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这个好解决。”
白叶马上出门去找了老支书。
老支书拍板,“没问题,就让他们住在村委会就行。”
村委会就在村子中间,早年间盖了几间房子,里面有床有家具的。
平日里这边也没啥人办公,大家有事都是直接去老支书家里,这里反而没人住。
不过屋里是干净的,土炕也好烧,有现成的柴禾。要是不擅长,老支书还能让旁边街坊邻居帮个忙,顺手的事。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吃饭的话,上我家就行,我爹妈每天都做不少呢,我都跟他们说好了。”
转天上午,郑教授的两个学生开着一辆小货车就来了,后面车厢里都是菌棒。
第一波建了大棚的村民,都可以来领菌棒,郑教授的两个学生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村里一时间热热闹闹的,就连那些家里还没盖好大棚的,和没打算种植蘑菇的,都过来看热闹。
其实这一次郑教授两个学生带来的菌棒还不光是榆黄蘑的。
这个品种紧赶慢赶出来的数量也还是少,不过别的菌棒也是可以用的。
所以除了榆黄蘑之外,还有香菇、平菇等其他菌菇品种。
大家只需要交一个成本费,就可以领走。
要是换成之前,大家要先自己掏腰包,都得琢磨琢磨。
因为兜里钱少,这钱掏出的时候就格外的谨慎。
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家掏钱都很痛快。
这是一种信任,对于白叶,对于村里的信任。
现在村民们就跟白家的迷弟迷妹似的,只要是白家要干的,他们都支持。
再者,就是这个菌棒,价格也是真的是成本价。
村民里有过的仔细的,提前都打听过这一个菌棒的价格,郑教授提供的确实很实惠。
当天买了菌棒的村民,都在郑教授学生的指点之下安置好。
养蘑菇,湿度也要保证,温度也要保证。
有了新盖的大棚,都自带湿度温度的提示,让村民们省了不少的事情。
等到全部安排好,已经到中午饭点了。
白叶自己在家做饭,让白安安喊着两位同学,还有老支书一起去家里吃饭。
之所以不安排住自己家,实在是他们家现在人比较多,而且住在老支书家里也确实更方便大家过去咨询。
两位同学忙活到中午,已经饿坏了,也没对农村的菜肴有多大的期待,没想到刚吃一口就惊呆了。
啥情况,这味道,他们是进了什么大酒店了么?
其实没吃之前他们就闻到香味了,只是觉得自己饿坏了。
毕竟白叶在家做饭,也没多漂亮的摆盘。甚至一些家里的乱炖之类的菜,根本就看不出什么。
只要一吃,就瞬间知道水平高低了。
白老爹还在招呼他们,“我们家天天做的饭菜多,每天一天三顿饭就来我们家吃就行。”
俩同学本来就饿,嘴里塞得满满当当的,还不忘用力点头。
“看给这俩孩子饿的。”姜兰在旁边感叹道,“多吃点,蒸了不少米饭呢。”
“对了,爹,今年大米卖的咋样?”
“老好了。”白老爹给白叶看后台的数据。
白叶看得张大嘴。
之前刚回国的时候,通电话的时候他爹就告诉他预售的不错。
没想到正式销售的时候,竟然比他想的还要更好。
“幸亏是将咱们周围村里熟人要的,还有自家吃的,以及那些大客户们预定的留出来了。要不然还真不好说。”
“我给人快递那些您留了么?”白叶赶紧问道。
“留了留了。”白老爹笑着,“我已经让人快递过去了。”
这几年白叶全国实习,认识了不少好朋友。
像是他几个哥哥姐姐还有江小年家里都是要送的。
他师父那边就更不用说。
还有认识的那些朋友。
像是王策他们家,像是之前实习过的那些大小餐厅,像是黄盏家,兰澜家等,白叶都是不落的。
不是啥值钱东西,就是自家的农产品,大家都尝尝鲜。
毕竟这刚下来的大米是最好吃的。
他们正吃着饭,吴森过来了,“白叔白婶,明天我弟弟办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