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胡惟庸这几天,必须要出手了?”
朱标一听,顿时就愣住了。
“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朱元璋说到这里,目光中充满了狂热。
朱标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太子,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朱元璋见朱标神色不对,兴许是他现在心情不错,就开门见山的问道。
“我的确是有些怀疑!”朱标也不迟疑,直接就承认了下来。
“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说!”
朱元璋舒舒服服地舒展着自己的身躯。
“有一点,我始终不能理解,父皇为何一开始就纵容胡惟庸,你这是要逼迫他造反吗?”
朱标这才将心中最大的疑问说了出来。
在他想来,胡惟庸虽然在朝中有很大的权势,但只要一道圣旨,就能让他死无全尸。
可是,他的父亲却处心积虑了这么多年,先是纵容他,然后又打压他,如今,更是逼迫他造反。
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在他看来,胡惟庸的腐败,他的权力,都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但他并没有一开始就下狠手,在他看来,父亲应该是想要稳扎稳打,不想引起太大的波澜。
但现在,他却是逼着胡惟庸造反,这让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太子,你真的不懂?”朱元璋带着一丝笑意。
“我实在想不通!”
朱标面色凝重,这个问题,他早就想不明白了。
不过朱元璋都以“你自己看着办”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朱元璋说完,又看向朱棣,问道:“老四,你可知道原因?”
这几天朱棣结合自己的记忆,隐约猜到了几分,可又不敢肯定。
现在朱元璋问起,他略一思索,就把心中的猜想说了出来。
“我刚才有个大胆的猜想,父亲所要对付的,并不是胡丞相府,而是胡丞相府!”
朱元璋也是一惊,他没想到,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计划,都被自己的老四给看穿了。
“胡丞相的左膀右臂?”
朱标有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老四…”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看着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儿臣在!”朱棣应了一声。
朱棣之所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不是为了让朱元璋知道,他并不是故意装出来的。
朱棣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不引起朱元璋的怀疑。
比起明知故问,还不如直接告诉对方,这样更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
“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朱元璋的这个问题,无疑证实了朱棣的猜想,同时也令朱标大吃一惊。
朱棣从小就是他一手带大的,虽然聪明,但性子倔强。
可以说,一直到成亲的那一天,朱标都把他当成了一个毛头小子。
但自从朱棣和徐妙云成亲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首先,他表现出了自己的武勇,以及出色的训练,随后,他又表现出了远胜于那些老牌名将的指挥才能。
不过,更让朱标惊讶的是,他竟然能够猜到自己父亲的用意。
这让朱标有些失望。
他对自己的几个兄弟,一直都是宽宏大量。
自己的几个兄弟,竟然还敢和自己的父皇作对。
而之所以如此,还在于他一向以一种俯视的态度,俯视着自己的几个小弟。
他们的任性,他们的放荡不羁,朱标可以容忍,也愿意容忍。
身为哥哥,他自然要照顾比他地位低,实力比他低的人。
可是,今日,他却忽然有种恍惚之感,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四弟,似乎变得更加深不可测了,在他心中的印象,也在不断地刷新着……
习惯了照顾弟弟的朱标,突然觉得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朱棣知道朱标不高兴,却也无可奈何。
既然不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只能让朱标尽快习惯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了。
“这一点,也是我这段时间对胡惟庸进行调查之后,逐渐得出的结论!”
朱棣给自己找了个合情合理的借口。
“是吗?跟我说说,你是如何判断出我们的想法的?”
朱元璋忽然很好奇,朱棣是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的。
“嗯。”
朱棣没有办法,只能把事情说了一遍。
“事情的起因,是景越自杀的那一天。
经过这么一解释,朱标才真正的理解朱棣所说的“胡丞相之位”是什么意思。
想通了这一点,他看着朱元璋,眼中满是敬佩之色。
朱元璋看向朱标,问道:“太子可听懂了?”
“我这才发现,父亲您的高瞻远瞩,心胸宽广!”
朱标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自己的父亲,并不是在算计着一个女人,而是在算计着老朱家的江山。
从秦统一江山至今,已有1800年之久。
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是谁登基,都会有一个人,那就是至高无上。
而这一职位,则被称为宰相,经历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的朝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职位已经渐渐的削弱了皇帝的权力。
君权与相权,原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现在,两个势力之间,却出现了对立。
大明建国后,朱元璋换了好几任宰相,想要改变朝堂上的局势,但都没有成功。
不管是谁当上了宰相,都会被满朝文武挟持,与陛下作对。
从李善长,到杨宪,到徐达,再到汪广洋,再到如今的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