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华夏真相集 > 第七十三集 木门冤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山阳公府,药王庙中。

司马父子三人与皇甫谧见过,乃系通家之好,再不见外。

山阳公刘协对司马懿道:既云有秘事相告,此时并无外人,便请实言。

司马懿:某前年奉魏主之命前往汉中,与蜀汉丞相诸葛亮对敌,方得见其人。通过故中郎蔡邕之女蔡琰,确定孔明身份,故特来向殿下告知。殿下休要惊讶,诸葛孔明实乃殿下亲兄,当年逊位少帝,被逆贼董卓派遣李儒害死,却又死中得活,史侯刘辩是也!

此话一出,石破天惊。不料华佗听来无动于衷,山阳公亦似不闻,只静静发呆。

司马懿:此事原是太过离奇,怪不得殿下。某不敢扯这弥天大谎,有实物为证。

便令次子司马昭:你到院中,将坐骑皮套中那件东西拿来。

司马昭领命出去,顷刻即回,手中托了一个长条布囊,打开来置于案上,众人看时,见是一架古琴,上镌“龙吟”二字。

司马懿:此物乃是一对,一雌一雄,皆为蔡中郎钟爱之琴。雌曰凤鸣,在其女蔡文姬之手;雄者便是这架龙吟,当年蔡中郎将史侯救出洛阳,并以此琴赠之。前番在祁山西县,孔明托蔡琰将此琴留赠于臣,其意就是作为证物,令某献于殿下,以证其信也。

刘协抬起头来,脸上泪水纵横,早已哭得哀毁不堪。哭了半晌,这才收泪哽咽道:某在三十年前,已知兄长未死,只不知就是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也。我兄南逃荆州,在隆中躬耕田亩十余载之久,历尽艰辛饱尝苦难,实孤之罪也。终择刘备为辅,征战十余载,方得荆益二州,苦心孤诣,欲复我汉室社稷。奈刘备一意孤行,先陷汉寿亭侯不救,次弃荆州不复,再攻东吴几致灭国。屡违我兄隆中对策,以致前功尽弃。惜哉兄长,痛哉兄长!

司马懿:孔明如此苦心孤诣,皆因殿下尚在,天下思汉。望殿下宁耐,勿负其志。

山阳公:兄长欲复汉室,使某再登帝位,孤岂不知?但观今大势,三分天下,魏家已居其二,孙权又行篡逆,称帝江南。兄长欲复刘氏江山,何其难乎?汉祚已衰,火德渐息,明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只能徒使呕心沥血,死而后已,无补于事也。望仲达再见我兄,以孤之言语转述,就在蜀中安度此生罢,无需再逆天道而行矣。

言罢大哭,甚是悲切。

司马懿闻言大惊,再拜谏道:孔明兄长虽一生跌挫,未损志向半分,殿下何如此自弃?今曹真已死,魏国军权尽握臣手,全国军队,供某调遣。孙权自守之辈,不足虑也。臣此次率大军出汉中,引孔明大军攻取两京,魏氏江山重归殿下,汉室便可复兴矣。殿下只需养光韬晦,深自敛锋,待臣与孔明引兵攻入洛阳,尽灭曹家氏族,复还龙廷,不亦可乎!

刘协连连摇头:自我先父灵帝以来,黄巾大起,董卓肆虐,李郭为乱,诸侯竞起,民不聊生。刘氏获罪于天,不可祷也。复因征战连绵,至今五十年矣,天下人口死亡流徙,十不存二。九州田园荒芜,中原满目疮痍,几为无人旷野,皆我父子滔天大罪,岂可恕免?孤将江山社稷禅于曹丕,乃是自愿,非其逼迫。兄长刘辩即便夺回,也请他自为,我绝不再出。可此一生,只有这十余来年,才得快乐逍遥。吾其为药王门徒,不敢再闻天下之事。

司马懿见山阳公如此坚决,再向华佗、樊阿、皇甫谧看时,见其三人频频点头,似以刘协之语为至理名言,颇赏其志。

刘协静了片刻,走进方丈密室,捧出一个锦囊。打开看时,见是两面铸金令牌。

山阳公:此牌乃是先汉高祖所铸,共有五面,名为卧龙令。董卓废黜我兄,立某为帝,后逢李、郭之乱,五令齐出,分付兖州刺史刘岱、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豫州牧刘备、太中大夫刘晔,五位汉室宗亲。今五人俱亡,刘岱、刘晔令牌复归于孤,刘备、刘焉、刘表三面令牌,此时必在我兄刘辩手中。卿将此二令交还孔明,令其自为之用可也。

司马懿收了令牌,告辞出城,率二子回至军营,一路上慨叹不已,心中怏怏不乐。

画外音:司马懿离开山阳之后,华佗便令徒孙皇甫谧杀一恶霸,复请骊山老母貂蝉用易容之术扮作刘协模样,宣称山阳公患病而亡,上报魏明帝。曹睿命以天子之礼厚葬,并亲制祭文,遣使往山阳县主祭殓葬。华佗见万事已了,便率山阳公及一众门徒,直奔长安骊山,在老母宫对面向阳之处,建一座药王宫,以为药王门总舵,隐居下来。

历史真相:魏明帝青龙三年二月,魏明帝命葬姑父刘协于山阳城外云台山禅陵,追谥汉孝献皇帝。汉献帝诈死隐遁山林之时,寿至五十四岁。刘协自登大位,共做三十一年傀儡皇帝,竟然落得善终,虽因曹操父子本性宽厚,亦与刘协深谙生存之道不无关系。禅位后被封山阳公,封邑万户,位于所有诸侯王之上;且向皇帝奏事不必称臣,接受皇帝诏书可以不拜,还可以天子之礼祭祀天地祖宗,可谓自古未有之荣。经过四十年煎熬,其后归于自在。

镜头转换,了结山阳公之事,再说司马懿伐蜀。

司马懿率二子进入洛阳,拜见天子。曹睿大喜,即下诏命:拜司马懿为征西大都督,行假节,有调动天下众兵之权;便宜行事,不必奏帝,可得专行。

即合虎符,点齐十五万军马,亲排銮驾送出城外。

司马懿暗道:此番孔明竭尽全力,将是最后一次北伐,若不成功,再无机会矣。某知史侯虽冒诸葛亮之名,谎称生于光和四年,实生于熹平五年,尚比某年长三岁,今已五十八岁矣。此番征魏再不成功,则虽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某必助其一战而定天下。

于是辞了魏主,径到长安,大会诸路人马,计议破蜀兵之策。

张合此时已自羌中还师,当即入帐请战:诸葛亮三番五次兵出汉中,无非要夺取长安,以下洛阳。某愿引一军去守雍、郿,当其必来之路,以拒蜀兵。

司马懿道:我前军缺少能征惯战大将,定不能独当孔明之众。今将军要分兵为前后,非胜算也。不如留兵守上邽,余众悉往祁山。未知公肯为先锋否?

张合见司马懿此番如此抬举重用,不由大喜:某素怀忠义,早欲尽心报国,可惜未遇知己;今都督肯委以重任,虽万死不辞,怎不奋勇上前!

司马懿大喜,遂使张合为先锋,令郭淮守陇西诸郡;自督大军,与众将分道而进。

正行军间,前军哨马来报:蜀汉丞相诸葛孔明率大军望祁山进发,前部先锋王平、张嶷径出陈仓,过剑阁,由散关望斜谷而来。

司马懿即令扎营,激励张合:孔明长驱大进,非将军不可当其锋锐。蜀兵屡出汉中,每次皆因粮尽而退,今逢麦熟,其必派兵来割陇西之麦,以资军粮。将军可结营守住祁山,我与郭淮巡略天水诸郡,以防蜀兵割麦。未知将军愿否?

张合见都督委以重任,慨然领诺,遂引四万大兵,前去驻守祁山。

司马懿则亲引大军,率郭淮望陇西诸郡而去。

孔明兵至祁山,安营已毕,见渭滨早有魏军提备,乃谓诸将:此番为将者必是司马懿。今李严运禄不到,陇上各郡小麦已熟,我可密引兵割之。

遂留王平、张嶷、吴班、吴懿四将把守祁山,自引姜维、魏延等,前到卤城割麦。

卤城太守闻说诸葛亮亲来,便即开城出降。孔明深加抚慰,便令仍守卤城,自引诸将并三军壮士,搦镰持索,望陇上而来。

尚距陇上三十余里,前军回报:魏大都督司马懿引兵在此,扎营以待我军。

孔明惊道:此人厉害,竟预知我要来割麦!

当即分派诸将:令姜维引一千五百军,伏在上邽之后;马岱、魏延各引一千五百军,护住车队,又令三万军皆执镰刀、驮绳,伺候割麦。

安排已毕,却令关兴扮做天蓬元帅模样,率五百军士,皆执七星皂幡,前去魏营诱敌。魏军哨探见之大惊,火速报知司马懿。

司马懿笑道:这个孔明偏多作怪!

遂拨二千人马出营,下令不论是谁,尽情捉来。魏兵领命骤马出营,关兴便转身退去。魏兵各要建功,尽力赶了一程,追之不上。

魏军奇怪,方欲勒马回营,司马懿亲率大军前来,复来追赶。

忽听战鼓大震,一彪蜀军杀来,前队披发仗剑,拥出一辆四轮车,其上端坐孔明。

司马懿惊道:这是甚么精怪?看样子不是来打仗,倒像要作法!

言未毕,左右及身后又各出一军,打扮皆同,各有一辆四轮车,一共四个孔明,从四个方向杀到。司马懿心中暗笑,却故作大惊,回顾诸将道:此必神兵天将也,可速退!

说罢回马先逃,急急引兵奔入上邽,闭门不出。

此时孔明早令三万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赴卤城打晒。司马懿在上邽城中,计算孔明晒麦时日,便知日内必将开战。

正思念间,副都督郭淮入帐请战:蜀兵现在卤城打麦,都督何不出兵击之?

司马懿笑道:将军之言,正合我意!你我可分兵两路,分进合击。

司马懿引兵径到卤城下,日已昏黑,遂命屯兵。定更时分,郭淮亦到,两下合兵,一声鼓响,把卤城围得铁桶相似。城上万弩齐发,矢石如雨,魏兵不敢前进。

三更时分,忽然城外麦田里火光冲天,喊声大震,蜀兵一齐杀至;同时卤城四门大开,内兵杀出,里应外合大杀一阵,魏兵死者无数。

司马懿引败兵奋死突出重围,占住山头;郭淮亦引败兵奔到山后扎住。

郭淮因是自己主意,致使损兵折将,不由懊恼,又来告司马懿道:可发檄文调雍、凉人马,并力剿杀。某愿引军袭剑阁,截其归路,敌可尽灭。

司马懿从之,即发檄文星夜往雍、凉,调拨大将孙礼。非止一日,雍凉兵到,司马懿即令孙礼约会郭淮,一袭卤城,一袭剑阁。

孔明在卤城日久,不见魏兵出战,乃唤姜维、马岱:魏兵守住山险不与我战,定是分兵去袭剑阁,断我粮道。二公各引一万军去守住险要,休等其扎营稳妥,便率兵袭之。

二人领命,引兵去了。孔明却调集城内晒麦大军,以待雍凉之兵。

孙礼率西凉人马倍道而来,将至卤城,天色刚明。因见人马困乏,便令扎营歇息,预备来日再战。未料正在扎营之际,蜀兵早到,一拥而进。

雍凉兵抵敌不住,望后便退;蜀兵奋力追杀,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孔明获胜,便要起兵大进。忽报永安李严有使赍书到来,密告军情。孔明令入,览其书云:某闻东吴陆逊上书吴主孙权,遣使潜往洛阳,与魏国秘密连和;魏主曹睿令东吴发兵取蜀,吴主孙权意为所动,就要起兵,往白帝城来也。丞相见书,当疾速退军!

孔明览书甚是惊疑,长叹一声:此番北伐,又成画饼!

乃聚诸将传令,教祁山大寨人马先退回汉中。张合奉命扎营祁山,忽见蜀兵退去,乃急往卤城大营,面见司马懿请令,要去追袭。

司马懿知道孔明要以退兵为名,施拖刀绝杀之计,便坚执不从,且故意劝止:孔明诡计极多,不可轻动。不如坚守,让他退去。

镜头转换,卤城之中,丞相行营。

孔明知道祁山兵马已回汉中,再无后顾之忧,遂聚众将,授以密计:杨仪、马忠二将,引一万弓弩手,先去剑阁木门道埋伏,若魏兵来时,如此如此。

又唤魏延、关兴:你二人在城上四面遍插旌旗,城内乱堆柴草,虚放烟火。掩护我大兵趁夜出城,然后速往木门道行来。

安排已定,各自依令而行。司马懿坐在大帐之中,闻说城中烟起,亲自出营来看,于是不问张合,却将目光看向上将魏平:此乃空城也。孔明已退,谁敢追之?

魏平正要请令,张合却道:且慢。我料诸葛亮此番退兵,定有计策,不可追之。

司马懿吓了一跳,暗道:莫非他已经得悉某与孔明合谋,欲害他性命?

察颜观色,却又不似。魏平想要追敌建功,问道:蜀兵退走远矣,有何计策?

张合眼睛盯着司马懿,口中训斥魏平:夫用军之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不可穷追。蜀兵自出祁山以来,屡屡获胜,又新破我西凉兵马,锐气正盛;且新得陇上新麦数万斛,全军足食一年有余,何故退兵?非计而何!

魏平没有张合官大,听罢诺诺连声,心中不服,却不敢还口。

正在这时,司马昭忽然进帐,对父附耳低言,递上一封信。司马懿开拆其信,张合偷窥一眼,见书皮上写道:书呈司马懿大都督开拆——麾下南阳太守满宠。

司马懿看完大喜,将书信置于案头,即问司马昭:满伯宁使者现在哪里?

司马昭答:现在帐外等候回复。

司马懿道:此信未知的确与否,待某亲自出去,详细问他。

乃引司马昭急急出帐。张合将案上书信拿起,见其书略云:陆逊惧蜀胜魏,报昔日侵夺荆州之仇,调集荆州兵以袭巴郡。蜀江州太守李严上书告急,被某得知,故报都督。孔明兵败,必不退兵;若大胜之余忽退,必因陆逊发兵。都督追之必获大胜,良机莫失!

张合看了,又示与魏平,二将心意已决。

司马懿回帐,见密信挪了位置,不动声色,拢入袖中,便令散帐。

张合止道:大将军慢来!蜀兵都退尽了,都督不说追击与否,怎生就要散帐?

司马懿道:某细想将军所言,极为有理。蜀兵毫无缘由退兵,必是孔明以退为进,欲施埋伏之计耳。不要追他,令其计划自然落空,岂不是好?即是无计,得他退兵,我等不战而胜,回去报与天子,一样赏赐,岂不是妙?将军回帐休息去罢,休要多事。

说着,便要回归自己寝帐。张合大恼,叫道:都督转来!既满伯宁说吴袭蜀,孔明故此回军;大将军不令某等追击,却是何意?莫非与孔明通谋,要纵虎归山不成?

司马懿故作大惊,急回身道:将军怎可偷看某之机密信件?

张合冷笑:天子虽命公为征西大都督,但亦有圣旨,令某统管河西兵马,提调关中诸将。军中机密,某有权与闻其要,不谓越制。密信俺便看了,只问都督,纵敌为何!

司马懿听他再无恭敬之意,只得软了语气:非某欲纵敌,实是那孔明诡计多端,防不胜防。此信焉知是否的确?若是陆逊与孔明合谋诱敌,你我岂非又上其当?俗语云“小心千里去得,大意寸步难行”,还是不追也罢。

张合见他推三阻四,愈加心疑,说道:公若不追,某愿自往。

司马懿阻道:公性急躁,绝不可去。

张合怒道:都督出关之时,命我为先锋;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我,何也?

司马懿无奈,只好允可,叮嘱再三:蜀兵即果真退去,于险阻处也必有埋伏。将军虽是无敌上将,亦须十分仔细,探明敌情,方可追之。

张合:某征战半生,甚么不晓得?都督不必挂虑。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

司马懿:公即坚执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某教魏平引二万马步兵后行,以防埋伏。本督也引三千兵随后,以策应将军万全。

张合不再听他啰嗦,转身出帐,引兵火速望前追赶,魏平随后而进。追出六十余里,休说伏兵,便是掉队蜀军伤兵,也见不到半个。

转过山坡,喊声大起,关兴引军闪出,与张合交锋。不上十合,关兴拨马便走。

张合暗道:关兴乃蜀之大将,想来便是伏兵;因归途紧急,故无心恋战。

蜀兵尽弃衣甲什物,塞满道路,魏军皆下马争取。张合喝止不住,只了撇了众兵,独率数十骑部将,奋勇追赶。看看天晚,赶到木门道口。

关兴渐渐跑之不动,拨回马来骂道:张合逆贼,何必赶尽杀绝!你放某回去,以后还可相见。要只顾赶来,今与你决一死战,再无相见之日!

张合坚信蜀兵已至穷途末路,哪里理他说三道四?挺枪骤马上前。

关兴挥刀来迎,战不十合大败,尽弃衣甲、头盔,引败兵望木门道中而走。张合杀得性起,乃骤马赶来,不知好歹,一头扎进山谷狭道之中。

此时天色昏黑,一声炮响,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滚将下来,阻截两头去路。

张合猛醒,大叫一声:我中司马懿与诸葛亮合谋矣!

忽听一声梆子响,两侧山上万弩齐发,将张合并部将皆射死于木门道中。可叹一员无敌大将,竟死于敌我合谋诡计之下。

随后魏兵追到,见塞了道路,已知张合中计。忽听山头上大叫:诸葛丞相在此!

众军仰视,只见孔明立于火光之中,以扇指道:我今本欲射马,误中一獐。我敬张合乃是英雄,令你众人将其尸首运回,报于魏主厚葬罢。上覆司马仲达:某还要再出祁山,让他好生等着,早晚必为我所擒。

魏兵获赦,扛了张合及遇难诸将尸首,回见司马懿细告前事。

司马懿假作悲伤不已,仰天叹道:张隽乂身死,乃我未加力阻之过也!

于是收兵回渭滨大营,上报天子。魏主闻张合战死,令厚葬之,使其子袭爵。

镜头转换,孔明回到汉中。

整军未毕,忽见尚书费祎飞马而至,入营问道:中护军李严奏称军粮已办,却闻丞相无故回师,天子因此命某来问何故。

孔明大疑,不明所以,令人访察才知:乃是李严因军粮不济,故妄报吴兵来犯;待闻大兵已回汉中,却又妄奏天子,遮饰己过。

费祎闻此,半语皆无。孔明大怒,即与部将吴班等联名上书后主,请求罢黜李严。后主览奏,亦怒气勃发,诏命将李严贬为平民,令迁去梓潼,与蛮夷杂处。

画外音:李严与孔明同为托孤重臣,后主说罢就罢,皆因其不自律,屡次犯错,却难怪孔明不能容人。建兴四年,孔明初次伐魏,李严却借机求分五郡新建巴州,自任刺史,孔明怒而未允;由是请其镇守江州,兼催督军粮,且命陈到制之。前番李严重用苟安,致令差些便离间成功,本是大罪,孔明未加追究,令其自醒。再加此次谎报军情,皆是自作。

处置李严已毕,孔明荐奏用李严长子李丰为长史,然后辞帝出征。后主依依不舍道: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孔明道: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梦寐之间,未尝不设伐魏之策。今臣老矣,随臣惯战之将也相继凋零,再过数年,魏兵来伐我时,臣恐连拒敌之将也无。

话犹未了,忽见汉寿亭侯关兴之子关统号哭上殿,报父病亡。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后主为之叹息,潸然泪下。

于是下令厚葬,以关统承袭汉寿亭侯爵禄。奏准相父孔明北伐,于北门外设宴送行。

孔明回到汉中,引蜀兵十五万分五路而进,令姜维、魏延为先锋,皆出祁山取齐。

马均来报,木牛流马已监造齐备,各造五千,共一万辆,足支十五万大军使用。孔明大喜,即令李丰与马均监运粮草,先于斜谷道口伺候,然后大兵尽举。

司马懿闻报孔明又出,遣使复向洛阳告急。魏主曹睿大惊,便问群臣怎生拒敌。

大将军曹爽奏道:臣举夏侯渊四子。长名霸,字仲权;次名威,字季权;三名惠,字稚权;四名和,字义权。霸、威二人,弓马熟娴;惠、和二人,谙知韬略,皆非夏侯楙可比。可令夏侯霸、夏侯威为左右先锋,夏侯惠、夏侯和为行军司马,共赞军机,以退蜀兵。

曹睿乃从其请,遣夏侯四兄弟前往河西,听候大都督司马懿调遣。并差天使随军到渭滨大营,以手诏赐司马懿道:若诸葛亮军至,卿宜坚壁固守,勿与交锋。蜀兵不得志,必诈退诱敌,卿慎勿追。待彼粮尽,必将自走,然后乘虚攻之,则取胜不难。

司马懿受诏,调集各处军马共三十万,皆来渭滨下寨。又于渭水上搭起九座浮桥,令郭淮、孙礼总督陇西军马,据北原下寨,深沟高垒,按兵休动。

二将领命,各引兵下寨而去。

孔明复出祁山,以魏延、马岱为左右先锋,升吴班为骠骑将军,假节,命督后军。

即命马岱包围魏将贾嗣、魏平,阻其出营,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源源不断。

细作报到渭滨大寨,司马懿即留费曜、戴陵率四千兵把守上邽,自率先锋夏侯霸、夏侯威渡过渭水安营,并于营后东原筑起一城,以防不虞。

诸葛亮见司马懿大军已渡渭南,知道强攻不可,即率大军西行,佯作移军攻取大散关、陇城等地,再回师进攻司马懿之状。

司马懿召集诸将会议,众将皆谓诸葛亮欲攻西围。惟郭淮力谓孔明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回救西围,其真正目标却是阳遂,乃请兵前往镇守。司马懿未料郭淮能猜透孔明计谋,又不能阻止,无奈允之,令其率一万精兵去了。

当天夜间,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城中早有防备,未能成功而退。至此,两军相持于祁山至渭南之间,战线交互间错,连绵数百里。

孔明在祁山连下五个大寨,自斜谷至剑阁又下十四个大寨,分屯十五万军马。

这日正在帐中,忽哨马入报:郭淮、孙礼领陇西之兵,于北原下寨。

孔明谓诸将道:魏兵于北原安营者,惧我阻绝陇道也。吾今虚攻北原,却暗取渭滨。若得渡渭水之南,则进兵不难。

诸将遵令而行。郭淮见孔明来攻,急使人飞报司马懿。

司马懿暗怨孔明:我过渭南来接应于你,却玩甚么花活,非搞甚么声北击南?

但因夏侯四兄弟在营,不能独断专行,于是便唤诸将计议。夏侯惠进言道:孔明以取北原为名,实欲顺水来烧浮桥,以攻渭南为实。大都督可令夏侯霸、夏侯威提兵于渭南,待蜀兵至而击之;又令张虎、乐綝引弓弩手伏于渭水浮桥北岸,休令蜀兵木筏近桥。又令郭淮、孙礼人马尽伏于半路,引蜀兵来追,却以弓弩射之。若蜀兵大至,则可如此如此。

司马懿暗吸一口冷气:此贼比其父强之多矣!

因诸将尽在,只可依其所谏安排布置。只盼孔明智高一筹,能识破此计最好。

镜头转换,蜀兵大出。

孔明引军出了祁山大营,西行未远,便重新分兵派将:令魏延、马岱引兵渡渭水往攻北原,吴班、吴懿引兵乘坐木筏去烧浮桥;王平、张嶷去攻魏国渭滨大营。

众将领命,分头依计行事。魏延、马岱将近北原,四下喊声大震:左有司马懿,右有郭淮,两路魏兵杀来。魏延、马岱奋力杀出,幸得吴懿救了过岸。

吴班撑筏顺水来烧浮桥,却被张虎、乐綝在岸上乱箭射住,前进不得,众军跳水逃命,木筏尽被魏兵夺去。

王平、张嶷不知北原兵败,直奔到渭滨敌营。

忽听马蹄声疾,背后中军传令兵来说:魏延与吴班两路俱失,丞相教军马急回。

王平、张嶷急退军时,却被魏兵抄在背后,一齐杀来。混战一场杀出,折伤大半。

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三路败兵,见折了万余人马,两军又陷于相持,心中忧闷。思想魏国大军尽集于此,自己独力难支,忽想起盟友孙权,不知为何至今毫无动静。当即修书一封,令快马至成都交与费祎,命其出使东吴,到建业投递。

费祎持书径到建业,入见吴主孙权,呈上孔明之书。

孙权拆书视之,见是约请出兵伐魏,以平分天下之意。于是大喜,乃谓费祎道:朕久欲兴兵,未得会合蜀主。今既有书到,朕决意亲征,请先生回复孔明。

字幕:魏黄龙二年,吴嘉禾三年五月,孙权应蜀汉约请,发兵十万,三路攻魏。

吴帝孙权召集众官,亲自分兵派将:第一路兵,朕亲率大军六万入居巢门,取魏国合肥新城;第二路兵,陆逊、诸葛瑾率兵二万西出江夏、沔口,北取襄阳;第三路兵,孙韶、张承出兵二万,东攻广陵以取淮阴。左中右三军启行,共计十万大军。

费祎见吴主果然出兵,再三拜谢,告辞而去。因恐别人说不明白,遂亲到祁山,报与丞相。孔明大喜,设酒款待费祎,使其自回成都。便集众将,商议进兵之计。

长史杨仪入告: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费时耗力,劳而无功。

孔明即唤马均问道:今以木牛流马运粮,结果如何?

马均答道:木牛流马各五千辆,木牛每辆运千斤,流马每辆可装八百斤,共九百万斤粮米,明日便可送到大营。我十五万大军,每运一次,足支一月食用。

杨仪听了,惊讶不止,半信半疑。未料次日,军粮果至祁山。

孔明令杨仪率五千人,分给各营半月之粮,其余搬入仓库,命姜维派重兵防守。众军见那万辆木牛流马布满山谷,蔚为壮观,不由欢呼雷动。

杨仪站立高阜监督,见运粮兵将那木牛流马操纵自如,直接推粮入库,宛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众军欣喜异常,闻是马均校尉设计创制,无不惊为巧夺天工。

孔明即令右将军高翔,自此后引一万兵夫驾着木牛流马,自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兵之用。

司马懿在渭滨大营,算计孔明粮草将尽,又不见其来打寨,枯坐帐内忧闷,无计可施。

忽听哨马报说: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劳,牛马不食。

司马懿又惊又喜,口中却斥道:胡说!世间焉有此事!

急唤张虎、乐綝分付:你二人各引五百军,从斜谷小路抄出;待蜀兵驱过木牛流马,任他过尽,袭其后队,抢他三五匹便回。不要恋战,切记切记。

二将依令,各引五百军伏在谷中,果然抢了数匹木牛流马,驱回本寨。司马懿看了,不知要领,环顾众将叹道:此物绝非人为,乃是神工。孔明有神仙相助,我等如之奈何?

忽身侧一将说道:岂有神仙之说?此必是马均所造。(本集完)