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再入颍川
再出关中,转道南下不过半日,路上已经有了人烟,不少在田间耕种的百姓,看着一路望不到头的迁徙的人群,一个个停下脚步观看。
询问才得知,这些人要去日南。
日南在哪,思索良久,这些田户都想不起大汉还有这么一块地方。
不过当他们听到他们要去追随士颂,到日南有吃不完的粮食时候,他们张大了嘴巴,根本不相信。
大汉连连征战,饥荒遍地,哪有什么吃不完的粮食。
不过,迁徙的人可不这么想,士颂给了他们吃食,让他们走出了关中,不至于成为一胚黄土,他们就有理由相信他们。
从虎牢关,也就是汜水关南下,走了不到三日,就进入了颍川的地盘。
颍川是豫州的地盘,刺史是孔伷。
作为当世大儒,孔氏的嫡系传人,听闻士颂的到来,先是惊恐。
他士颂为对抗十万铁骑,杀的人头滚滚,他来豫州,来颍川干什么?
手下谋士看到孔伷如此,叹了一口气,说道:
“主上勿忧,那士公为想当烂好人,带着那么多流民,怕是来求施舍的,因此只要他能获得足够的粮食,就会带着人走。
毕竟他是日南人,定要带他们出海,前往日南。”
孔伷这才想起来,心里渐渐安稳下来。
询问道:
“吾给他送些粮草,把他送走?”
谋士又说:
“主上,吾等其实不用费一粒粮草。
主上应该记得,那士公为的大父是颍川刘陶,当世之大儒,有他在,颍川那些世家,定然会意思一二。”
是的,士颂这一站来颍川,一是为了求粮,二是为了颍川的名士,三是为了说服刘陶随自己迁往交州去。
颍川豪俊,天下诸侯为之垂涎。
来到颍川颍阴,刘陶拄着拐杖,仰首看着大批的流民迁徙而来。
老仆扶着他,小声问候着。
“老大人,您要不坐会吧,小公子马上就来,你先歇息下。
您昨晚到现在未曾入眠,别把身体熬坏了,要不然小公子该伤心了。”
刘陶假装怒道:
“老任,就你多嘴,过会公为来了,可不能这么说。
吾家孙儿闹了这么大动静,为继大汉社稷,独战董贼十万人。
要不是那些诸侯胆怯,天子已经恢复社稷,哪还有这些流民。
吾孙心善,给了他们一条活路,家里的人粮食都拿出来,还有吾那些老友们,粮食都送来了吗?”
老仆看着刘陶一脸笑意,也不知不觉跟着笑。
刘陶一辈子刻板严肃,唯独提及士颂的时候,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
此刻,刘陶这辈子感觉最有成就的事情,不是他着书立说,也不是名满天下,而是把刘雯许给了士燮,生了这么一个孙儿。
老仆回答道:
“都准好了,您放心吧,总共筹集了五万石。
小公子说得急,不然还能多凑些。”
刘陶一听,直接不乐意了。
“这群老不死的,居然这么抠,才给了这点。”
其实刘陶已经很满意了,五万石,已经很多了。
足够士颂这些人吃上十几日,如果再省吃一点,还能吃更久。
不过,这些差不多是极限了。
那些世家,虽然和刘陶交好,而且赞叹士颂的事迹,但是现如今粮食溢价很高,一石粮食可卖到五十铢,已经是往年的数倍。
他们也得考虑自己这一大家子该怎么活下去。
士颂一路小跑,往刘陶这边赶。
他老远就看到刘陶,大声呼喊着:
“大父,大父!”
刘陶循着声,看来,一眼就认出了士颂。
士颂一身亮银甲,颇显英姿煞爽,看呆了那些从其他县老远过来围观的人,其中就有不少士子。
士颂隔着刘陶一米外,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将头盔摘下,放在一旁,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徐庶和赵云,尽皆拱手施礼。
“孙,公为,向大父问安,安否!”
刘陶再也掩饰不住喜悦,两眼一行热泪垂下。
看着眼前这个孙儿,刘陶由衷地欣慰。
多年一别,现如今士颂已经长大为人,成家立业,为人人父,刘陶此前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十一二岁,少年初成的模样。
“好!好!好!
不愧是吾孙,吾甚安,甚安!”
刘陶在老仆的搀扶下,走到士颂面前,摸着士颂那乌黑的发髻,甚是怜爱。
他用袖口擦拭了几下肩膀盔甲上的一块泥土,赶紧说道:
“快起来,乖孩子。”
士颂顺势起身,走到刘掏一侧,搀扶,对着刘陶说道:
“大父,这几位是孙儿的心腹。”
士颂介绍了一遍徐庶、关羽赵云等人。
几人赶忙拱手再次施礼,满是恭敬。
是的,抛除士颂这一层面,光是刘陶那堪比郑玄的名头,足以让所有读书人尊重。
就连平常倨傲的关羽,都不敢有一丝不敬。
刘陶点了点头,说道:
“都是好孩子,辅佐吾之孙,让尔等费心了。”
几人连忙称不敢。
刘陶转而对老仆说道:
“来福,你真是的,这么多年这点眼力见都没有,你看那汉子热得脸都红了。”
众人一听,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刘陶说的就是关羽。
关羽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跟着憨笑起来。
人群中看到士颂和刘陶谈笑的几个书生,此时也在小声低语。
“公达,你作为年长,你看看这士公为如何?”
发生的名叫陈群,字公达,年约三十岁,颍川陈氏子弟,名门望族。
他询问的是荀攸,字公达,年月三十出头,荀氏子弟。
荀攸沉吟了几息后,说道:
“吾观这士颂,虽年纪轻轻,不卑不亢,宠辱不惊,心怀天下,是个人物。
对了志才,你怎么看?”
身旁一个拿着酒壶的男子,喝了一口后,淡淡的说道:
“如今汉土已乱,天下诸侯并起。
袁本初志大才疏,少谋而寡决,非雄主之姿。
袁公路善无谋,残暴不仁,小人也。
之前荀彧叫吾等许都一会,那曹阿满虽然出身宦官,但心有四海,宠辱不惊,知人善用,算得上人主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