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整汉末 > 第188章 威胁与妥协(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收到消息的刘合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他同样向汉灵帝上书弹劾蔡邕以及蔡质。

相比于蔡邕,他的理由正当一些。先是强烈的谴责了蔡邕随意攀咬,随后又指出蔡质办事不力,多日查案无果。

虽然没有正面回应蔡邕叔侄的动作,但是也算是摆明了车马了,把双方的矛盾放在了台面上。

身在宦官心在汉的刘合内心是挺担心蔡质因此被牵连而免去官职的。因为目前查案掌握信息最多的人就是他,如果把他换下来,能查到的东西就更少了。为了皇宫内的安全,为了搞掉一批宦官在宫中的潜藏力量,蔡质不应该被换掉。

但是,现在还没有一击必杀的机会啊。刘合也不愧是和汉灵帝具有同样的祖先血脉,憋气功夫了得。

为了等待时机一举铲除宦官,他不得不隐忍。既然已经选择了背刺路线,那么在正式出手之前就应该清楚自己的立场。

刘合知道,自己目前做的行为越是偏袒宦官,他就越容易被信任,能够接触的秘密就更多,将来斩草除根的几率就越大。

他为了目标已经放弃了太多,再做几件违心之事也只是多了几分负罪感而已。

好在这一次,宦官的目标本身也不是要伤害谁?因此,刘合才顶住了内心的煎熬。

随着刘合的这一次行动,宫里宫外都产生了流言蜚语。

二人的矛盾被传播出去之后,口口相传的版本比真实情况要严重无数倍,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到了这个时候,宦官们正式开始了诬陷的收尾工作。

这一天,宦官们以及刘合带着一位仆人打扮的人,进入了皇宫。实名举报蔡邕、蔡质二人以权谋私,构害忠良。

随后就把这名早就被收买的蔡府家仆拉了出来。

此人自述乃是蔡质府上的一名杂役仆人,昨日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小心听到了蔡邕与蔡质二人的密谋。仆人不愿参与到大人物之间的博弈中,但是经过一晚上良心不安的煎熬,还是决定去刘合府上提前告知,阻止刘合遭难。

在这名仆人哆哆嗦嗦的描述下,故事逐渐的成型。由于蔡邕、蔡质二人与刘合杨求的矛盾加剧。蔡邕叔侄决定利用手上的权力,诬陷刘合参与到了谋害刘辩的案件之中。

见到仆人面对自己的时的表现,不似作伪。汉灵帝忍不住升起了一丝疑心,都吓成这样了应该不敢说假话吧。

这要是被当事人知道了,高低要提醒一句,“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说假话才怕成这样。”

带着心中的疑虑,汉灵帝送走了几人。之后便找来蔡邕、蔡质询问情况。

两人对此事都很茫然,想到可能是有人陷害之后连忙矢口否认。并要求找来那位仆人当面对证。

结果这名仆人刚出宫不久,就遭到了刺杀。

第一次来还能表演舌头打结儿,再次来的时候只能被抬着过来了。

既然人已经死了,那么蔡质的辩解便根本无从对证了。如今现状是,昨日叔侄二人却有会面,死者也是他家的仆人,嫌疑根本洗不清。

太监们在此时先发制人,装出一副悲戚的样子,在旁边煽风点火。

他们替死去的仆人哭诉,说都是他们急于揭露蔡邕、蔡质之后又保护不力才害他丢了性命。鳄鱼的眼泪哗哗的流了一地。

感觉时候差不多了,他们再次把矛头指向蔡质二人。说一定是他们为了消灭证据,才如此做的。只有死无对证才能方便他们在这里活稀泥,才让他们有机会狡辩。

而蔡质则解释说,一定是有人在陷害他。他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找人来对质,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反倒是真正刺杀的人,才是不希望此人来对证的一方。

太监们咬定蔡质在狡辩。

蔡质则提出关键性理由,为自己证明。

既然这名仆人有机会来作证,就说明他不知道仆人会来。

如果他提前知道这名仆人的存在,他就根本出来。

也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仆人的存在,才不可能在被汉灵帝召唤过来之际,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前了解情况并找到仆人的位置派人刺杀。

既然不知道,就没有杀人灭口。既然没有杀人灭口就说明他们不怕当堂对证。因此他们是无罪的。

这样的推理环环相扣,十分合理。

可惜证明这件事情向来是证有不证无。想要说清楚没做什么简直难如登天。

太监们也是接着这个势头站住的脚跟。

他们听了蔡质的辩解后反应迅速,认为蔡质定是察觉到异样,早就派人搜索。这才能赶在当堂对质之前找到仆人的位置并灭口,甚至有可能是故意蹲守在皇宫外伏杀。

双方开始打起了正反逻辑,正反心态。之后又拿出了不少细节,最后谁也没办法压倒另一方。

宦官们很急,他们没想到蔡质反应竟然如此迅速。

急到口不择言的他们甚至说出了“你们这样做迟早会遭报应的。”之类毫无意义的话。

不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汉灵帝总觉得这些宦官在暗示些什么。

因此,双方的吵闹最后被汉灵帝压了下来,说是要等事情查清楚之后再做定论。

双方得到汉灵帝的回应后都带着几分不甘一同推走。

一方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自证清白了,另一方觉得迟则生变,过了这个机会再想扳倒蔡邕又要费一番手脚。

他们内心不愉快,汉灵帝心里更是烦躁。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汉灵帝独自叹起气来。

你说他相信蔡邕会做出这种事情吗?

从理性分析的角度上来说,汉灵帝觉得他不会,他觉得蔡邕不是这样的人。

从理智的角度上来分析,汉灵帝觉得也说不通。陷害一名司徒,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收益。因此,汉灵帝觉得二人的矛盾不可能发展到这份上。

但是,事情都已经闹到这个程度了,汉灵帝不可避免多出了一丝迟疑,觉得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可能。

不过就这微量的怀疑并不能妨碍他对蔡邕的信任。只是会使汉灵帝在思考与蔡邕相关的问题时,判断出现一些些微妙的变化。

在汉灵帝看来,这次闹剧极大可能是宦官针对蔡邕的一次阴谋。

如果这一次被他压了下来,肯定还会有下一次和下下次。甚至有可能会对蔡邕直接动手。

就像他们说的,蔡邕迟早会遭难。

他现在连自家这一亩三分地盯着都费劲,哪有精力去管蔡邕啊?

比起蔡邕被这些人报复而落难,甚至丧命,不如自己主动把蔡邕给送走。

这样一来,也省的蔡邕天天喊着诛灭宦官,与他们产生矛盾。

自己也省点心,大不了等到他把局势收拾好再把蔡邕请回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