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天又拉着你去哪了?”周可丽站在那一边梳头发一边和张铁军闲聊。

“动力区。参观三大动力,松雷商场,看狗街,母亲广场,植物园儿,陵园,哈理工,东林大,黑医大。”

张铁军瘫在沙发上有气无力的答了一句。

“你还累着啦?”周可丽扭头看了看张铁军。

“要不换你来?旅游都没有这么累的我跟你说,旅游起码还给留点自由活动的时间呢,这就是闷着的头走啊,一步不带停的。”

“厕所都不让你上呗?”周可丽就笑。

“……我好像这一天就没上厕所。这么重的体力活动还哪有余力上厕所了?消耗都不够。”

“那昨天去哪了?不是说昨天参观厂子吗?”

“前天是哈飞东安齿轮,昨天是石化中粮哈啤,这边到处都是厂子,想参观不有的是?”

“坐没坐相的。人家连大礼拜都不休息陪着你到处参观到处跑,你还想怎么的?”

“欸?”张铁军挣扎着,瞪着眼睛坐了起来:“真事儿哈,你不说我都没想起来。凭什么大礼拜还拽着我到处跑啊?凭啥不让我休息呀?”

“人家辛辛苦苦礼拜天都不休陪着你给你演戏,你还有啥不满意的?”

“是,是这么讲的吗?”

“那可不,估计人家回家了还得骂呢,耽误人家休息陪媳妇儿,肯定说你们这些当官的太讨人嫌了,没事儿就能瞎折腾,好好在京城待着多好。”

“那还是我错了呗?”

“昂,你以为呢?结果你还不满意。我还不满意呢,说带我们出来玩儿,结果天天是我们三个自己去瞎逛,连你人影儿都搭不着。”

“……那又是我错了呗?”

“昂,你以为呢?”

“我这,就是混了个两头不讨好呗这是?”

“可不,两头骂你,你说你是不是自找的?”

“你也骂啦?”

“骂了咋的?”周可丽双手叉腰居高临下。

张铁军打量了她几眼,抽抽着脸嘴一撇:“你就不能注意点?好歹穿上点呀。”

“你那是啥表情?”周可丽瞪大了眼睛:“你啥表情?咋的我恶心着你啦这是?是不是看够了?看腻了是不?不想看了是不?”

“不不是,我就是怕你凉着。”张铁军笑起来:“万一凉着肚子怎么办?”

周可丽气乎乎,走到张铁军面前俯视他:“是不是看腻了?”

“没有。”

“那你看。”

“看啥?”

“看我。……我打死你我,我和你拼了今天。”周可丽扑了上去。

“救命啊,这有个疯子。”

两个人闹成一团,没一会儿就打了起来。(知道你们不爱看,就不写了)

“以后冲了澡别那么赤条条的,肚子得捂上,这边晚上还是有点凉的。”

“为啥?我又不冷。不好看哪?”

“好看。肚子凉着了容易引起别的问题,女人本来身体就偏寒。”

“啥问题?窜稀?我就往你身上窜。”

“……你恶不恶心哪你?”

“就恶心,恶心死你,让你腻歪我了。”

“我什么时候腻歪你了?我表现还不好啊?”

“一般吧,不大满意。……你给我再弄弄,还有点想要。”

“咋了这是?”

“不行啊?”

张铁军在心里算了算,哦哦哦哦,这是到时间了,难怪这几天这么粘人,都恨不得拿胶水把自己粘在张铁军身上似的。

这也算是她们姐妹三个的一个特质吧,反正张铁军在别人身上是没见到过。也可能是经历的还是不够多。

是真的好,那种感觉……你不进去溜达溜达是想象不出来的。就很难用文字表达。

“有点要命啊。”张铁军不禁感叹了一声。女人腰,要命的刀啊。

“你啥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呗,你像个妖精似的,我这一天光走道了,不累呀?都不知道心疼我。”

“那你趴着,咱俩慢慢的。”

“……真特么疼人。”

“你们不坐车呀?说的像真的似的。”

“坐车到厂区,在厂里也坐车呗?你知道那一个厂子有多大不?还有学校。”

“你还真在里面从头逛到尾呀?”

“学校到是没有,也就是随意看看,厂子里面肯定不行啊,主要的车间什么的不都得去看看。”

“嗯。我好不?”

“好。”

“我好还是她们几个好?”

“不一样,别问这个。一来就问一来就问,你下次直接问她们去。”

“那能一样吗?又不是没问过,我问的是你的感觉。她们知道你啥感觉呀?说呗,我想听。”

“不一样,这东西是个综合感觉,你让我怎么说?”

“不综合,就说那里面的事儿,外面的不算。”

“你姐最好,你第二吧,柳姐也挺好的。”

“然后呢?”

“我也没比过呀,这东西本来就是综合的东西你让我拆开说。然后……黄姐吧,她那感觉和你差不多,就是用的多了点儿。

凤姐的要普通一点儿,但是她那个劲儿你们没有。”

“没啦?老丫呢?还有你那个于姐姐。”

“老丫和于家娟她俩差不多吧,单说的话也没啥,我不知道咋说。”

“我看你挺稀罕老丫的呀。”

“那是对人,你不说别的不算嘛。”

“没劲儿。你去的那为啥叫动力区?”

动力区,位于哈尔滨东南,于五八年建区,名字的来源是区域内的三大动力厂:锅炉厂、电机厂和汽轮机厂。

丝毫不夸张的说,这三个厂子,都是同期国内同类厂中最顶尖的那个,相当的牛逼格拉斯,不管是加工精度还是科技强度全是最顶尖。

就这么说吧,国内搞这三个大项目的厂,基本上都是这哥仨的崽崽,或者是崽崽的崽崽,无一例外。

三家工厂都在动力区的一条大马路上,这条马路叫三大动力路。

这条大马路承载了几代哈尔滨人的美好回忆。

而且作为新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摇篮,它见证了共和国发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历程,哈尔滨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动力之城。

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象征之一。

而围绕着这条马路这三家国家级装备企业,全是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是哈尔滨大专学校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科研能力最强的地区。

企业三十多家,哈尔滨工业五大集团有四个在这。

除了哈理工,中医药大学和东林大,还有大中型院校十九所,各类科研院所小三十家。

而且动力区不但交通全市最好最方便,还是整个黑龙江省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区,是环境和空气质量最好的区。相当漂亮。

而全这里人口平均文化构成全省最高,全国第二。

(沈阳第一,长春第三。东北是全国人口文化构成最高的地区,教育普及率也是全国最高)

三大动力厂最先建设的是电机厂。

五零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辽宁做为中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沈阳做为重工业基地的核心,同时也是战争的总后方,安全压力爆涨,于是,国家决定把沈阳,丹东,抚顺和瓦房店的关键型企业北迁。

于是电机厂落户松江省哈尔滨。当时先后过来的一共二十五个厂,后来六十年代其中大部分又迁去了西南。

\/

电机厂,原名沈阳电工五厂,五零年冬全厂迁到哈尔滨,命名为哈市第五厂。

那个时候的人是真的厉害,有信仰,有决心也有能力,哈市第五厂边生产边建设新厂,新厂未建成产能已经全面恢复甚至还有超越。

冬天啊,机器设备人员全部到达的进候已经十一月份了。

同样在冬天顶风冒雪作业的的还有瓦房店滚珠轴承厂,也就是后来的哈尔滨轴承厂,落户在香坊区五楼库。

五四年,哈尔滨锅炉厂开工建设。

五六年,哈尔滨汽轮机厂主厂房奠基。

说了这么半天,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反复说三大动力,这三家厂有什么不一样?不就是电机和锅炉吗?

同志们,这三家厂子生产的东西放到一起,就是我国发电工业的基础啊,是发电机组,从水电到热电再到核电。

抬头看看你头上的灯泡,低头看看手里的手机,感觉感觉屋里的空调,你就明白它们的作用和贡献了。

就这么说吧,原来全中国有百分之六十五的电,来自于这三大工厂,的产品。

不过,后来可能是老了,被它们的孩子们给超越了,就比如四川东方汽轮机厂,四川东方锅炉厂什么的。

三大动力厂从进入零零年代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吧,逐渐老去,进入了亏损行列,在零八年前后被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哈电集团。

也就是那个时候,动力区也不复存在了,并入了香坊。

不管多么辉煌,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辗成尘埃,被掩埋遗忘。

“为什么叫动力呀?因为……有劲儿呗。”

“嗯~~~,问你真格的呢。”

“那里是生产发电机组设备的,电不就是动力吗?”

“哦。我感觉这么慢慢来有点不一样,感觉不一样。舒服。”

“……你这思维是不是有点太过于跳跃了?这都怎么扯到一起来的?”

“那说我姐,我可想听了。”

……

九六年八月十三号,星期二。

阵雨,西北风四到五级。

在缓和了两天之后,雨又下来了,不过居住在哈尔滨城区的人们并不感觉有什么不同,不就是打把伞嘛,啥也不影响。

哪怕就隔着一条江,哪怕就隔着几公里十几公里,对老百姓来说,那也已经是另外的世界,顶多也就是看新闻的时候哎哟一声。

人和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心和心之间就是天堑。

感同身受,真的只是一句形容词,而且略嫌夸张。

就像坐在张铁军面前,这么黑鸦鸦的一大片干部们,灾情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一组数据,例行公事的签个字的事儿。

那感觉,或者说感受甚至不如掉了二十块。或者,十块?

这还只是一少部分,只有省里和哈尔滨本地的水利单位,下面各地市县张铁军都没去打扰人家。

不管他们怎么对待工作,怎么对待的相关工程建设,但这会儿正是洪水泛滥的时候,是需要他们站在一线的时候。

不管他们当中有多少去了,去做了,或者就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总归还是不去干扰的好。

一切等到风停雨住,洪水消退以后,自有公论。谁也跑不掉。

张铁军不是不想去下面走走看看,就这些人还真没有人能拦得住他,也不敢拦。

但是这会儿他不能去。还是那句话,大家都在紧张的抢险工作当中,他现在下去就完全是捣乱,会严重影响到现场的工作。

其实他刚开始还真没想到这一点,毕竟还是缺少经验嘛,难免有点莽。

是岳书记把张铁军给拦下来的,和他讲了这里面的关键。

今年黑龙江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或者说最严重的地区,是大庆市和伊春市南部。

大庆这个地方啊,西边是嫩江,东边是通肯河,中间是一大片大大小小的湖,整个市界说句不好听的,有点支离破碎。

\/

大庆,全是大小湖和水道

整个就是一块洼地。不管是从地质角度上,还是从城建角度上,这里都绝对不是一块用来建设城市的好地方。

可是不行啊,没有别的选择,油坑就在这,谁有办法?这就是资源型城市的无奈,不是人造就了城,而资源限制了人。

于是为了守着这块宝地,人只能不断的克服困难和环境和自然各种抗争。

主要是东北这边的地质结构,或者说土质结构也行,就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

你打开卫星地图,看看南方的大河大江,再看看东北的大江大河,一看就明白了。

从进了山海关开始,大江大河都是利利整整的河道,你看看东北这边,都是一滩一滩的,一片一片的。

\/

松花江水道

而且越往北这种现象就越严重。

\/

嫩江水道

同样是四五百米宽的河面,到了这边就能至少影响一两公里甚至五六公里范围的土地。

就特别容易漫延冲刷,特别容易形成大片大片的沼泽湿地。

每年到了雨季洪水一下来,那就是四面八方的淌啊,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它就没有个什么规矩。

去哪讲理去?

反正它只管往低的地方冲,而大庆就是这一片最低的地方。

再说伊春。

为什么要说受灾的地方是伊春‘南部’呢?

因为伊春太特么大了。

伊春的区和区(县)之间都得算是长途,要坐火车或者长途客运客车。从市区到嘉荫有两百多公里,到铁力有一百二十多公里。

整座城市都藏在小兴安岭里面,林业资源那是相当丰富,有全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局,这边下面的区县很多都是政企合一,归森林工业局管理。

而且伊春的风景真的可以说是四季如画,春夏秋冬都是那种你想象不出来的美,是摄影师深爱的梦幻世界。

\/

秋天的伊春

就是太特么冷了,零下四五十度像玩似的,本地人都受不了,都能冻伤。

\/

冬天的伊春

伊春的南部其实就和哈尔滨辖区接壤了,东部是佳木斯,都是年年水灾的重灾区,属于是松花江流域被牵连地区。主要是山洪。

张铁军自己暂时不能去,就安排了下面的人过去,在保证大家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拍了几部录像片回来。

他这几天被当地的人带着到处乱转乱看,那边就一直在紧张的拍摄。

今天,张铁军是请了大家过来集体看电影的,让这些坐在办公室养尊处优的大老爷们,看一看就是现在,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看一看他们嘴里笔下的各种优质水利工程现在都是个什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