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 > 第1758章 天下一统(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由检过问安南政务乃至于插手行伍,是朕的意思...\"

就在殿中所有宗室藩王呼吸急促,心中暗自琢磨天子究竟会如何收场的时候,便听得朱由校毫无波澜的声音在其耳畔旁炸响。

轰!

虽说众人此前也在心中隐隐有过猜测,怀疑信王朱由检于安南如此大张旗鼓的行事,十有八九是得到了天子的授意。

但此时亲耳听闻,带给他们的冲击力却是无与伦比的。

安南虽是距离大明中枢数千里之遥,但其疆域却是丝毫不亚于大明的些许省份。

如若信王朱由检日后真的就藩于安南,这可是毫无争议的\"国中之国\"。

自靖难之役过后,朝廷对于宗室藩王的态度近乎于\"养猪\",莫说天子幼弟,就算是皇子又能如何?如若不能继承皇位,一样要老老实实的待在封地,连自由都成为了一种奢侈。

\"陛下,安南疆域广袤,信王殿下虽是有心为国,但只怕经验浅薄,无法主持大局呐。\"

在一片哗然声中,老成持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及次辅刘鸿训先后出列,一脸苦涩的朝着上首的朱由校禀报。

天子一向喜欢天马行空,从未将所谓的\"祖制\"放在眼中,眼下更是借着\"开疆扩土\"之功,将皇权高度其中。

若是单论对于朝廷的掌控力,放眼国朝两百余年的历史,怕是只有开国太祖,能与上首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子做比较。

尽管他们与朱由校君臣共事多年,但此时也猜不透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就算安南不是大明本土,但也不能任由信王朱由检在那边\"胡作非为\"不是?朝廷还需要安南源源不断的反哺大明呐。

最先出声的御史言官见两位阁臣出列,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喜色,这两位的分量自是毋庸置疑。

纵使天子一向喜欢乾纲独断,却也要考虑一二。

尤其是国朝初年的\"靖难之役\"尚且历历在目,天子就算在宠信自己的幼弟,也不可能对其听之任之吧。

果不其然,随着两位阁臣侧面点出了安南疆域广袤,上首始终波澜不惊的天子也是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

稍作沉吟过后,朱由校在殿中朝臣万众期待的注视下缓缓开口:\"两位爱卿所言不差,安南如今已重归我大明,朕自是不会任由信王于安南肆意而为。\"

\"眼下令其坐镇安南,只是为了令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日后待时机成熟,朕便会分封其余诸王于安南。\"

咕噜。

与刚刚的一片哗然所不同,待到朱由校一语作罢,人满为患的皇极殿内顿时响起了吞咽口水的声音。

以内阁首辅方从哲为首的朝臣们是满脸惊愕,胸口起伏不止,情绪极为激动;至于身着蟒袍的宗室藩王则是满脸惊喜,再也没有了之前尽量维持的淡然从容。

俗话说天高皇帝远。

虽说当今天子继位以来,分封于各地的宗室藩王们陆陆续续拥有了昔日梦寐以求的\"自由\",不再局限于冗杂的府城。

可亲眼见识过城外风景的宗室藩王们却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远处产生了更大的憧憬,渴望能够拥有真正的自由。

但同时,他们又舍弃不了宗室身份赋予他们的奢华生活。

正因如此,信王朱由检出镇安南的事情方才在宗室中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应。

事关宗室藩王,纵使内阁首辅方从哲及次辅刘鸿训也不敢就此敏感话题过多谈论,只得不置可否的躬身称是:\"全凭陛下圣裁。\"

霎时间,皇极殿内的气氛便是为之翻转,身着蟒袍的宗室藩王们皆是喜不自胜,下意识的振臂高呼,引得当值的礼部官员赶忙轻声提醒。

\"关于宗藩事务,朕已授意礼部及督查院,会在未来进一步完善宗室条例。\"

\"在宗室条例完善之前,各支宗室藩王便暂时在京师逗留一段时日。\"

望着殿中喜形于色的宗室藩王们,朱由校的声音很是和煦,但站在其身旁的司礼监秉笔却是敏锐捕捉到大明天子眼眸中转身即逝的冰冷。

宗室尾大不掉,他当以雷霆手段为后世君王彻底解决掉这个负担,否则好不容易才焕发些许生机的大明,必将重新为人口日益膨胀的宗室所拖累。

精神奕奕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听闻天子令在场藩王暂时于京师逗留,不准返回封地,嘴角便是露出了一抹不知所谓的淡笑。

作为掌管大明\"钱袋子\"的户部尚书,他深知日益膨胀的宗室人口对于朝廷的财政造成的负担有多沉重,更清楚天子令这些宗室藩王于京师逗留的用意。

以当今天子高瞻远瞩的本事,岂会坐视宗室问题尾大不掉而无动于衷,前些年针对低阶宗室的诸多改革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

若是他所料不差,随着困扰大明多年的内忧外患逐渐被解决,天子应当是准备对宗室藩王赖以生存的\"世袭\"制度动手。

说来也是无奈,放眼历朝历代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宗室问题远不如国朝这般严峻。

例如盛唐,因为立国之初的\"宣武门\"之变以及武则天的\"武周代唐\",导致宗室人口急剧减少,两宋和两汉之间同样发生过类似的变故。

终究是习惯了朱由校的雷厉风行,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喧嚣的皇极殿便是恢复了最初的宁静。

\"蒙古使臣,可是悉数当场?\"轻咳一声,金台之上的朱由校转而将目光投向才刚刚回班不久的鸿胪寺卿。

这段时日,为了接待赶来京师觐见天子的各部蒙古使臣,本是\"六部九卿\"中最为清闲的鸿胪寺卿瞬间成为了京师炙手可热的人物。

为了弄清各部蒙古使臣的来历,正值壮年的鸿胪寺卿可谓是呕心沥血,终日查阅历史典籍,以确保这些蒙古使者身份的真实性,从而杜绝似万历年间朝廷册封丰田秀吉为日本国王的尴尬情况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