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伉俪不必太过忧惧,有我在,谁也不敢动二位。”
崇简心中叹息,连忙给出保证以宽慰人心。
“学士大恩,感激不尽。”
李煜连忙致谢,只是给崇简的感觉有些言不由衷。
也许,他是不相信崇简能在赵小三的魔爪下保护自己?
你就不能表现得男子汉气概一点吗,看见身旁女人的白眼了吗?
崇简恨不得出声提醒李煜。
时过境迁,而今的李煜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书呆子而已,好在他还可以在这个庭院中完成那些震古烁今的词作。
“刚才夫人吟唱那首词,是顺命侯新近创作的吗?”
崇简转移话题。
“是啊,不成气候,见笑了。”
李煜应道。
“好,太好了!”
崇简由衷赞叹,又道:“只是何其悲凉。”
“太史公说过: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李煜像是有所触动,又像是借此倾述自己的身世情怀,开始引经据典。
接着又道:“这个诗词歌赋,本就是有感而发,显得沉郁悲凉,可不是为了发泄抱怨。”
原来是怕担嫌隙,又想有所坚守。
崇简心道,那不见得,那些慷慨激昂的诗词歌赋也不少啊,即便是宋词,稍后的苏轼以及南宋的辛弃疾,写作风格也截然不同。
此时不好多说,只得安慰道:“是是是,就这样也挺好,顺命侯和夫人,只管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就是最好的安排,自然会留下许多传世名篇。”
只是偶尔有那么一篇,被本人借用了。
崇简说这话时,不由得有些心虚,同时想到这夫妇二人的命运轨迹也被自己拨弄乱了,不知道会对其创作产生什么影响。
与此同时,离开李煜住处的赵小三问身边两个侍卫。
“今天你们的表现有点反常,什么原因?”
“那人是个高手,如果暴起发难,我二人未必能护得王爷周全。”
其中一个侍卫答道。
赵小三听得一愣,暗想自己算是马上冲锋陷阵过来的,在那个小子面前如此不济?
但他相信这两个侍卫的判断,因为他们是他府里侍卫中的高手,眼光不会差。
今后面对这小子要小心了。
原本他以为崇简不过是一个喜欢卖弄小聪明的弄臣,靠讨好赵二苟合取容而已。
几次交锋下来发现这人不简单,现在又发现其身手了得。
莫非这还是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六边形战士?
这给他留下了阴影,让他在以后面对崇简时举止失措。
而在李煜府邸,崇简确信安抚住了夫妇二人以后,才告辞出来。
临别之际,一再提醒二人,有什么新创作一定要通知自己,哪怕做一个忠实的听众,也很满足了。
什么是见证历史的时刻,见证李煜词作诞生的时刻就是!
有朝一日回到后世,说起李后主的词,譬如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可以牛叉一下。
我知道,当时情景是这样的……
可惜,这感受没法说出来,哪怕面对当事人。
李煜夫妇连忙逊谢,并且反过来表示要向崇简求教,并举出崇简流传甚广的那首词为证。
自然是那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这让崇简再次汗颜,下决心以后要是迫不得已搞“创作”,一定要避开雷区。
崇简正想着了解一下两个高丽的国际友人安排得怎么样,就再一次迎来了宫内钦差。
一看,老熟人,竟然是王继恩。
不过这个老熟人却不愿和崇简多说话,宣了旨回头就走。
这一定是从赵小三那里得了什么指令,不再愿意和崇简虚与委蛇了。
呵呵,这正是崇简追求的效果。
也许只有他这个穿越客知道,已经到了图穷匕首见的时刻了,让赵小三有所顾忌是好事。
而且可以让大家明白,他赵小三和赵二并非一条心,使其无法在大变来临时轻易浑水摸鱼。
赵二的旨意倒是简单,也没有太出崇简意料。
靖海军驻泊都监一职由刘承珪代替,不日由太原方向直接下广州赴任。
崇简依旧担任三司副使,即日起赴三司衙门理事。
赵二在圣旨里毫不避讳地要求崇简发挥善于经营的特长,为大宋管好钱袋子,寻找更多扩充钱袋子的生财之道。
也就是说,他这个三司官员的主要任务不是算账,而是经营,通过经营扩充财富,最好能极大地充实赵二的封桩库。
就像崇简为自己搞钱的那些手段,以及极力主张的海上贸易,占城稻的开发,诸如此类,多多益善。
反倒是刘承珪的武德同知,并未落到早已准备接任的崇简身上。
刘承珪仍然兼任这一职务,想来是为了更好地加强靖海军以及广州的监察,让赵二有如臂使指的感觉。
尽管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崇简也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这是要在具体朝政上摔打摔打崇简了,还要尽最大可能地压榨他的剩余价值。
我还没有准备好啊!
他悲愤地想到,赵二在前次召见的时候故意不提及此事,就是要来个突然袭击,让他无法拒绝。
这,今后闲散之路被堵死了?
圣命难为,第二日,崇简就这样怀着绝望的心境去三司就任。
当然,第一件事就是认门。
好不容易转到了三司衙门前,硬着头皮向里通报,不一会儿有吏员出来,称长官要他登堂拜会同僚。
这就有点过分了!
要来个下马威?
来之前,他就打听过,目前主管三司事务的,乃是王仁赡。
也就是说,王仁赡才是正牌三司使,恰好是自己这个副使的顶头上司。
这是老熟人了。
武德使刘知信的前任,征蜀北路军都监,赵二的亲信,在蜀地就和崇简打过交道。
只是由于与主帅王全斌、副帅崔彦进等沆瀣一气,纵兵劫掠,荼毒蜀地,为崇简等检举揭发,以致东窗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