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乡试。
汇聚了圣院与朝廷以及青山书院的大人物,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随着消息传开,暗中无数人关注这场乡试。
事出反常必有妖!
滕王阁中。
参加乡试的华天府考生,四千余人,阁中七层,以及临江的广场上,都坐满了这一届的考生。
维持考点秩序与监察考生的龙卫,每五米便有一个。
全方位无死角地,将所有考生映入眼帘。
林亦来的算是比较晚,根据通行文书上的考号,在滕王阁广场的临江位置落座。
一张案桌,一张蒲团,这就是文考的标配。
林亦放下箱笼,将文房四宝放置在案桌上,静静地等待乡试开始。
文考并不算难。
简单来说,就是检验读书人寒窗苦读这些年的成果。
只要文道造诣达标,成为举人并不是难事。
读书人中举之后,才算文道登堂入室,拥有拜入圣院与翰林院国子监的资格。
无论是加官进爵入朝廷,还是追求文道彼岸入圣院,都在一念之间。
但不管怎么说,成为举人,是普通人彻底翻身的唯一途径。
一旦考取不了功名,上升通道就会被封死,永远无法改变所处的阶层。
你是老百姓,那就永远是百姓,根本享受不到高等阶层带来的各种好处。
所以才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这个说法。
“只要乡试中举,拥有功名,就能官拜朝廷!”
“等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也能为龙三的家人和魏无敌那些老将们,还有大衍百姓做些什么!”
林亦低声道:“所以……这次乡试的目标,高中解元,见大衍皇帝!”
这是他想要跨越阶层的唯一途径。
……
“圣师跟督学院院长他们在看我……我好紧张!”
“别自作多情好吗?没看到圣师在看我吗?我年少成名,东城觅香街小神童!”
“巧,我南城春江街小神童!”
“……”
不少广场上的考生,发现滕王阁中,钟子正与傅玉衡以及李墨白等人,正低着头看向他们。
一个个激动的直颤抖。
他们严重怀疑,几位大人物,就是专门为他们而来。
不然为什么总是盯着他们看。
……
阁楼上。
钟子正与傅玉衡以及严双武等人,笑看着角落中的林亦。
目光中有欣赏,也有期待……
主考官刘阳明有些迷糊,这些人为什么对林亦这么关心?
严双武跟赵泰关心也就算了,可能是陛下的旨意。
但圣院第五圣子跟督学院院长傅玉衡,都借监考之名来看林亦,就很离谱。
林亦在南湘府的所作所为,几乎是跟读书人对着干的。
你们圣院还欣赏?
‘一次乡试而已,没必要组团来看我考试吧?’林亦既无奈又好笑。
但现在还是选择无视为妙,免得影响自己的发挥。
就在这时。
主考官翰林院学士刘阳明的声音响起:“时辰到,乡试第一科:文考!”
“现在开始!”
duang!
滕王阁中响起了锣声,考生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都在静心聆听了起来。
文考题目要出来了!
只见龙卫端着一个红绸覆盖的托盘登上滕王阁,走到刘阳明跟前。
刘阳明掀开红绸缎,拿起上封了的考题纸卷,目光环视在场的所有考生一眼,朗声道:“考题:滕王!”
“体裁不限!”
“诗词文章歌赋皆可,以才气衡量成绩,前三甲,答卷张榜,供百姓传阅!”
哗!
刘阳明话音一落,众考生一片哗然。
有考生更是险些惊掉了下巴。
考题居然是滕王!
滕王阁中写滕王,这是送分题吗?
本来按照正常的乡试考题,都不会选择跟考点相似的考题。
因为难度太低。
很多学士在考点公布后,都会进行押题,也就是猜测考题,提前备好功课。
争取在乡试上,一鸣惊人。
“哈哈哈,我就猜到这次朝廷主考,选择滕王阁作为考点,大概率会考跟滕王阁有关的考题,好在……我提前备好功课了!”
“押中了,中举,我要中举了!”
“我也押中了,恰好我前段时间就买了本滕王传,我能写出让滕王都哭泣的文章出来,哈哈哈!”
无数考生忍不住欢呼雀跃起来,有些更是喜极而泣。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成名天下知!
他们终于可以翻身了!
成为读书人!
做人上人!
再也不用被读书人欺负了!
“滕王?”
林亦没想到考题居然真的是滕王。
之前他还跟章九儿说,考点设在滕王阁,大概率不会以滕王为考题。
因为这相当于是开卷考试。
可没想到……他被现实打脸了!
‘不对!’
林亦转念一想,突然觉得翰林院既然选择滕王这个考题,肯定有一定的考量在里面。
越是这种简单的考题,竞争也就越大。
想要获得前三甲,难度反而更大。
如果大家写的是歌颂滕王,赞美滕王贤王之名,可能就落于下乘了。
“这出题之人,有趣……”
林亦忍不住苦笑一声,既然是这个考题,那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王勃的《滕王阁序》?
真是巧儿她妈给巧儿开门,巧到家了!
‘前三甲,答卷张榜,供百姓传阅……’
林亦想到刘阳明所说的这句话,他忍不住想,王勃的这篇流传千古的骈文《滕王阁序》,传阅开来后,别人参悟……会不会也能给自己提升才气?
毕竟《周易·系辞上传》,李文博参悟的同时,让他获得了不菲的才气。
只不过《周易》是儒家圣典,算是为往圣继绝学。
而《滕王阁序》则不是。
“试试看,能够让这篇流传千古的骈文,在这个世界流传千年,也不失为一件妙事!”
林亦面露浅笑,开始研墨,同时脑海中开始回忆起这篇千古第一赋的骈文……
他看向滕王阁外的江景与山峦,有些地方高度重叠,但地理跟人物上……则并不契合。
也就是说,有些地方需要改动。
但林亦想来,他毕竟借了先贤的文章,改动是一件不敬的事。
除非他能够改的更好,致敬先贤,但现在……林亦自认为做不到。
研墨结束后。
林亦执笔沾墨,便开始在答卷上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写起来……
乡试中不允许动用文宝,才气如何,全凭文章本身。
林亦相信,文考第一,非《滕王阁序》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