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盖苏文现在面临着一个难题,他手里面还能抽调出十万左右的军队,因为在平壤首都要留守五万到八万。
这是他现在所有的极限兵力,辽东一线有高句丽大大小小二十多座城市,总驻扎兵力也有精锐十万,辅兵五万,其中辽东城就有两万精锐,辅兵数千。
而现在他不知道局面的情况下,他不知道该如何支援,如果集合所有部队过去,那肯定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如果支援部队过去,那么平壤附近怎么办?
他可没忘记,就在距离平壤南侧不到四百里的地方,同样有大唐至少三万以上精锐,大唐在新罗肯定增兵了。
这只是他们在新罗一线斥候观察到的,如果大唐在新罗一线增员的精锐不只是三万呢?如果是五万,八万呢?
这意味着他们在新罗一线的五万精锐一旦被攻破,大唐将有机会直接长驱直入,直奔首都平壤而来!
如果不支援的话,情况更恶劣,大唐全军出动,现在区区两万骑兵就封锁了他们所有的出路,这意味着,他对前线一无所知,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援,辽东一线注定会被突破。
那个时候,大唐大军抵达大同江(后鸭绿江,隋之前名为浿水,隋称之为大同江,大唐改称鸭绿江,但高句丽部分人还称之为大同江),整个高句丽就彻底完蛋了。
因为大同江一线,高句丽可不像是辽东一线,有如此之多的重镇防守,大同江一线只有一座乌骨城驻守在重要的地方。
但乌骨城根本无法镇守整个大同江,甚至大唐只需要将乌骨城包围,然后其他部队就可以越过大同江,进入高句丽腹地!
所以,辽东防线不能丢!
“渊将军!乌骨城急报!”随着一个传令兵抵达,渊盖苏文瞬间紧张了起来,直接从传令兵的手里面拿过了最新的情报。
当渊盖苏文翻开之后,他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启禀渊将军,近日大唐军队似乎有大动作,原本活跃在辽东附近的大唐骑兵频频出现在乌骨城附近,并且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今日已经侦查到有数千骑兵一起出现在乌骨城附近,现请求出城追击,请将军下令。”
看完最新的情报,渊盖苏文的眉头都皱了起来,乌骨城是高句丽腹地的重中之重,是绝对不可能出问题的,但之前一直以骚扰为主的大唐骑兵却出现在了乌骨城附近,而且还是集结出现。
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唐有什么阴谋诡计?
还是说辽东一线出了问题?
但不管哪一样,渊盖苏文觉得自己已经不能等了,乌骨城只有一万骑兵,一万步兵,五千辅兵而已,这个数量如果出了意外,整个高句丽就彻底万劫不复了。
“传我命令。”渊盖苏文直接叫来了传令兵,“现在命令呼达尔将军率领两万骑兵三万步兵,迅速赶往乌骨城,会合乌骨城军队后,结合乌骨城一万骑兵,总计三万骑兵三万步兵,迅速支援辽东城。”
“如果大唐骑兵骚扰,赶走为主,直奔辽东城,不得迟疑。”
“是!”
渊盖苏文的命令一下达,整个平壤城附近的军队迅速行动了起来,直奔乌骨城而去。
契苾何力等人之所以开始集结部队自然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大唐的后续部队开始向乌骨城一线挺进了,自己原本封锁所有侦查的任务自然也就结束了。
自己的背后是大唐二十万大军,契苾何力根本就不用担心了,所以他当然要集结部队了。
这段时间因为敌人基本没有太大的行动,甚至连不间断派出的斥候都少了许多,毕竟一次斥候就得五到十人小队。
这段时间以来,光是斥候契苾何力这边都抓了五百多人了。
他们也没有多少兵力这么消耗了。
现在他就要找机会看看这乌骨城能不能占点什么便宜,这段时间契苾何力都算是将乌骨城侦查的差不多了,这座城市确实不太好攻,它一面靠山,一面背靠鸭绿江,只有两面可以进攻,而这两面的地形都没有那么容易。
靠山那一面山势险峻,山上也不好攀爬。
不过这也是对其他的攻城来说,对大唐来说,就没有不好进攻的方向。甚至契苾何力都想到了如何进攻的方法。
从鸭绿江上游趁着夜色直接将破城雷放到木头架子上,然后顺流而下,乌骨城靠河的一面城墙下也有从鸭绿江引流入城的河道,只要破城雷顺着乌骨城的饮水河进入城墙地步,然后引爆。
整个乌骨城的城墙必然会大面积的坍塌,虽然因为城墙靠近河岸,即便是城墙坍塌也无法利用坍塌之处进攻。
但城墙坍塌可是有可能将整个饮水河给堵住的。
堵住了饮水河,没有了水源,乌骨城投降不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嘛?当然城里面估计是有水井的,但是水井能不能支持数万人饮用,那也是一个问题。
毕竟既然有饮水河进入城内,那即便是有水井也只是为了方便,数量绝对不会太多。
不过无所谓了,大不了直接将正面的城墙给炸开。
这段时间契苾何力做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调查周围的所有地形,根据李世绩的命令,到时候他们直接将乌骨城一围,下游大唐船只抵达就可以直接利用船只渡河了。
不过距离大军抵达还有一段的时间,反正现在大军也不着急,整个高句丽沿线都是海岸线,大唐的补给还挺简单的。
而且在整个辽东一线,俘虏了十万士兵,这些高句丽士兵也可以直接进行运送后续粮草,倒是也挺简单的。
至于这些俘虏会不会造反的问题,契苾何力没有考虑过,既然李世绩将军那边敢用他们,那就证明这些俘虏的问题不大,必然李世绩将军那边肯定得到了某些保证。
这些不是他这个前锋将军需要考虑的问题。
契苾何力猜测的没错,其实李世绩不怕这些俘虏造反的原因也很简单,这跟大唐这二十多天的治理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