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中,演戏中)
城池里面的那些崭新建筑,再加上刘将军的那些资料,还有四极皇朝的资料,让白二十七改变了主意。
一座旧的的城池,被践踏的城池,竟然还有崭新的建筑。
这让他如何不感到好奇,有趣。
毕竟他除了喜欢摧毁新城池,还喜欢的就是完全摧毁城池,还有摧毁旧城池里面的新建筑。
而且,刘将军不能退出四极皇朝,她是一个好母亲,为了孩子,一直努力的想要救四极皇朝。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要把城池给完全摧毁?
为什么不留着这座城池,不完全摧毁这座城池。
让刘将军不绝望,还抱有希望,继续为了孩子,来拯救四极皇朝。
等刘将军把四极皇朝给修复好了,他再来当着刘将军的面把城池里面给摧毁一遍,留着城池主体。
等刘将军修复好了,再摧毁。
一直反反复复,那多有意思啊。
就跟养蛊一样。
既能满足他的情绪,又能满足他无聊的时候找乐子。
完全摧毁了,刘将军可就没有那个心气去救四极皇朝了. . . . . .
最关键的是,他已经养了好多城池了,不差这一个. . . .
. . . . . .
“刘将军,我很喜欢你现在的眼神。”
白二十七一边把玩着双镲,一边用武器戳着刘将军的脸,笑着说道:“我摧毁过很多城池,也留下过很多城池。
想当初她们也是你这样的眼神,恨不得吃我的肉、喝我的血。
但她们没有一个成功的。
我希望你能成功。”
说着,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哦,对了,刚才我说了很多话,尤其是城池的情况,怕你没听清,我再给你重复一遍。
城池里的建筑都被我摧毁了,那些崭新、没有人住过的建筑也都被毁了。
但我把城池的主体给保留了下来,只要把城池内的建筑修复好了,那这个城池会慢慢的恢复正常。
城池最后的核心阵法,我打开了,想要摧毁,但没有摧毁。
而且,我还给你留下了一些本源,以便于重建城池。
放心,留下的本源不会让阵法衍生出新的阵法。
我等着你把城池重建好的那一天,等着你能打败我的那一天。
哈哈哈哈. . . . . .”
说完,不理会刘将军那要吃人的眼神,仰天长笑的大笑着站起来,就要离开这座城池。
但刚走几步,白二十七的步伐就停了下来。
又转身面向了刘将军。
但这一次,他的目光没有在刘将军身上,他这一次的目光在城池上面。
不,准确的说,他的目光应该是在城池的城门下方。
原本处在城池被毁满是悲伤的刘将军,恨不得吃白二十七的肉,喝白二十七血的刘将军。
在听了白二十七的那些话,转身就走之后,心中还有些窃喜的刘将军。
看到白二十七突然转身,心中立马升起警惕。
尤其是顺着白二十七的目光方向看去之后,她顿时如临大敌. . .
不,应该用天塌了比较合适。
至于为什么天塌了. . .
因为白二十七的目光所处,正是城池的另一条通道。
其实这一条通道,并不能通往城池内部,这条通道也没有什么大用,就是输送垃圾的通道。
其实不只是她守护的城池有,绝大多数的城池都有这一条通道。
这个世界的城池,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她守护的这座城池,大部分都有这样的通道。
也有一小部分是没有城门,城门替换成了武器,小通道,变成了城门。
当然了,绝大多数都是她守护的城池这样的. . . .
回到正题. . .
这样的通道,看似没什么大用,看似只是一个输送垃圾的通道。
但其实不然. . .
这条通道,对城池没有伤害,但对守护城池得人,是一个巨大的弱点。
守护城池,守护人要跟城池融为一体,才能借助城池中的国运力量。
而与城池融为一体,就要依靠城池阵法,但这个城池阵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那条通道。
这条通道,对城池造成不了大的伤害,但会给守护人造成最大的伤害。
而且,这是不可避免的,没有解决的方案。
毕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没有完美无缺. . . . . .
如果只是城池内部摧毁,城池主体还在,守护人努力修复的情况下,用不了多久城池就会恢复。
守护人受到的城池被毁的反噬,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如果阵法弱点被毁. . . .
那守护人会收到巨大的伤害,即便是城池修复好了,守护人也会需要很久才能恢复过来。
甚至是永远恢复不了,留下隐疾暗伤。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将军看到白二十七目光所处,感觉天塌了。
. . .
刘将军感知的没有错,白二十七看的就是那个,能给刘将军造成巨大伤害的阵法弱点。
“刘将军,你家里还有孩子吧。”
白二十七看了一会儿,就把目光看向了刘将军。
“白二十七,你什么意思!”
刘将军颤抖着双唇,目光中带着恐惧的看着白二十七。
她可不相信白二十七会无缘无故地说这些,会无缘无故的把目光投向阵法弱点。
“没什么意思。”
白二十七咧嘴一笑,开口道:“我就是在可怜刘将军的孩子。
刘将军的孩子还小,刘将军常年镇守城池,没怎么照顾过孩子。
照顾孩子,要不然就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要不然就给孩子丰富的亲情生活。
为人父母,其实做到一点就可以了。
刘将军给不了物质生活,常年镇守城池,还给不了亲情生活,母亲的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