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途之权力巅峰 > 第十章 给大伙找财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啊?就这?陈书记,这就是你说的无中生有的致富手段?”

张二蛋指着桌上那些袋子一脸失望。

陈阳神秘一笑:“没错,这就是无中生有的致富手段。这就是藏在三座大山里的无价之宝!”

张二蛋一脸嫌弃地随手拎起一个袋子里的一根荠菜,难以置信地看着陈阳。

“陈书记,你跟我说这……这是无价之宝?你可别逗我,我虽然只是中专毕业,但荠菜、婆婆丁、小根蒜,我从小吃到大的,这玩意,老拐叔家都拿去喂猪的!”

车老拐算是村里除了刘富之外威信比较高的了,条件在村里也算最好的几户人家之一,因为年轻时干活摔伤了腿,落下了后遗症,一条腿始终一瘸一拐的,因此老人都叫他车老拐,年轻人则叫他一声老拐叔。

车老拐脾气没刘富那么直,一直跟刘富搭班子管理村委,算是比较圆滑的一个人,而且是村里唯一的养猪户,村里的肉大多都在车老拐这买。

没这条件他也养不起三个儿子。

陈阳一脸无奈:“什么喂猪,这可都是宝贝!”

张二蛋又狐疑地拎起根刺嫩芽:“这也是宝贝?这玩意可有毒!前些年报纸都说了,岛国专家说这玩意有毒,不能吃!”

忽然他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陈书记,你是不是要开个猪饲料厂?”

陈阳十分无语,他不打算跟张二蛋磨叽了,简直对牛弹琴。

至于那所谓的刺嫩芽有毒,前些年确实电视和报纸上都说过,据说岛国营养专家说这东西有毒,不能多吃。

结果全国人民还都信了。

可陈阳这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要烧在这刺嫩芽上。

因为陈阳清楚地记得,前世大概二零一零年的时候,他看过一篇东北的新闻报道。

刺嫩芽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我国的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以及中部地区的一些山区里存在,岛国和南韩偶有分布,但极少。

那篇报道声称,每年大小兴安岭地区,都会出口岛国和南韩大量的刺嫩芽,据说贸易商人的收购价在二零一零年已经达到了将近两百元每千克。

此时回想起来,陈阳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几年前岛国专家说刺嫩芽有毒,原来这有毒消息一出,全国没人吃了,因此就都卖给他们了!

好“歹毒”的算计啊!

不过这不重要,本身这东西产量极少,而且全国也只有那一点点,老百姓食谱里也压根没这东西。

可是既然这临江村的山里有,那这就是一条致富之路啊。

如果眼前有一斤刺嫩芽,并且确认没毒,你随便问一个村民:你是选择炒鸡蛋吃了,还是卖一百块钱。

那一百个村民会有九十九个毫不犹豫地选择卖掉换一百块钱。

经过一整天东西北三座大山的粗略探寻,这座最大的北山,漫山遍野的都是灌木科的刺嫩芽,陈阳保守估计,就这五六月份刺嫩芽最嫩的季节,怎么也能摘个几千上万斤吧?

这可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了。

可是,卖给谁呢?

国内肯定是没人要的,就算有人吃,国人也没吃这东西的习惯,没多大市场。

买卖想要赚钱,不是看你有什么,也不是看你多便宜,最主要的是看消费者需要什么,陈阳深刻地知道这一点。

于是,他第二天整理了一背包的刺嫩芽,坐着张二蛋的摩托车,踏上了去省城的路。

在镇客车站与张二蛋分别的时候,陈阳才想起来还没告诉刘富,得告诉他一声,否则太不尊重了。

“二蛋,回去慢点骑,对了,告诉刘叔和老拐叔一声,说我去省城一趟,给大伙找财路去了。”

“唉,好嘞!”

张二蛋骑车往回赶,至于那“给大伙找财路”,张二蛋是真没当回事。

刺嫩芽漫山遍野都是,那玩意老拐叔连喂猪都不敢,他分明看陈书记背了一大包的刺嫩芽走的,那玩意也能卖钱?

疯了,肯定疯了。

果不其然,回到村里,张二蛋跟刘富知会了一声,告诉他陈阳去省城了。

“小陈书记去省城了?”

“是啊,我送他去的客车站,说是去省城帮村里找财路去了。”

“噢,这样啊,小陈书记有文化,有水平,还在省城上过大学,去试试也行。”

“可是……可是小陈书记他是背着一大包刺嫩芽去的。”

“啥?”

刘富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去卖刺嫩芽?”

张二蛋点点头,依旧一脸茫然。

“哎呀,这不瞎胡闹么,那东西要能卖出去,那咱北山上漫山遍野的,咱村不早致富了!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

可是又一寻思,刘富也怕自己见识不够,索性进屋之后问起闺女。

“小慧儿啊,你在省城上大学的时候,也下过大馆子吧?”

戴个小眼镜的刘慧妍此时正在看书,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她爸聊着:“去过几回,都是同学过生日啥的,人家请的。”

“那你们在大馆子里,吃过刺嫩芽没?”

刘慧妍一脸看怪物似的看着他爸刘富:“爸,你没毛病吧?那玩意喂猪猪都不吃!”

刘富也没跟闺女多解释,只是无奈摇头,估计这回小陈书记是瞎折腾了。

……

到了省城,刚下车,信心满满的陈阳有点傻眼。

他知道目前岛国或南韩肯定要这东西,但去哪找呢?

他只做过平山县的芝麻绿豆大的宣传部主任,再有的经历就是老师了,做买卖他是真没做过。

无奈只好先打电话找大学死党梁俊辉了。

“老四,在省城呢么?”

“三哥啊,在呢,刚下去采访回来,咋啦?对了,你前两天不是说有个新闻么,咋没信儿了?”

“啊,那事啊,到你家再说。在家没?我刚到省城。”

“擦,咋说来就来啊,都没准备,来吧。”

晚上,同窗二人炒了两个小菜,喝了点小酒。

几年没见了,梁俊辉黑了不少,估计是当记者风吹日晒的,也比上大学那会儿胖了,而且满脸的络腮胡子,二十七八的小伙子,弄得跟个三十多岁大叔似的,很是不修边幅。

陈阳往嘴里丢了颗花生米:“我说老四啊,你上大学那会儿挺精致的啊,怎么造成这样,你这鸟样还找不找对象了?”

“擦,三哥你不懂,我们记者就得这范儿。三哥,怎么个情况,在县里好好的,眼瞅着平步青云了,咋就忽然下村里了?”梁俊辉说着,举起酒杯伸过来。

陈阳一脸苦涩,将啤酒一饮而尽:“唉,别提了,一言难尽,我特么都不知道咋回事。”

见陈阳不想说,梁俊辉也没多问,兄弟之间就是这样,你不想说,我就不问,但你说要帮忙,能帮你的绝对不含糊。

同窗之情,向来都是单纯而真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