了,我说的这些事不过是借了书中笔墨,倒是徐先生带来的人皇血,可是解开了起居注和史官随记的真假之谜,让我知道了五千年前的一段秘辛,该是我谢徐先生为我解惑……”
有鹿书院的历史毕竟不长,没有经历过人皇时代,当年的许多事情,沈其风也无从得知。
史笔是如刀。
但这把刀也不是事无巨细的落在任何一处地方。
持刀的是人,有大义有私心,就会有偏向。
那么是不是该换个思路,找个亲身经历过人皇时代的人问一问呢?
或者不局限于人。
徐年想到了道一宗的护宗神兽。
“……啥?祭祀?这不是你们人族的事情吗?好像是和这个神那个神有关吧,我也不怎么清楚。”
“吱吱吱——”
“唉,小侄女,这真不是你白大伯没用吧,道一宗上又不兴这个,你白大伯也是实打实的道一宗一份子,经年累月都待在山上,山下事是不怎么知晓啊。”
“嗯,晚辈理解,有劳白前辈了……”
道一宗的护宗神兽白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倒是害得白瑞因为没帮上徐年的忙,被酥酥挥着小爪子指指点点了一顿,看来这人皇时代的秘辛也没那么容易问出来。
想想也是。
若真这么容易获悉到真相,有鹿书院虽说历史不长,但怎么说也是儒家圣人所留传承,以儒家圣人当时毫无争议能够冠绝天下的实力,怎么会留不下来真相呢?
要么。
真相极其难寻,已经淹没在岁月长河之中。
要么。
或许,儒家圣人其实知道,只是不能把真相留下来?
毕竟知道的越多越容易不幸,在这个世界里可不是什么空泛的大道理,徐年坠入魔界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八方钱庄的熊天韦也深受其害。
不过这都与天魔有关,如果真相是不能够留下来,难道这些过往也将指向天魔?
徐年从有鹿书院回玉京城的路上,临近京城门口的时候,遇见一名骑兵策马冲进了城门,在京城街道上疾驰,奔向兵部。
“驾——军情紧急,避让!避让——”
骑兵的背后竖着一面小旗。
旗上以绣着一个“萧”字,正是这面萧字旗让骑兵能够单骑疾驰入城,没有受到城门卫兵的阻拦的原因,这面旗子代表着这名骑兵是身怀着大焱三位大将军之一的萧光大将军的军令而来。
南境出什么事了?
莫非……是萧大将军在兵魁韩子荆和大焱叛将徐世威的联手攻势下吃了大败,南境防线已经告急甚至是被破,玄雍国大军已经从南而下,长驱直入大焱疆土了?
作为大焱镇国公的徐年,很快就知悉了萧大将军送往兵部的军情。
虽然是军情,不过这次的事情没有发生在正面战场上,至少不是什么战报,南境防线在萧大将军的主持下仍然很稳当,兵魁韩子荆屯着兵马伺机而动,但距离上次被武疯子搅和的试探之后,还没有新的大动作。
不过萧大将军紧急送往京城的军情,就关系到了为玄雍国效命的兵魁韩子荆,能不能在近期等来一个最佳的出兵时机。
“……南云郡发生怪病,病患神智如同野兽,具有极强的攻击性,会用牙齿撕咬他人,被咬伤的人也会感染怪病,此怪病目前已经严重扩散了全郡,萧大将军已派兵封锁南云郡,请求朝廷支援!”
南云郡,是靠近南境防线的大郡,正好是萧大将军这些驻守南境的将士们的背后,如今发生了却发生了瘟疫,若是不及时治理,瘟疫扩散出了南云郡,蔓延到南境将士们之中,南境防线可就危险了。
兵魁韩子荆,想必不会放过这一出兵破敌的大好良机。
可关键是这怪病。
是什么病?
南云郡一带乃至萧大将军麾下也不是没有大夫,但却都对南云郡的怪病束手无策,不过他们也不是什么都没做,至少将病症总结了出来,传回了玉京城。
除了攻击性、传染性之外,患者普遍还不知疲倦不知疼痛,生命力十分顽强,断手断脚乃至于开膛破肚都不会立刻死去,只有掉了脑袋才会停下来。
“……这南云郡的怪病,怎么看着像是不死药的症状?”
“恩,确实很像。徐小友在四面岛遇到的玄雍国皇子是不是有说过什么血毒不死药,描述出来的渴血症状和发生在南云郡的怪病就更相似了。”
张槐谷作为京城神医,南云郡发生了这样的怪病自然要求到他这里来,但没有实际接触过病患,只是凭着军情中的描述,张槐谷和张天天也都没法推测病根所在。
况且兴许是最近父女俩都在捣鼓着不死药,看到这怪病也觉得有不死药的影子在里面。
但愿是错觉吧。
毕竟若只是疑难杂症,都还只是药石之事,但若真是不死药作祟,这就是显然是玄雍国在背后捣鬼了,不仅仅是疾病,更是阴谋诡计。
“天天,我现在走不开身,拜托徐小友护着你去一趟南云郡?”
“行吧,知道老张你不爱出门,还得是和徐哥出马,我去找徐哥说说呗……”
向来不怎么标榜自己是医者仁心的张家父女打算去试试南云郡的怪病,原因固然有朝廷所求和对不死药的好奇,但最直接的原因则是因为萧大将军的军情里有说,他们已有虽不治本,但却能够缓解病情恶化的方子。
开出这方子的大夫既不是南云郡的本地名医,也不是萧光大将军麾下的某位军医,而是一位悬壶济世游历四方的大夫。
李施诊。
哪怕只是为了李叔的安危着想,这南云郡也得去一趟了。
横竖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就像去大夏王朝时一样,有徐年在也不需要大张旗鼓带上其他护卫了,他带着张天天御空而起化虹南下。
在徐年和张天天离京的半日后。
大焱朝廷也组织起了人手,护送着十来名朝廷御医前往南云郡——倒不是大焱朝廷不知道徐年和张天天去了,只是这次病症已经扩散了整个南云郡,总不能朝廷上下全都眼巴巴指望着镇国公和张神医之女来做事吧?
病患之数何止数万。
那么多病人,便是挨个喂药都是件麻烦事,总需要其他人来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