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 第271章 大明天兵抵达了忠于王大头的徐州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1章 大明天兵抵达了忠于王大头的徐州城

!(求订阅,求月票)

虽然穆占下达的命令是“加速前进”,但是命令归命令,执行归执行,这个加速.也没说加多少?加多加少不都是个加嘛!

现在可是友军有难,穆占手下的旗军、绿营没有不动如山已经对得起那俩军饷了,马马虎虎来个“其疾如龟”也就差不多了。

当然了,穆占是大清忠臣,他可是金台石的长房嫡孙.他不忠臣谁忠臣?

所以必须得赶快!

不过嘛,赶快的前提也得是保证自身安全,特别是格斯泰这个先锋带着马队一头扎进了逆贼的包围圈,穆占身边几乎都是步军,还拉着不少火炮和辎重。这要是遭到逆贼骑兵的突袭,那该如何是好?

而逆贼的骑兵.很快就来了!

淮北这边是大平原,一直都有养马的传统。历史上的捻军就拥有大量的骡马,可以在广阔的北方大地上进行长途机动,甚至还在机动作战中打了人困马乏的僧格林沁一个要命的伏击!所以李中堂在淮北招募的各个营头下面都有骑兵队,虽然这些骑兵谈不上多精锐,骑射和骑马冲锋的手艺远没到家,也没什么好马,纪律性也很差,但终究是可以在大平原上往来如风的马队。而且他们也非常熟悉淮北的地形,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哪儿可以涉渡哪儿过不去,他们都是知道的。

而这些淮西骑兵,现在都被李大中堂集中了起来,交给王雷勇、余海涛这两个吴小菟带来(他们俩和何天然都是吴国贵的家丁)的骑将统领。而这两个骑将和何天然转到李大中堂门下的时候还带着一些老兵(都是吴国贵的亲兵),后来在跟随李中山的过程中,又招揽了一些手下,现在各有数十骑老兄弟,靠着这些老兄弟,王雷勇和余海涛很容易就掌握了数千淮西骑兵。

这些淮西骑兵当然不能和格斯泰的八旗马队刚正面,但是格斯泰已经钻进了包围圈,那淮北大地就是他们纵横的天地了!

除了这些不怎么精锐的淮西骑兵之外,那个被大清朝廷从吴三桂手下调到耿精忠手下去“交流造反经验”的马宝的哥哥马惟兴手底下也有一支骑兵,他们可就精锐多了老底子可是闯营出身的!

这会儿王雷勇、余海涛、马惟兴三人都给派出去了,各领一队骑兵在睢水以北活动,穆占率领是两万几千步军当然躲不开这些骑兵的眼睛。

随着一声“敌袭,骑兵”的呼喊,穆占以下的两万三千“见贼而缓”的大清勇士都长长出了口气!

“总管,我军前方及左右两侧出现大股贼军马队,总数不下两万!”

正骑着马慢悠悠前进的穆占听到底下人的报告差点没喷血两万骑兵?你们还真敢编啊!

看看前方和左右两侧平原上扬起的烟尘,最多也就是几千骑兵,怎么可能有两万?这是公然谎报军情!

“再探!”

穆占沉着声吐出俩字,然后继续带着部队缓缓而行。

没一会儿,又有几骑穆占麾下的探马飞也似的奔到了他跟前,然后下马打千,大声报告:“报!前方二三十里处发现数千精骑,还打着‘马’字和‘吴’字认旗!”

“什么?数千精骑还有‘马’字和‘吴’字认旗?难道是”

气氛一下变得非常紧张了!

李中山是绝对拉不出数千精骑的,但是他的好基友吴世璠有啊!那个“马”字认旗该不会是吴三桂麾下的铁骑总管马宝吧?

“总管,”尚可教马上策马上前,到了穆占身旁,“这里距离南阳府境只有七百里如果吴世璠出兵,七天就能赶到!”

年遐龄也马上附和:“总管,吴世璠和王大头有过命的交情,他妹子又是王大头的妻子,自然要鼎力相助咱们不能不防啊!”

吴家军的威名可比淮西军大多了!

这个故事编得有水平,可比王大头底下有两万淮西骑兵像多了。

不过穆占也不能因为前方有吴世璠出没就把部队撤回徐州去现在被困符离集的可是一万八旗兵!

“组方阵,持重缓进!”穆占道。

底下的将领早就在等穆占的这句话了——友军有难,即便不能不动如山和退兵如风,也要像乌龟和蜗牛一样前进啊!

“嗻!”

将领们发出了欢快的声音,而穆占心里头也稍稍松了口气。

不过持重缓进也还是在前进哪怕真的和乌龟爬一样,也总有爬到战场的时候。另外,虽然还能龟爬,但是和前方的符离集和后方的徐州城之间的联络,却完全中断了。

这就是步兵遇上骑兵时候的苦啊,前前后后都给你封起来,什么消息都不知道.甚至大清朝还在不在,都没办法知道了。

所以他们的欢快心情没有持续多久,就变得凝重了。

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他们很快就能得到一个让他们彻底从徐宿战场解脱的好消息了!

就在符离集战役开始后的第四天,当符离集的包围圈被越收越紧,可以发射二十四斤开花弹的冲天炮被架起来的时候。当穆占率领的两万三千解围部队以每天推进十里的速度向符离集靠拢的时候。当原本就阴云密布的天空中开始飘落下蒙蒙细雨的时候。雨雾当中,一支军马在天色将明未明之际,终于迫近了徐州城的西面。

此时的徐州东北两面靠着黄河,南面是云龙湖,唯有西面平坦开阔。此时徐州的西门已经洞开,往来民夫,正络绎不绝的在搬运从徐州附近几个集镇运来的粮食。从一个月前开始,徐州就在准备应付围攻,由于徐州的地形易守难攻,所以“围攻”中的“攻”只能是个辅助,“围”才是主要的手段。

而要应付“围”,就得储备大量的粮草。所以徐州知府年遐龄在率兵跟随穆占出征前,就派人向附近所有的集镇高价买粮。

本来也没指望能买到多少.毕竟徐州附近的集镇也都和安徽淮北的集镇一样,都是大土围子聚族而居,彪悍得很!现在把粮食卖给清朝的官府,还不如带着粮食子侄组团参加反清复明,回头也搏个祖传的富贵。

可没想到还就是有见钱眼开的!徐州萧县境内赵家圈的赵孝廉(举人)赵老爷子一下拿出三万石陈年老米要卖给徐州府,运粮的船队沿着黄河而来,昨晚上就到了徐州城外。

这可真是谢天谢地了!

所以留守在徐州府的官员赶紧让人开了城门,还从城内召集了几百民夫,从黄河码头上往徐州城的西门内搬运粮食。而这徐州城门在之前几日因为要防逆贼偷袭,所以一直都闭着。城外的鸡鸭鱼肉瓜果蔬菜,甚至烧火的劈柴煤块都运不进城。而城内的百姓也没做好应付围城的准备,家里面没多少东西,都慌得不行。

今儿发现城门居然开了,都蜂拥着出来想要采买,而那些附廓而居的小商人,似乎提前知道了要开城,早就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货物,在城门外摆摊贩卖。

一时间徐州城的西门外竟然成了个集市,哪怕天上还下着小雨,依旧是人山人海的。

而留守徐州的清军,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一个守城营不到千人,但是这个时候却一点都不担心敌人来偷袭,既不驱赶做小买卖的商人,也不催促民夫们快些搬运,反而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开始收摊位费了!还有一些绿营兵则借口防贼,在城门口设了卡子也要收银子。

而当天色完全放亮点时候,赵老爷的粮食早就已经送进城了,但是徐州西门外的买卖却是越做越大了,原本不知道消息的人都涌出来了——赶紧买点儿吧!今儿不买,再过几天可就没得买了!而且今儿来徐州西门做买卖的商人都不奸不诈,不乘机哄抬物价,也不短斤缺两、依次充好,甚至讨价还价都不大会,一看就是误入商道的忠厚之人,

而且这些商人看上去也忠厚,个个都是体格健壮的棒小伙儿

那个运粮来徐州的赵老爷子和他手底下的赵家族人,收了银子后也没有离开,而是又从船上搬下来不少油盐酱醋茶,就在徐州城门外头摆摊叫卖了。跟着他一起过来的族人,也都是二十出头的健壮小伙儿,光着的膀子上都能看见腱子肉!

徐州城的百姓已经好些天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了,趁着采买物资的机会,就跟那些两条膀子上都是腱子肉的忠厚商人们打听起来了。

这些忠厚商人一看就知道是消息灵通人士,听他们的准没错。

“逆贼王大头怎么样了?有没有被朝廷的天兵打死?”

“没有.朝廷的天兵.没打好!”

“啊,败了?”

“还没败,只是被包围了,正等着朝廷再发大兵去救呢!”

“王大头哪儿来那么多兵?怎么就包围了朝廷的几万大军?”

“他没有那么多兵,他老丈人有啊!他老丈人是谁你们知道吗?”

“是吴逆.不,是西王世子!”

“西王世子前一阵还把康熙爷包围在西安呢!他手底下怎么都有十万八万大军吧?”

“一定是有的看来李中堂借了西兵,很快就要大获全胜了!他胜了以后,会不会来咱徐州?”

“那是肯定的徐州可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啊!”

“那咱们可得准备准备”

“是得准备,您看这个是箪,这个是壶.您老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吗?”

“知道,知道”

“那就买俩吧?”

“买两双小老儿家里人多!”

就在徐州城的老百姓准备应付李中山的时候,一队赶着大车的布衣汉子,已经朝着徐州西门开过来了。这些汉子中领头的是个眉清目秀的壮汉,穿着一身白色长袍,手上捏着把折扇,骑着一匹枣红大马,身边还有几个穿着短衫,腰带上插着火枪的亲随,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大围子的少主。

负责看管徐州西门的一个把总正站在个卖箪和壶的摊位前,拿着个箪在仔细打量.得挑个好一点的,回头用来装饼子也体面啊!

突然听见耳边有人大喊:“你们什么人?从哪儿来的?”

“呔!瞎了你们的狗眼,这是我们扬州常老太爷!”

来人是一口扬州话!

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有扬州商人跑来徐州?来贩私盐?

那把总马上就警惕起来了,顺着那扬州口音望过去,马上就看见骑在马上的常老太爷了一点都不老,也就是二十来岁,不过这也挺正常,扬州的商人就喜欢管人叫“老太爷”。

再看看那个常老太爷身边的随从,也是一副盐帮打手的模样。

“现在兵荒马乱的,你们来徐州做什么?”

那把总把箪放回边上的摊子上,然后一手按着刀柄,一手指着那“常老太爷”就发问了。

“哈哈哈!”姓常大笑了三声,然后就朗声道,“我乃大明开平王之后,江都常威是也,今奉李中堂钧命,来取徐州,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大明天兵来了!

那把总下意识就喊捉反贼,脑袋却给一根铁管子似的东西给顶住了,他用眼角余光一看,就是刚才买箪给他的那个赵家围来的汉子,手里拿着根铁棒正顶着他的脑袋。

这一棒下去,脑袋可就要开花了!

那汉子人倒是客气,和颜悦色地将那个箪递给那把总,那箪里面还放了个馒头,笑着道:“我用这个箪和这个馒头换你的刀!你换不换?”

“换,换”那把总赶紧松开刀柄,然后任凭对方取走他的腰刀,再接过装着一个馒头的箪,高高举起,大声呼喊:“徐州百姓恭迎大明王师!”

他这一喊,其他人马上就反应过来了,都跟着一起嚷嚷:“徐州百姓恭迎大明王师天兵啦!”

“大明王师来了!”

“王师进城了!”

其实大家伙心底里都在盼大明王师呢!

王师拿下徐州,徐州就不会被包围,大家伙的小日子就不受影响了。

另外徐州是淮北的中心城市,徐州百姓,其实和外头这个“集”那个“集”的百姓都是一样的!十有八九也是祖传的明军,谁愿意忠大清?

常威看到这一幕就知道徐州城西门差不多能拿下了,不过他还不敢掉以轻心,还是掏出一把燧发手枪朝天就是一枪,这是行动的信号!

枪一响,原本那些做买卖的,当力夫的,还有赵举人和他的子侄全都暴起了,买卖都不做了,都从他们推着的车子,挑来的货物当中取出了大刀长矛,一起大声呼喊着“大明天兵到了”,然后就往徐州西门内冲去。

同时还有人打出面红旗,举着就往徐州西门的城楼上扑去。

现在徐州城中非常空虚,守军不过千人,而且也没什么死战的劲头——守城营一般也是当地人,守城抗贼是足够的,但大明现在已经是王师了,淮西又是“大明老区”,有几个人愿意帮大清抗明?根本不现实嘛!

在距离徐州西门不过七八里的一处小丘之上,数十骑骑士,勒马立于其上,静静地看着徐州城门口大乱,红旗插上了徐州城头。他们当中为首的,正是李中堂的军师周昌。

这次的徐州之役,就是他和罗大为、尚淑英一手策划的。不过这个首功却要让给陈永华的小舅子常威这就是政治!

当然了,周昌、罗大为、尚淑英也不会吃亏,特别是周昌和罗大为,这次大战之后,他们俩就都是李中堂在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了。

看到红旗飘扬在徐州城头,周昌终于按捺住了心中翻滚的情绪,他转头对身边的簇拥的军官们说:“现在可以进徐州了.记好了,一定要约束住队伍,务必秋毫无犯,全取徐州!”

“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